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GL外匯:基於匯率的投資策略

WGL外匯:基於匯率的投資策略

索羅斯

外匯投資中很多著名的案例都是方向性的,也即賭一個貨幣的走向。其中最經典的應該就是1992年9月16日的“黑色星期三”,索羅斯因為賣空了大概價值100億美元的英鎊並獲利11億美元而一戰成名。當時的英鎊在1990年加入歐洲匯率機制(ERM)後將匯率定於2.95馬克,而英國國內的通脹卻是德國的數倍。高估的英鎊最終引起了市場對英鎊退出ERM的想象。當投資者開始大量賣空英鎊並形成英鎊貶值壓力時,英國政府加息至12%並在公開市場買入英鎊進行干預。但是市場並不為所動,而英國政府的干預對國內經濟衝擊太大,最終被迫退出ERM, 實現英鎊匯率浮動。索羅斯的過人之處並不僅僅是他對英鎊走向的分析判斷,更重要的是他的信心與決心(也即業內經常所說的conviction)。100億美元在現在都是鉅額數字,在當時基本難以想象。索羅斯隨後在亞洲金融危機中還對一些亞洲貨幣做空,最有名的是泰銖和馬來令吉。

WGL外匯:基於匯率的投資策略

巴菲特

外匯的投資中,還有一個案例鮮為人知。那就是巴菲特對美元的賣空。巴菲特一直被認為是基於基本面的長期投資者,所以宏觀投資對他來說似乎是很出格的事情。但是巴菲特長期以來一直對美元看空,並在外匯市場用遠期合約實施了對美元的賣空。他現在仍然在看空美元。

還有一個看空美元的投資者,吉姆·羅傑斯。他曾經是索羅斯的合夥人,專注於宏觀投資,尤其是大宗商品投資。羅傑斯看空的行為做得更徹底——他乾脆從美國搬出,住到了新加坡。

WGL外匯:基於匯率的投資策略

除了以上這些對某種貨幣有明確的方向性看法,並大肆做空的策略外,有關外匯的投資,一個最常見的概念就是Carry Trade, 也即所謂的套息交易。之所以說是概念,因為圍繞Carry Trade, 有一系列的投資行為,都可以籠統地叫做這個名字。典型的Carry Trade就是指借用一個低利率的貨幣(如美元),投資到一個高利率的貨幣(如澳元),賺取利差。Carry指的就是這個利差,可以為正,也可以為負。因為可以用很大槓桿,所以看似很小的利差也可以帶來很大的收益。但是槓桿是雙刃劍。當市場走向不利時,高槓杆帶來的可能是迅速的鉅虧。在投資方貨幣的收益可以不僅僅侷限於利率,在換匯後還可以投資到其他領域如債券、股市、房地產等等。當然這樣的策略就更加激進,因為所投資領域的流動性越來越差,並且這裡的Carry指代也越來越模糊(比如,有些資產有可能只能靠升值才能實現套利,平時並不能提供現金流,也就沒有Carry)。流動性差,那麼當市場不利時,難以變現,就可能陷入困境。

在外匯市場的Carry Trade中,比較經典的融資方貨幣(Funding Currency)是低利率的貨幣,如日元和美元。投資方貨幣通常是高利率貨幣,而很多時候是資源國貨幣,如澳元。但是,隨著中國經濟的強勁發展,尤其是對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加強,人民幣在過去幾年日益成為投資方貨幣。所謂的“熱錢”也就是盯住中國的投資機會及人民幣升值而來,這裡都有Carry Trade的概念和影子。

外匯(其實主要也即美元)市場與大宗商品市場也息息相關。美元是強勢貨幣,在全球經濟體中影響巨大。在國際市場上,大宗商品主要是以美元定價,所以美元的走勢對大宗商品的影響非常大。一般來說,美元走弱,則大宗商品走強。這是因為大宗商品出口國在美元走弱時往往都要通過提高價格來彌補所損失的購買力。反之,當美元走強時,大宗商品價格往往也會下挫。

最近黃金價格走強,背後對應的也是美元的走弱。不僅如此,為了應對這次的全球金融及經濟危機,各國對各自的貨幣紛紛採取了所謂的“競爭性貶值”。因為任何一種貨幣的匯率都是相對於其他貨幣的,所以一個貨幣的升值就意味著另一個貨幣的相應貶值。但是如果所有貨幣都貶值,實際上就意味著整個貨幣體系相對於貴金屬貶值。這樣的政策如果長期持續下去,將對貴金屬市場,如黃金白銀市場產生深遠影響。

美元在歷史上甚至顯示出與中國股市的負相關性。也即美元走強,股市走弱。美元走弱,股市走強。當然這只是從歷史數據發現的一個簡單現象。但是似乎也頗有道理:由於美元的“避險天堂”功能,美元走強時往往是全球經濟走弱之時。這時的股市走弱似乎也屬自然。

匯率的變化也影響著公司的業績。以出口為導向的公司總是希望本國的貨幣貶值。這樣,自己生產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就有競爭力,而同時國外的收入轉換成本國貨幣又增加盈利。而像南非的很多金礦,就受到美元影響大些。因為黃金以美元計價,而它們的成本以本幣(蘭特)計價。所以當南非蘭特升值時,這些金礦的盈利就大受影響。

在經濟及金融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匯率的波動對各個市場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而由於市場和全球經濟體系都充滿了不確定性,匯率就不可避免會發生波動。美元一方面由於所謂的特里芬難題,長期一直都有貶值壓力。另一方面,美聯儲在可預見的未來都要保持低利率政策,也會對美元有負面影響。而歐元在過去兩年時時受到主權債問題的影響。日本儘管有自身非常嚴重的潛在問題,但是日元的“避險天堂”功能目前為止還一直沒有消退。而人民幣最近升值突然加速,除了國際上一直存在的升值壓力之外,似乎還有以升值控制通脹的意圖。各國貨幣體系有各自的特點,而匯率又有不同的推動力。美國的貨幣政策為許多國家帶來麻煩,而對美國、美債及美元的批評之聲亦不絕於耳。但美元仍然是最重要的貨幣。抓住美元這個主線,我們就可以對各個市場的投資增加從外匯層面的認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