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時代下的傳統門店之變!

【導讀】關於新零售的概念,最準確的還是阿里官方的定義,就是以消費者體驗為中心的數據驅動的泛零售業態。新零售從本質上來說,是線上和線下的融合。但是要真的理解這種融合,必須瞭解線上線下到底有什麼區別,這樣融合起來才能取長補短。

線上和線下的七個不同

新零售時代下的傳統門店之變!

1.進店的動機不同

線下是因為吸引進店,線上是因為需求進店。線下比如說放一個高音喇叭,或者門頭比較好、門口在搞活動,就被吸引進去了;而線上是你需要什麼,有了這個需求然後上淘寶自己搜索。

2.產品和店鋪的順序不同

在線下是先進入門店,然後再看到產品;而線上是因為看到這個產品比較中意,然後大多數人直接購買,連店鋪首頁都沒有去,也就是沒有逛這個店就直接購買了。有一些人是看了產品,然後再進店。所以線上順序跟線下是相反的。這就告訴我們,線下的競爭首先是店鋪和店鋪的競爭,進了店才有產品的競爭;而線上的競爭首先是產品之間的競爭,比如說我們看產品最多就是看前幾頁,後邊的連展示的機會都沒有。

3.客服和導購的不同

線下叫導購,是主動型的,一般來說你走到哪兒跟到哪兒,推銷的意味比較濃;線上叫客服,是被動型的,你問什麼他答什麼,你不問的話他也不會搭理你。從能力上來說,線下導購的能力是大大高於線上客服的。

4.跳轉的成本不同

在線下你逛一個店,體驗不好產品不好,你想到別的店逛逛,但是別的店很遠,一下午也逛不了幾個店;在線上,產品不好,快速跳轉也就是動動鼠標的事。所以線上的競爭很激烈,線下雖說沒有快速跳轉,但顧客的情緒都是隱藏起來的,要求線下導購能察言觀色。

5.購買的因素不同

線下購買是群體購買,常常幾個人一起逛,而線上購物是一個人拿著手機獨立購買,所以決策程序不一樣。在線下,你要分清誰是主導者,誰是掏錢包的,誰是影響者,導購要著重於那個關鍵人。討價還價時如果有好幾個人,那能不能引發一些口碑或團購,這是線下可以營造的一個機會。

6.瀏覽的效率和順序不同

線下你進入一個門店,可能幾秒鐘就把店內的產品瀏覽得差不多了;而在線上,手機端一屏只有幾個產品,瀏覽效率很低,同時跳轉又很高,這就要求我們一定要不斷精選產品,圖片做得一定要足夠好。

7.數字化程度不同

這是我們要強調的最核心的不同。線上有全數字、全過程的購買畫像,而線下是沒有數字化的。線下最多就是結果數字,比如有多少銷售額,很多傳統企業的數字化管理只有結果而沒有過程,尤其是沒有基於用戶行為的全數字的過程。

而在線上,我們可以知道今天來了多少訪客,他們在產品頁面停留多長時間,是通過搜索還是通過直通車、鑽展過來的,有沒有參加活動等等,所有的數據全部都有。

這些數據給我們的決策提供了很好的依據,比如應該哪個產品上架,什麼時候上架,主圖、單價設置等都可以通過直通車來測試。現在新零售要做的,就是把線下全部數字化,這樣才能做到線上線下的融合。

線上線下到底融合什麼

新零售時代下的傳統門店之變!

首先,產品要真正做到融合。線上線下要同款同價,不能線上賣得很便宜,線下賣得很貴,這種消費體驗是非常差的。

只有好產品、只有爆款才值得在線化銷售。一方面因為在線的成本也越來越高,另一方面因為線下有個概念是線上沒有的,就是“平效”,小米有個米家有品,它的SKU差不多有2萬個,從裡邊篩選出來大約有2000個會進入小米商城,小米商城賣爆的產品再選出200個放到小米之家來賣,這樣平效才會更高。

其次,根據產品的特性來設計渠道及各個佔比。也就不同的產品,它的渠道矩陣是不一樣的。不同的產品可能它的消費人群不一樣,它的終端就可能不一樣。比如說賣海產品,可能會跟茅臺、五糧液去結合,主要看它的目標人群在哪裡。

線上已經做到了千人千面,那線下能不能做到呢?線下很難做到千人千面,但是一定會做到千店千面。這打破了我們傳統零售的一些概念,比如標準化陳列、標準化形象,未來的標準化都會被打破。

工業時代追求的是低成本標準化,但在網絡時代我們都是個性化的,所以必須基於門店周邊的人群畫像決定應該做什麼,比如你這個門店的引流款是什麼,要上哪些東西,每個門店的陳列、形象應該是有所變化的,就和線上一樣。

另外,就是要做渠道矩陣。就像前面說的小米的矩陣,從米家有品到小米商城,到小米之家,不同佈局。

再次,就是促銷的融合。比如線上在淘寶或京東得到的積分、優惠券能不能用在線下?或者線下門店領到的優惠券、紅包能不能在線上店鋪使用?未來一定是打通的。另外,品牌自營的門店和經銷商的門店、加盟的門店未來也必須要打通,因為在消費者的眼裡,只要門頭有你的logo都是你這個品牌。

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優衣庫,它會引導消費者到線下店裡去提貨,由於線下的瀏覽效率更高,一個顧客在線上可能買一款,到線下門店買得更多,客單價提高了,同時體驗更好。

最後,傳播也會發生很多變化。原先線下的傳播是單向的,而線上的傳播基於內容營銷會越來越互動,現在關於內容營銷的案例已有很多。

未來在企業的組織架構上會有一個趨勢,就是電子商務部門可能會消失。因為線上線下都打通了,電子商務也不應該作為一個獨立的王國存在。

傳統門店營銷模式的變革

新零售時代下的傳統門店之變!

在新零售模式下,傳統門店的營銷會發生哪些變化?

先說說選址。傳統零售下門店的選址都是基於經驗去判斷,而新零售模式下的選址不是基於經驗,而是基於數據,基於消費者反饋的數據來判斷。

盒馬鮮生是怎麼選址的?最初它在上海開了很多店,然後找出一些比較好的門店樣板,這些門店有顧客畫像,拿著最佳的用戶畫像來在很多地方選址。比如要到寧波開店,寧波哪個區域的人群畫像跟最佳門店的顧客畫像最一致,就開在哪裡。

陳列也會發生很多變化。線下的門店將會變成數字化門店,或者叫智慧門店,有很多識別器、傳感器,基於消費者在產品前的停留時間、表情反應等數據反饋來佈置陳列。為什麼這個產品要放到前面,那個產品為什麼要突顯等,都會基於數據的反饋。

新零售模式下的促銷,不再是傳統的搞個促銷活動吸引人過來,而是要做到精準營銷。在線上其實已經做到了,比如你瀏覽過奶粉,接下來如果尿不溼搞活動,知道你家裡可能有小孩,就會把這個活動推送到你面前。線上這種模式一定會發展到線下。

至於物流配送,現在物流配送體系已經非常成熟,不管是順豐還是四通一達、菜鳥物流,都是基於大數據來優化自己的路線,做倉儲體系的建設。

導購則會走向線上和線下的融合。很多時候線下門店的導購會比較閒,而線上的時間則比較集中,比如晚上很忙、搞促銷時很忙。線下導購的優勢其實更強,因為線下導購一般從業經驗和能力會比線上更好,所以導購會打通,也會節約一些人力成本。

另外導購還可以做一些追銷,線上線下打通後,線上的某個消費者逛了店但是沒有買,線下的導購就可以給他發送信息,請他到線下最近的門店去看看,去跟蹤這個顧客,所以線上線下融合之後效益也會更高。

傳統企業如何應對

新零售時代下的傳統門店之變!

第一,對於新零售要快速去學習。除了學習理念,更重要的是要多看各行各業的案例,對我們有什麼大的影響。對於新零售,現在你還不能說應該教我怎麼幹,因為時間畢竟不長,很多行業還都在摸索。

第二,新零售的本質就是線上線下融合,但是融合的前提是線下首先要在線化,要數字化,否則線上是數字的,線下是模擬的,這是無法融合的。所以目前企業要抓緊把線下數字化,要把原先封閉的IT系統走向開放,把門店變成智慧門店獲取更多數據,讓數據流動起來變成一種資產。

新零售要做到幾個在線——產品在線,客戶在線,員工在線,管理在線。凡是能在線的都要在線,這樣才會產生數據協同的作用,大數據才會產生作用。

很多人說到底怎麼做呢,當然你可以購買各種設備獲取線下數據,但這個成本比較高,對於小企業來說,最可行的辦法還是基於類似阿里巴巴這樣的平臺,他們擁有海量數據,提供很多資源和方案,可以打通線上線下的數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