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媳矛盾是怎麼產生的?聽聽已婚女人的故事

導讀:婆婆和媳婦是世間最妙不可言的關係,雖然很多人說"十年看婆,十年看媳",也有人說把媳婦當作女兒,把婆婆當作親媽。可是世間還有種關係是親媽和女兒的不可協調關係。此時,又該如何是好?!

婆媳矛盾是怎麼產生的?聽聽已婚女人的故事

01

最近同事Lisa姐有些火大,雖然沒有在工作中表現出來過多的個人情緒,但主動請纓加班和出差可是苦了手下,尤其是每天琢磨要約會的小妹妹們。

終於有一天,某個小妹大著膽子和Lisa姐說,"姐,我們都已經半個月沒有和男朋友看電影了,今晚能不能高抬貴手啊,千萬不要加班和出差啊。"

Lisa姐半個鐘頭後召開了一場未婚女性職場和感情衝突的小型會議,會議主題和中心就是,未婚姑娘們千萬別讓愛情衝昏了頭腦,愛情是愛情,婚姻是婚姻,進入婚姻前要了解男方的家庭,尤其是未來婆婆的三觀標準,以免進入未來的痛苦婚姻狀態。

婆媳矛盾是怎麼產生的?聽聽已婚女人的故事

02

Lisa姐何出此言?

因為她就有個和她的價值觀極為相反的婆婆,而婆婆也正在影響著她的婚姻。

Lisa姐的婆婆是典型的農村婦女,任勞任怨、三從四德。在家聽從丈夫的話,丈夫坐著她站著,丈夫吃著她忙著,丈夫說話她附和著,總之一切以丈夫的馬首是瞻。

所以Lisa姐的婆婆在骨子裡認為所謂的好女人,就是要聽從丈夫的話,而且要各樣家務都會做,還要孝敬公公婆婆。

可是當婆婆來到兒子的家後大吃一驚,先是Lisa姐並不伺候她放在心尖子上的兒子,更別提聽讓兒媳婦聽從她兒子的話了。

婆婆本來準備好好教育和培養兒媳婦如何做個好女人的課程,培養Lisa姐的賢良淑德,可是根本就沒有機會落實。

只見兒媳婦每天早早的起床後,收拾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先是送孩子去小區上學,接著就直接去上班了,中午不回家,晚上也是很晚才到家。每天兒媳婦忙的腳不沾地的, 就沒看見過她買過一次菜、做過一頓飯。

有一天晚上婆婆故意沒有做飯,對兒媳婦說,"你去做頓飯吧,讓我和你爸嚐嚐你的手藝。"

結果兒媳婦立馬帶上一家老少去飯店點頓大餐吃,飯桌上還對兒子說,"以後不想做飯直接叫美團,便宜又方便,為了做一頓飯製造家庭矛盾不划算。"

婆媳矛盾是怎麼產生的?聽聽已婚女人的故事

03

因為一頓飯的問題,婆媳矛盾正式昇華了。

婆婆看不上兒媳婦,認為兒媳婦不是好女人,不會省吃儉用,不會勤儉持家。尤其看不慣兒媳婦亂花錢,送孩子去小區那麼貴的幼兒園上學,送到街對面幼兒園便宜一大半。

看不慣兒媳婦每天打扮的精緻有序,妖妖嬈嬈的去上班,又不是選美,上個班有必要化妝、穿一身套裝嗎;更看不慣兒媳婦趾高氣昂、目空一切的模樣,連頓簡單的飯菜都做不好,還好意思那麼驕傲。

Lisa姐這邊對婆婆倒沒怎麼放在心上,就是覺得婆婆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以大清朝標準要求現代女性,委實有難度。

Lisa姐心說,我們每天這麼忙,人到中年正處於事業轉型期和上升期,不進則退。每天哪有那麼多的心思整天琢磨家長裡短、窩裡橫的腳毛蒜皮,有點力氣都要使在刀刃上,要不對職業競爭對手,要不就是投入在工作上。

時間一長,矛盾轉為戰爭。

婆媳矛盾是怎麼產生的?聽聽已婚女人的故事

04

這時候,身為第一男主的兒子和丈夫出現了,Lisa姐夫華麗登場。作為一個兒子和男人,誰又不想著娶個為自己馬首是瞻的老婆,任期安排、任勞任怨。但,真的是姐夫一家的一廂情願。

當Lisa姐夫對Lisa姐第一次發火時,大致意思說,要不就按照婆婆的要求,要不就別想進這個家門。

Lisa姐立馬拉著姐夫去律師行初擬離婚協議,並嚴肅的對丈夫說,"你想做個好兒子,為你爸媽找個合他們心意的兒媳婦,那是你的事。我不攔著你,我現在給你們讓路,我們這就離婚。

我父母培養我長大不是讓我去婆家做牛做馬、三從四德,況且你家也沒有皇位要繼承。我們找律師分好財產,孩子也要得一份,然後各自安好。

說實話,你的條件也就是一般般,和你結婚也只是覺得兩人有感情,並沒有圖你傢什麼。我努力工作也是為了家庭而奮鬥,你也沒有擔起家庭的發展重任,那既然你連我獨自奮鬥只為過上更好的生活都不願配合,那就好聚好散,找個你媽滿意的媳婦吧。"

一席話之後,Lisa姐夫權衡利弊之後勸自己的父母都消停點。

婆婆更加想不通了,為什麼兒媳婦對婚姻如此的不看重,家裡的那些已婚女人們哪個不是擔心丈夫出軌花心,就算丈夫有外遇只要不說破就忍到事情過去為止。

可是為什麼兒媳婦卻對婚姻無所謂呢,還主動提出離婚。

不過兒子既然已經下了命令,還是要聽從兒子的話的,否則以後兒子會抱怨的。不過依然是想不通為什麼這樣的女人,兒子卻依然不放手呢?

婆媳矛盾是怎麼產生的?聽聽已婚女人的故事

05

其實在外人看來,婆婆沒有錯,她是以她的標準和價值衡量一個媳婦的好與不好。她認為不聽丈夫話的、不會買菜做飯的、不會省吃儉用的就是不好的兒媳婦。

而Lisa姐也沒有錯,她是以現代職業女性的標準來衡量自己,她認為沒有獨立能力的、沒有獨立意識的就不是好的現代女性。

做好一個老婆和母親的判斷標準不是在於你會不會做飯,會不會洗衣服,只要她有能力支付起人工費用,請專業人士來做即可。

說到底還是雙方的成長環境和價值觀的不同,對待一件事物的判斷標準也不同。

想要維護一個家庭的穩定,那就要有更多的包容和與時俱進,取長補短、優勝劣汰。而不是笨拙的取短補長、事倍功半。

生活環境和成長環境所致,誰也沒有對錯,無非是三觀不同罷了。但既然已經成為了一家人,也希望家庭能夠繼續維持下去,那就只能婆婆和兒媳彼此體諒,做兒子和老公相互調解。

如果做不到彼此體諒,那就各過各的,互不干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