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對我說:高考,只是一份答卷

爸爸對我說:高考,只是一份答卷

2018年的高考終於要來了。

如今再回想起那年高考時,

除了蟬鳴,

能想起的永遠都是做不完的試卷

和桌兜裡放著的攢了一年的空筆芯。

平日裡空曠的操場上、

蔭涼的花園裡、

安靜的走廊過道上

都有高三同學搬著椅子背書解題的身影。

即將參加高考的你

準備好了嗎?

爸爸對我說:高考,只是一份答卷

即將迎來高考,考生和家長都不免緊張。其實,當年許多為人父母的名人大家,面對孩子的升學擇校,他們頗為坦然。

因為他們知道,升學、高考不是價值評判的唯一標準,此事只要努力過,便不算有遺憾。更重要的事,是找到心中的熱愛,快樂過一生。

前路漫漫,父母的愛,永遠是孩子前進的鎧甲。

爸爸對我說:高考,只是一份答卷

老 舍

“他們不必非入大學不可,我願自己的兒女能以血汗掙飯吃”

成績不是唯一的評價標準,孩子,無論你考多少分,父母對你的愛永遠不會變。

老舍小女兒舒立上中學時,有天回到家突然大哭。老舍連忙輕聲細語地問:“咦,你怎麼了?”

“爸爸,我數學只考了60分”,女兒噘著嘴抽泣說。

“60分?60分也很高嘛!你比爸爸好嘛,我小時候的數學還不及格呢!”

“真的嗎?我可不信!再說,要是我老考60分的話,將來考不上大學怎麼辦?”

“考不上大學,你就待在家中好了,我來教你英文。”老舍樂呵呵地說。

爸爸對我說:高考,只是一份答卷

▲ 老舍與妻女的合影

老舍早在給妻子的信中就談到對子女的期望:“我想,他們不必非入大學不可,我願自己的兒女能以血汗掙飯吃。一個誠實的車伕或工人一定強於一個貪官汙吏,你說是不是?”

為人父母,對孩子最大的願望,不是上多好的大學,取得多大的成就,而是希望孩子能夠自食其力,平安喜樂過一生。

爸爸對我說:高考,只是一份答卷

梁 啟 超

“凡人必常常生活於趣味之中,生活才有價值”

教育子女,梁啟超主張“趣味主義”。考試分數?不是重點!

“凡人必常常生活於趣味之中,生活才有價值。若哭喪著臉捱過幾十年,那生命便成為沙漠,要來何用?”

爸爸對我說:高考,只是一份答卷

▲ 梁啟超主編《新民叢報》期間,與思順、思成、思永的合影

原本他希望次女梁思莊學生物,出於對父親的尊重,她也選擇了生物。但當得知女兒對生物興趣不大時,他急忙寫信:

“聽見你二哥說你不大喜歡學生物學,既已如此,為什麼不早同我說?凡學問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不必泥定爹爹的話。”

梁啟超十分鼓勵孩子發展興趣,對孩子說:“趣味轉過新方面,便覺得像換個新生命,如朝旭昇天,如新荷出水。我雖不願你們學我那氾濫無歸的短處,但最少也想你們參採我那爛漫向榮的長處。”

孩子,父母將你帶到世上,是希望你能發現生命的趣味,充滿激情地度過每一天。你能做自己感興趣的事,踏踏實實走自己想走的路,是父母最大的安慰。

爸爸對我說:高考,只是一份答卷

▲ 1910年,梁啟超抱著2歲的思莊和3歲的思忠

錢 玄 同

“你將來學什麼,我不包辦代替你的主意,由你自己去選擇”

錢玄同是五四運動的風雲人物,倡導新文化,提倡民主、科學,對於孩子的升學擇校,他也非常民主。

錢玄同兒子錢三強快中學畢業,畢業後該往哪個方向發展呢?有人建議錢玄同:“你是搞語言藝術的專家,名氣又大,應當叫三強接你的班。”

“那要看孩子的態度和興趣哩!”錢玄同笑著說。

錢玄同對兒子說:“你將來學什麼,我不包辦代替你的主意,由你自己去選擇。”

錢三強認真思考後,說:“爸爸,我要學工!”錢玄同欣然同意。

生命如此之短,父母不必強求孩子活成哪種樣子,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孩子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才不辜負生命一場。

爸爸對我說:高考,只是一份答卷

王 朔

“我希望她快快樂樂過完這一生,內心強大比什麼都重要”

王朔教育女兒的態度頗為瀟灑,世人所看重的成績、成功,在王朔眼裡就是個“屁”,他更在乎女兒內心是否強大,是否真正快樂。

“我幹嘛不對她寬容?我幹嘛要對她嚴厲?我希望她幹嘛呀?我什麼都不希望她。

我希望她快快樂樂過完一生,我不要她成功。我最恨這詞兒了。”

爸爸對我說:高考,只是一份答卷

王朔在《致女兒書》中寫道:

你必須內心豐富,

才能擺脫這些表面的相似。

煲湯比寫詩重要,

自己的手藝比男人重要,

頭髮和胸和屁股比臉蛋重要,

內心強大到混蛋比什麼都重要。

爸爸對我說:高考,只是一份答卷

▲ 王朔女兒王咪

高考是人生的味道,寒窗苦澀,最終總會有屬於你的一份甜。但人生不是隻有高考而已,更重要的是,做自己喜歡的事,快快樂樂過一輩子,就是給父母、給自己最完美的答卷。

孩子,父母對你最大的期望,是一輩子快快樂樂。不要被世俗眼光所拘束,真正活出自我,活得幸福,對父母而言,就是成功。

爸爸對我說:高考,只是一份答卷

你關於高三的記憶是什麼?

青春,總要經歷一場義無反顧的拼搏歲月才算完整,那個曾經無數次想逃離的教室 ,如今卻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過去。你們還記得那場名為“高考”的青春嗎?我們今天一起回憶那段“最初的記憶”吧~

@吳曉俊:記得的是高考前一百天的吶喊:“你們是我教過最差的一屆學生”;“襯衫的價格是九磅十五便士“; 喜歡的人就在一個屋簷下,說話的時候心跳也不必刻意加速。

@Frank:我的高三,是每天從早上五點到晚上九點的語數外物化生的循環;是每天寫完的兩根筆芯(那時候筆芯還只是筆芯);是每次月考的排名榜;是走進高考考場時的手心冒汗;是高考後拿到答案時的沉重;是查分數時長舒的那口氣……

再難有一段時光,身在其中的人喜憂參半,走過的人卻無比懷念。我對於高三的記憶,是課間一起討論題目、一起去小賣部的同桌,是我們跑操時整齊的步伐和響亮的口號,是教室前後“ 拼一個春夏秋冬,贏一個無悔人生 ”的勵志標語,是“百日誓師”我們堅定地喊出每一句話、期待成就與天齊時的表情。

當然,我的高三也充滿了被王后雄支配的恐懼,課桌上堆滿了高高的書和試卷,還有一本本厚厚的錯題集。這些成就了我們知識量的巔峰。上知天體運行原理,下知有機無機反應,前有橢圓雙曲線加勾股,後有雜交遺傳生物圈,外可說流利英語,內可誦飄逸古詩詞,求得了數列,說得了馬哲,溯源中華上下五千年,延推赤州陸海百千萬,既知音樂美術計算機,兼修武術民俗外加老虎鉗。到現在我早已記不清牛頓三大定律、曲線運動和元素週期表,也很難再背出《出師表》、《陳情表》和《琵琶行》。遇到數列、三角函數、解析幾何的題目也許我還要搜索一下公式。每到這個時候,我就特別崇拜高三時的自己。

回憶高三一起熬過來的同學們,有點像回憶一起打過仗的戰友,我們千軍萬馬浩浩蕩蕩為了高考這個獨木橋而拼搏,幸運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手拉手、肩並肩的戰鬥過。

高考期間,哪件事令你印象最深刻?

@晨霧:高考前的動員大會,我們班主任傻傻地樂呵呵地告訴我們辦公室的花開了,一定是好兆頭,還扛著那盆花在班裡繞了一圈給每個人看看。

@CICI MA:我媽平時特別愛嘮叨,高考前班主任給家長開會說,孩子高考那兩天,家裡人要‘儘量保持沉默,每門考完別多問,不要影響考生情緒’。於是高考那兩日是我至今見過老媽最安靜的時候,爸爸每次剛想開口講些什麼,我媽立馬眨巴著眼睛向他使出提醒的小眼色。現在回憶起來,覺得老媽挺可愛的。

爸爸對我說:高考,只是一份答卷

人生中的很多路要自己走,但是高考,顯然是最不孤獨的一次戰鬥。所有人都在齊心協力、為了一個目標而努力。不僅僅是幾百萬同齡人在與我們並肩前行,老師和家長也傾盡全力地為我們的夢想保駕護航。他們給予我們最多的支持和鼓勵,陪伴我們度過無數個難熬的時刻。很多人在高考中印象最深刻的事情都與老師和父母有關。的確,一個小小的舉動放在特定的時刻,意義就重大的多。考前的一個微笑,考後的一個擁抱,我真的記了很久很久。

如果可以回到高考那年,

你最想對那時候的自己說些什麼?

@大偉:高考意味著什麼?高考意味著十年寒窗付出的回報;意味著未來命運的一錘定音;意味著從“地獄”到“解放”的按鈕;意味著與940萬同齡人的較量;意味著“不成功即成仁”的悲壯。同時,高考也意味著與有些人一揮手從此永別;意味著再也見不到那個暗戀的人;意味著再也過不上放學回家吃飯的生活;意味著人生最期盼的假期馬上開始;意味著即將與家鄉、與原生家庭漸漸脫離;意味著,一切都要開始發生。但是,高考未必會改變人生,命運的韁繩,永遠都握在你自己的手裡。其實,高考不是終點,而是你的新生。

高考對於我們來說重要嗎?當然重要,它是我們這十二年來的追逐,也是人生的一次重要經歷。它讓我們明白,人生不止有歡笑和玩鬧,還有一些值得我們為之付出努力和代價的東西。但是,真正的人生起伏,是在高考之後才開始的。有很多人會有這樣的想法:如果高考的時候,我多做對了幾道題,分數高了些,進入了一個更好的大學,我是不是就會更順利,更輕鬆,更成功?但是很抱歉,沒有人知道這個答案。高考幫我們選擇了一條路,讓我來到了這個地方,認識了這些人,做了這些事兒。我們能做的,就是走好這段路。高考是人生的一場戰役,但是更是人生的舞臺,帶上青春特有的張揚和風采,在這個舞臺上Cut To The Feeling~就是要這種全新感覺~

那一年,我們被淹沒在書山題海里,我們有過很多困擾和迷茫,也曾埋怨,甚至想放棄。但是經過時間的沉澱,所有的一切都變成談笑間脫口而出的一句話,以及我們對於那些人、那些事、那段經歷的想念。有時候不經意地想起那段時光,還是會熱血沸騰;回望那個夏天,也總是有很多感動。

那年夏天,我無比憧憬大學

今年夏天,我無比憧憬那年

歡迎在留言區分享你的高考回憶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