這屆高考狀元竟然這樣“拼媽”?

這屆高考狀元竟然這樣“拼媽”?

本文配圖選自安徽高考狀元鄭辰筱、美國現任交通部長趙小蘭相關圖片。

收聽文章有聲版,請下載喜馬拉雅電臺,搜索:“靈魂有香氣的女子FM”

文/汪貴貴

高考分數線公佈不久,就被一票青春洋溢的學霸刷屏。機智的我,發現了一個共同點。

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重要的不是“拼爹”,而是“拼媽”。

這屆高考狀元竟然這樣“拼媽”?

安徽省的文科狀元鄭辰筱讓人印象深刻。她考了678分,清華、北大、港大、倫敦大學等名校都“拋來”了橄欖枝。

她說,取得好成績的重要關鍵詞是“努力”,其次是好的學習習慣。她非常自律,懂得規劃自己的時間。

她已經遊歷過十幾個國家,初二時就獨自赴美國遊學,高一時雅思就考了7分。大學之前的這個暑假,她打算和媽媽一起到西班牙、意大利、希臘走一走,“看一看各國的歷史人文,讀一讀歐州文明史”。

她還喜歡鋼琴、演講,參與很多社會實踐。

這屆高考狀元竟然這樣“拼媽”?

看到鄭辰筱遊歷十多個國家的經歷,也有網友說“看,還是要花錢砸啊。”

我並不這樣認為,很多東西都是花錢買不來的。

鄭辰筱的父親是基層公務員(有報道稱是警察),母親經商(微博上有人說她媽媽開服裝店),是阜陽潁上人,初中才從縣城到省城唸書,最多算是個中產階層家庭的孩子。

她身上令人喜歡的自信和大氣,不是源自家庭財富,而是來自教育。

鄭辰筱的父親工作忙碌,陪孩子都是忙裡偷閒,教育孩子的重要任務落在媽媽的身上。

在她們家,父母和孩子之間是近乎朋友式的關係。高二時,時間寶貴,女兒想外出旅行,擱一般媽媽,早就拒絕了,不過鄭媽媽尊重孩子的選擇,還抽空同行。

她說,在教育孩子上,最重要的原則是“無條件地愛孩子、支持孩子,但絕不溺愛孩子;絕不嘮叨,絕不過多幹涉和控制孩子的生活,給孩子留足個人的成長空間。”

這麼多名校都來搶女兒,但在學校和專業的選擇上,她也不準備干涉。“相信她的判斷。”

這屆高考狀元竟然這樣“拼媽”?

鄭辰筱自己也說,母親是她生活中的親密夥伴,日常減壓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找母親聊天。“小的問題母親完全信任我,但是大的方向和決斷她會給我好的意見。母親平時也喜歡關於心靈脩養方面的知識學習,在心理輔導方面幫助我很多。”

無疑是一個又獨立又有修養的現代媽媽。

從小,她給女兒足夠陪伴的同時,很注重培養她的觀察能力、獨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一起體驗的方式和女兒一起成長。在外表上呢,鄭媽媽不會刻意注重,得體、舒適就好。

在這種家庭教育下的鄭辰筱,安全感十足,自信又獨立。

這屆高考狀元竟然這樣“拼媽”?

美國現任交通部長趙小蘭是首度進入美國政府內閣的華裔女性,同時也是內閣中的第一位亞裔女性。

這屆高考狀元竟然這樣“拼媽”?

她祖籍上海,出生在中國臺北,姐妹六人,每個人都很有成就。爸爸趙錫成曾說“我這個做爸爸的一天到晚在外面忙,女兒管得好,都是媽咪的功勞。”

趙小蘭小時候,爸爸還是一個船員,一年至少有9個多月在大海上討生活,妻子生產也不在身邊,以致於趙小蘭3歲還不認識爸爸。

後來,她們全家遷往美國,趙爸爸忙於事業,整個家庭都交給妻子朱木蘭打理。

朱木蘭在教育孩子上,用“愛”和“嚴”兩個字。

這屆高考狀元竟然這樣“拼媽”?

另一方面,她定下了很多老派的規矩。

比如,來客人了,孩子不準上桌吃飯,但要出來給客人端菜斟茶,即使後來趙爸爸開了間很大的公司,經濟和社會地位都很高,趙家的孩子也依然要給客人服務。家裡請了傭人,孩子們也要自己洗自己的衣服,自己坐校車去上課。她還規定,女兒們在外的花銷一定要拿著票據回家報賬。趙小蘭大學的假期也要打工賺生活費。

不過,在孩子的學習上,她絕對不省,有一點要求“既然要學,就有責任學好。”

赴美前夕,下午就要從臺北趕車到高雄,而當天上午趙小蘭照舊揹著書包,按時到校上課。

這屆高考狀元竟然這樣“拼媽”?

▲1980年代,幸福溫暖的全家合影

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她自己也一樣做到。50歲,她重返大學校園,用2年時間攻讀了聖約翰大學碩士學位。有一次下大雨,她輾轉趕到學校,教室裡只有她和教授兩個人……

她的6個女兒,個個都很厲害:老二趙小琴是威廉和瑪麗學院畢業的碩士;老三趙小美出任過紐約州消費者保護廳廳長;老四趙小甫獲得哥倫比亞大學法學博士學位,是一位律師;老五趙小亭是哈佛大學商學院畢業碩士,是大學教授;老六趙安吉獲得哈佛大學企業管理碩士後,回到父親的公司挑大樑。

美國總統老布什都讓夫人芭芭拉向她學習,稱讚她“是一位非凡的女性和心中充滿深愛的母親。”

這屆高考狀元竟然這樣“拼媽”?

▲趙小蘭和父親在趙朱木蘭中心前合影

2016年,哈佛法學商學院將一座行政教育設施命名為“趙朱木蘭中心”,這是哈佛校園內第一座以美籍華人命名的建築,也是第一座以女性命名的建築。

這屆高考狀元竟然這樣“拼媽”?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聽過很多女性的故事,關注她們的生活狀態。

即使現在女性已經夠忙了,但超過80%的家庭,教育孩子的重任還是落在女性身上。一個孩子的短期發展,可能跟家庭經濟條件有關,但長期發展,一定是看軟實力的——這和“拼媽”息息相關。

江西文科高考狀元劉夢的媽媽,每天都要花幾個小時幫女兒整理錯題,被朋友笑稱“你也可以參加高考了……”

去年的北京文科狀元熊宇昂,說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習、生活和行為習慣,“從一出生就開始”……

朋友林林,女兒才上小學,為了每天陪女兒一起學習,平等地互相督促,愣是把一級建造師證書給考下來了……

這屆高考狀元竟然這樣“拼媽”?

▲趙小蘭童年時期

朋友們在一起聊天,一致認為,現在的孩子,太聰明瞭。如果你自己不進步、不以身作則,根本無法在教育上掌握主動權。

曾經有一篇稿子刷屏,《我年薪30萬,可撐起家的卻是我老婆》。對於趙小蘭的父親來說,即使他已經是航海業大佬,被人尊敬地稱“趙錫成博士”,有很多錢,撐起家的卻是妻子朱木蘭。對於我們大部分現代女性來說,“拼媽”拼的是媽媽的眼界、格局、成長力和學習力。

也難怪,大家總說:“生個兒子沒教好,是毀一代;生個女兒沒教好,是毀三代。”

真想告訴大多數的男人們:感謝你的老婆吧,今晚回家請洗碗洗衣,發個紅包來個現的也可以。

筱懿的囉嗦:

非常巧,高考成績公佈的那一天,我在一位朋友家裡遇到了安徽省高考狀元鄭辰筱的媽媽,她和我想象中高考狀元的媽媽完全不一樣——面貌和體態都非常年輕,待人接物爽朗,朋友介紹說:“這是狀元的媽媽。”引起周圍一片感嘆,紛紛要求介紹成功經驗,她很謙虛地微笑擺手。

這幾年我見過好幾位“狀元”媽媽,她們扭轉了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對於培養一個“狀元”必須含辛茹苦、完全喪失自我的偏見,孩子成績優異,她們自己也不賴。

所以,“拼媽”究竟是拼什麼呢?並不是拼對孩子無底線地犧牲自我,也不是拼時時刻刻眼睛長在孩子身上,媽媽對自己的要求和自律,自身的眼界和幸福度,都深深影響著孩子,能把自己過好的媽媽,孩子也差不到哪兒。

願我們遺傳給孩子的,不僅是外貌和血統,更是優質的習慣和眼界。

筱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