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研究報告:養老長護險(Long-Term Care Insurance,LTCI)

「核心觀點」

  • 長護險是唯一能解決失能老人養老問題的支付方式,也是目前養老商業模式實現突破的第一個口子,今後從五險一金變為六險一金,率先增加的社保險種就是長護險。市場空間沒有天花板。
  • 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在全球有著40多年的發展歷史,是各國應對老齡化的重要措施,其在不同國家有著不同的模式。我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剛剛起步,去年全國已經多地試行,從今年起上海全市執行。投資窗口期已經開啟。

1.長護險簡介

長期護理保險(Long-Term Care Insurance,LTCI)是指對被保險人因為年老、嚴重或慢性疾病、意外傷殘等導致身體上的某些功能全部或部分喪失,生活無法自理,需要入住安養院接受長期的康復和支持護理或在家中接受他人護理時支付的各種費用給予補償的一種健康保險。分為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兩種存在模式。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是應對我國老齡化日趨嚴重這一問題的關鍵措施,能夠極大的改善失能失智人群的生活品質並減少社會總體負擔。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各個發達國家開始推行了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其中以德國、日本、美國三國為代表。

我國以2016年7月8日發佈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於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為始,正式拉開該險種在全國推進的序幕。

2. 長護險的由來

表 1 各國落實實施《長期護理保險法》時間表

深度研究報告:養老長護險(Long-Term Care Insurance,LTCI)

這些國家通過護理保險法律將護理服務模式由單純的“處置”服務轉變為“契約”服務。

3. 長護險國外發展情況

目前世界上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主要有四種典型模式,分別是以美國為代表的市場主導模式、以德國為代表的雙軌運行模式、以新加坡為代表的公私合作模式和以日本為代表的全民社會保險模式。

表 2 各類長期護理保障體系

深度研究報告:養老長護險(Long-Term Care Insurance,LTCI)

上述模式中,除美國外,大多數國家都以政府的強制力作為保障,使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具有獨立融資渠道,並通過強制性參與的方式實現了人口覆蓋面廣的目標,使之成為了一項社會性保險制度。由於各國社會傳統、政治文化、執政理念、民眾的觀念的不同,加上醫療衛生體制、經濟發展水平、商業保險成熟度的差異,使得各國的長護險模式各具特色,具體特點羅列於下表。商保社保有機結合、居家護理為主、實物支付優先、合理定義醫護邊界等經驗尤為值得我國學習借鑑。

表 3 各國長期護理保障特點

深度研究報告:養老長護險(Long-Term Care Insurance,LTCI)

4. 國內長護險發展進程

我國老齡化程度較高的青島、南通等市,早年就已在自行探索老年人照護類的保險,尋求改善失能老人生活的方式。基於老齡化加劇的現狀及國外成功的經驗,人社部辦於2016年7月發佈《關於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決定在上海、青島等15個城市或地區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至此,拉開了長護險在全國探索的序幕。

試點的主要目標是,探索建立以社會互助共濟方式籌集資金,為長期失能人員的基本生活照料和與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提供資金或服務保障的社會保險制度。利用1-2年試點時間,積累經驗,力爭在“十三五”期間,基本形成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政策框架。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以長期處於失能狀態的參保人群為保障對象,重點解決重度失能人員基本生活照料和與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等所需費用。試點階段,原則上主要覆蓋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以下簡稱“職工醫保”)

參保人群。《指導意見》指出,試點階段,可通過優化職工醫保統賬結構、劃轉職工醫保統籌基金結餘、調劑職工醫保費率等途徑籌集資金,並逐步探索建立互助共濟、責任共擔的長期護理保險多渠道籌資機制。長期護理保險基金按比例支付護理服務機構和護理人員為參保人提供的符合規定的護理服務所發生的費用。根據護理等級、服務提供方式等制定差別化的待遇保障政策,對符合規定的長期護理費用,基金支付水平總體上控制在70%左右

表 4 各市長期護理保險落實情況

深度研究報告:養老長護險(Long-Term Care Insurance,LTCI)

深度研究報告:養老長護險(Long-Term Care Insurance,LTCI)

由於經濟水平的不同,各試點城市對長護險的定義、籌資方式、服務標準、支付方式都不盡相同。總體而言,群眾對長護險試行的反饋十分良好。除此之外,不包括在試點城市之內的其他各大城市都在自行探索長護險制度,其中以杭州、嘉興等市最具代表性。由此可見,長期護理作為一個新興的險種,在老齡化的大背景下,已逐漸成為全國性的趨勢。

5. 長護險帶來的投資機會

長期護理險的實施一方面提高了老年人護理服務的支付能力,另一方面有望改善養老護理行業盈利難的癥結,進而使得資本和人才真正有信心進入養老服務業,同時推動其發展,並衍生出更多的商業機會。

當然,目前長護險仍是一個雛形,有諸多不完善的點。其中最大的問題是作為一個保險,其覆蓋人群、籌資方式該如何科學合理的去界定,從而使得長護險能健康快速的發展。這些問題會由各地政府與各界學者更深入地去實踐、探索、研究。作為投資者,我們可以相信長護險實行的地區會愈發廣、覆蓋人群愈發多、支付金額愈發大 (因為國外經驗以及國內試點城市的正向反饋已經證明這是維護社會穩定,讓人民老有所養的利好措施)。更重要的是,隨著長護險的發展,加之政府大力支持社會資本進入醫療服務行業,養老、醫療護理領域的投資熱潮即將開始。

1 日本長護險成功經驗的啟示

我國與日本有著相似的社會文化環境,因此日本長護險和護理產業的發展對我們有很大啟示。20世紀60年代開始,老齡化、高齡化、核心家庭問題使老年人長期護理服務需求呈膨脹性增長。在此背景下,1997年,日本政府頒佈了《長期護理保險法》,2000年4月正式啟動了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該制度制度覆蓋的對象包括兩類人,一類是65週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另一類是40週歲到64週歲之間參加了醫療保險的人。在待遇給付方式上,只有服務給付一種,具體類型有居家服務和設施服務。接受長期護理保險的參保人,需要自付服務費用的10%,剩餘的90%由市町村政府制定的長期護理保險預算進行支付。

受長護險影響,最初8年間,提供護理服務的機構從129,103個,增加了2.3倍,至302,565個之多。

圖1:日本護理服務機構數量

深度研究報告:養老長護險(Long-Term Care Insurance,LTCI)

據統計,2000年到2012年的12年間,第一類保險人增長了37.9%,需要護理和支持的人數增長了144.3%,長期護理服務使用者增長了199.2%。其中,居家服務使用者大幅度增加,增長了238%。而機構服務使用者增長比較緩慢,只增長了66%。

日本長護險給付的資金逐年增長,2012年為8.8兆日元(5,984億元),與2000年的3.6兆日元相比(2,448億元),增長了144%。而且其預計在2025年會達到21.4兆日元(14,552億元)。護理產業在老齡產業中的佔比從12%增加至19%。

圖2:日本老齡市場規模

深度研究報告:養老長護險(Long-Term Care Insurance,LTCI)

由此可見,在老齡化國家中,隨著長護險的支撐,護理產業的規模會快速擴大,且居家護理會成為主流。

2 中國哪些類型的養老機構將是長護險最主要的獲益者?

1)中低端養老護理機構有望能依託長護險得到快速的發展並轉型升級,並探索附加值更高養老業務。

現階段的養老可分為低端養老和高端養老兩種。高端養老雖然前期投入巨大,受眾人群少,但其利潤空間大,而且是個明顯的增量市場,各大地產巨頭在此領域都有所佈局。而中低端養老以往多為非盈利機構,往往靠政府兜底,盈利難是始終困擾此行業的主要問題。從人社部的指導意見與試點城市的具體政策中我們可以看到,雖然當下我國長護險想要重點解決的是失能失智且經濟困難老人的養老問題,但結合國外發展現狀,預計未來長護險的覆蓋範圍會擴展至更廣泛的普通人群。若在現階段中低端養老護理機構能依託長護險得到快速的發展並轉型升級,在未來長護險覆蓋範圍擴大時,就有能力探索附加值更高養老業務。

2)讓我們需要進一步瞭解我國養老護理類機構類型有哪些?

根據機構所能輻射的範圍來分,我們可以將養老護理類的機構分為機構護理(覆蓋一個區甚至一個市)、社區護理(覆蓋數個街道或社區)、居家護理(針對某個家庭)三大類,其各自包含的機構類型可見下圖。

深度研究報告:養老長護險(Long-Term Care Insurance,LTCI)

第一種:傳統養老機構

養老機構是指為老年人提供飲食起居、清潔衛生、生活護理、健康管理和文體娛樂活動等綜合性服務的機構。我們平時多所熟知的敬老院、養老院、頤養院都屬於這類機構。

養老機構是由民政局管轄,收治人群多為生活基本能自理的孤寡老人,提供的服務是最基本的生活照料與提供飲食。同時近些年也有不少養老機構升級轉型,能夠提供醫療、康復服務,有能力接收失能失智老人。但總體而言,我國養老機構規模、質量參差不齊,經營困難、盈利難是較為普遍的問題。

在長護險試點城市,部分醫護能力較強的養老機構已獲得了長護險定點資格。此類養老院多數有著規模較大、護理專業性較強,能夠接收失能老人的優點。因此短期內難以使長護險適用於所有養老機構。目前國內最大的養老院連鎖品牌為佰仁堂,目前在全國已擁有近2萬張養老床位。

第二種:日間照料中心

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是指為社區內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日常生活需要一定照料的半失能老年人提供膳食供應、個人照顧、保健康復、休閒娛樂等日間託養服務的設施。是一種適合半失能老年人的“白天入托接受照顧和參與活動,晚上回家享受家庭生活”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新模式。

其中“幸福世家”通過考察歐美、日韓、港臺等地區的先進養老模式,探索出一套適合中國國情的養老經營理念,旗下擁有6個日間照料中心。

但由於我國社區的概念較弱,日間照料中心尚未全面普及。且該種養老服務模式概念較新,受資金、場地、服務人員多種因素制約,實際的運營的效果並不理想。因此此類機構現階段難以引入長期護理保險。

第三種:家庭病房

第四種:護理院

上海日月星養老集團是上海地區最大的連鎖護理院品牌,旗下擁有4家護理院,6家養老院,總計床位近5000張。另外無錫朗高連鎖護理院品牌也有較高的知名度。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公司都採用了“護理院+養老院”的發展模式。美中不足的是,護理院屬於醫療機構,醫療牌照的審批嚴格、用地成本高、市區物業難尋等因素會制約其快速擴張。

由於目前對於護理院的需求較大,且盈利狀況良好,價格並非護理院發展的限制因素,較少有護理院獲得長護險定點資格。不過隨著長護險範圍的擴大,我們有望看到護理院同時適用醫保與長護險。

第五種:護理中心

護理中心標準於2017年10月出臺,迄今為止未有正式落地的案例。按照規模與服務類型來看,護理中心可視為小型護理院,也屬於醫療機構。相較於護理院,其覆蓋社區的特點會使護理服務會更為突出,因此能預見護理中心與長護險能夠同步落地。另外,護理中心體量較小、資產較輕的優點,使此類模式容易複製,便於快速擴張,形成連鎖化護理品牌。因而護理中心的模式是下階段我們投資者應重點關注的領域

第六種:護理站

護理站是指由護理人員組成的,為長期臥床患者、老人、嬰幼兒、殘疾人、臨終患者和其他需要護理服務者提供基礎護理、專科護理、臨終護理、消毒隔離技術指導、營養指導、社區康復指導、健康宣教和其他護理服務的醫療機構。

深度研究報告:養老長護險(Long-Term Care Insurance,LTCI)

由於護理站是提供居家上門護理服務為主,其站點內不設病床。居家失能老人可選擇護理站派遣護理員進行生活護理,或由執業護士進行打針等醫療護理(不可輸液),甚至可以選擇康復師進行專業康復護理。每次護理服務時長為1到2小時,可與護理站協商安排具體上門時間。此類模式極為契合長期護理保險,在上海地區是長護險試點最多的機構類型。

3)護理站是目前最適合承載長護險的機構類型

在六類機構中,護理院、護理中心、護理站是最契合長期護理保險的。其中護理中心沒有具體落地的實例,但其業態十分適合資本進入,值得密切關注;護理院適用醫保,盈利能力較強,但是,不合理用藥、違規套保等問題常有出現,值得警惕。在“藥品零加成”的趨勢下,以體現護理服務價值的長護險可能會逐步取代原有盈利模式。

深度研究報告:養老長護險(Long-Term Care Insurance,LTCI)

在各試點城市,已經適用長護險的機構主要是養老院和護理站兩類。總體而言,各類養老院收治失能失智老人能力不足,這與長期護理保險主要解決失能老人護理問題的理念相矛盾。因此還有待養老院護理服務的專業性進一步提高。

另外,參考日本逐年提高的居家護理佔比,說明護理站是目前最適合承載長護險的機構類型。據初步估算,新建一個護理站,擁有200-300個客戶後,即可盈虧平衡,投資回收期較短。若將客戶拓展到800人,營收即可達千萬級別。護理站具有投入成本低、易快速標準化、規模化的優點,此外,該模式是鏈接居家護理的入口,能夠打通居家的最後一公里。對醫養集團而言,是養老佈局中必不可缺的一環;對於保險類公司而言,是養老類保險最優秀的載體。

3、 資本紛紛進入,其中上海長護險模式相對成熟,走在國內前列

近年來各路資本紛紛進入此領域,如央企背景的華潤健康入股頤家;萬科、綠地等地產集團也在躍躍欲試;在2010年就開始佈局的行業領跑者福壽康借長護險機遇迅猛擴張,目前居於行業領跑地位並遠遠超過其他競爭對手。

2018年1月1日起,長護險在上海全市範圍推行。相比其他城市,上海長護險強制依託於護理站的模式對於長護險質量的保證和避免一些騙保等問題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也是上海依託於長護險企業快速蓬勃發展的重要原因。

在2017年,我們觀察到爭奪醫療機構執業牌照的現象很是激烈,可以預見,2018年是大量護理站正式落地,爭點佈局的一年。而2019年則是各家比拼運營能力,併購大戰開啟,爭奪更為激烈的一年。

4、 養老護理企業發展的關鍵是標準化服務,連鎖化經營,擴充護理員隊伍

由於各個城市的經濟水平不同,養老費用也不同,各地長護險的具體落實方式也有差異。但總體而言,長護險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老年人在護理服務上的經濟壓力,使得養老護理機構得到了發展。但在長護險的報銷金額與覆蓋人群上,仍有望進一步提升。

但不同於日本,我國的人口基數過於龐大,難以將長護險全面拓展至覆蓋所有的老年人。因此從事養老護理的企業不能過於依賴長護險而盈利。正確的路徑是將標準化服務,連鎖化經營,才能提高服務質量,降低成本,獲得更好的發展。此外,護理人才的緊缺也是限制養老護理行業發展的一大問題,歸根結底,這是一個勞動密集型的服務業。掌握了足夠多的護理人才資源,才有可能大範圍地拓展市場。因此,提前建立護理人才吸引渠道,甚至自建規範化的培訓體系,進一步擴充護理員,從而跑在行業的領先地位。

5. 投資建議

1)養老核心問題是支付能力問題,長護險的出臺有望提升老年人的支付能力,並進一步激發更多的養老需求;參照海外各國的發展歷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的建立將正式開啟養老護理產業,市場空間高達萬億,國內投資窗口期已經開啟。

2)在現有的各類養老機構類型中,醫護型的養老院、護理院、護理中心、護理站等將是長護險的承接主體,其中以護理站為依託的養老機構更是養老長護險的最佳載體,有望獲得極好發展機遇。

3) 居家養老機構是否能跑出來的核心在於該機構的標準化服務能力、護理員數量和職業化程度、目前的市場份額等,當然,管理團隊是否腳踏實地做好佈局和長期等耕耘也是成功的非常重要因素。

4)目前已經初步具備盈利模式並值得投資的居家養老標的有:居於行業領頭羊的Fushoukang,專注於高端老人居家護理的XBJH,長護+智能軟硬件的AZH,另外也可適當關注YHDJ、MMYL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