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法則」“屁股決定腦袋”——坐什麼位置就要想什麼事!

點擊上方,關注我們。

著名管理學家托馬斯·彼德曾這樣說道:“一個合格的戰略,如果沒有有效地執行,會導致整個戰略的失敗;有效的執行不僅可以保證一個適合的戰略成功,而且還可以挽救一個不適合的戰略,或者減少損失。”可見,執行力對於一個組織而言是多麼重要。

「管理法則」“屁股決定腦袋”——坐什麼位置就要想什麼事!

在一個企業中,幾乎是每一個部門對應著一個主管或經理,目的就是要他們對管理的部門負責,在工作中按照任務的性質、內容等,給員工們制定相應的計劃,並對他們進行監督和管理。所以對一箇中層來講,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很重要,坐什麼位置就要想什麼事,做什麼事,不能過多地干預下級部門、同級管理者或是上級領導的工作,這就是所說的“屁股決定腦袋"。當你做不到這一點的時候造成的後果往往就是自己的本職工作沒有做好,其他部門的同事會對你產生反感的心理,領導自然也對你不會太滿意,使你陷入僵局。

有些中層往往會誤解“屁股決定腦袋”的原則,認為自己不僅要正確的做事,還要做正確的事。這種想法往往就會讓你從主觀出發,在你認為其他部門的決策或工作方法不正確的時候,就會毫不留情地給他指出來。而你這種主觀的想法未必是對的,即使是你的想法是對的,告訴其他部門的主管該如何去做,他們也未必領情,覺得你是在干涉他的工作。

「管理法則」“屁股決定腦袋”——坐什麼位置就要想什麼事!

其實一個部門的決策是否正確,自有人會評判,領導會有領導的標準,市場也有市場的標準,而你需要做的事情就是盡全力搞好自己部門的工作,假如你連自己應該要做的事情都沒有做好,還去關心別人的工作,只會讓你的工作更糟。當你領導的部門處於公司較為重要的部門的時候,你這樣做的後果會更加嚴重,會間接地影響到其他部門。

小劉是公司的銷售部經理,銷售部門是公司最重要的部門,所以他時常要求其他部門為了他的部門改變一些計劃,很多部門的同事對他的行為不滿,特別是人事部門的經理小王,小王負責平時的招聘工作,招聘業務員是招聘工作的主要部分。有好幾次,小王都已經通知些應聘者來公司上班了,小劉卻不同意,以應聘者沒有銷售經驗等理由,拒絕接受應聘者來上班。小王沒辦法只能挨個打電話嚮應聘者道歉。在以後的招聘工作中,小王為了避免類似的事情發生,就會叫上劉一起給應聘者面試。而小劉日常的工作又很忙,很少有空餘的時間,因此,招聘工作的進程很慢,導致業務員出現短缺的情況。結果,小劉的工作越來越忙,他需要做一部分本應由員工完成的工作,才能保證銷售部的業績不會下滑。一段時間後,小王向老闆反應了這個情況,老闆覺得小劉的做法是一種越權的行為,破環了公司的正常運轉,於是把他調往了其他部門。

「管理法則」“屁股決定腦袋”——坐什麼位置就要想什麼事!

小劉犯的錯誤就是過多地干涉了其他同事的工作,當人事部給他招聘新員工進來的時候,他要做的是把這些人員培養成適合做他工作的人才,而不是去質疑和千涉人事部門的招聘工作。如果所招聘的人員經過培訓等環節還不能適應的工作,就可以和人事部門協調,做出調離或辭退的決定。

在日常工作中,你如果存在著類似小劉的思維,就嘗試著轉變下,看清自己所處的位置。如果你的本職工作還沒做好,就把目光停留到自己的工作上,確保自己的工作按質按量如期完成。如果你已經做得很好了,就嘗試著用各種方法做得更好,做到對別人的工作少干預或不干預。

「管理法則」“屁股決定腦袋”——坐什麼位置就要想什麼事!

還有些管理者會認為自己處在中層的位置,應該要多替老闆想想。對老闆做出的很多決定都會給出自己的主觀評價,在執行老闆交給的任務時,自己認為不合理的事情就不願意執行或者執行不到位。其實這樣做不但會讓公司的許多決策得不到好的執行,而且會讓老闆覺得你處理工作的能力低下。

當然,作為一個管理者,也不能把自己當成是公司的一般員工,對各種事情親力親為,把自己的位置降低成業務員或技術員,導致自己越做越辛苦,員工們也會因為你不給他們表現自己能力的平臺而苦惱。在員工面前,更不應該向他們抱怨公司如何如何的不好,這時候你代表的是公司而不是你自己。

「管理法則」“屁股決定腦袋”——坐什麼位置就要想什麼事!

有很多人認為“屁股決定腦袋”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其實恰恰相反,只有做到了坐什麼位置想什麼事情,才會使自己對所要做的工作負責,才會使工作順利開展,減少出現工作不到位的幾率。

【中層智慧錦囊】

在什麼位置做什麼事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已的本職工作中是提高執行力的基礎。坐在你的位置,想別人的事情,既干涉了別人的工作,也會使你忽略了自己的工作。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