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版“401K計劃”將啟動!養老金再傳大消息,是好還是壞?

5月31日,中國銀保監會公佈了第一批經營個稅遞延商業養老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名單,共有12家保險公司拿到“准入證”。

根據《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共有12家保險公司符合經營要求:中國人壽、太平洋人壽、平安養老、新華人壽、太平養老、太平人壽、泰康養老、泰康人壽、陽光人壽、中信保誠、中意人壽、英大人壽。

監管層的這一舉措,與其說是解決棘手的養老金收支不平衡的問題,倒不如說是中國金融改革的必經之路。

中國版“401K計劃”將啟動!養老金再傳大消息,是好還是壞?

個稅遞延養老保險究竟是啥?

遞延,是財務上的專業名稱,比較常見的是會計科目中的遞延所得稅資產。這種遞延資產的本意是指一經發生就已消耗,但能為企業創造未來收益,並能從未來收益的會計期間抵補的各項支出。

比如說你定期要充值的公交卡,裡面的錢就是典型的“遞延資產”。你坐公交是為了上班,為了創造收益,所產生的交通費在你之前已經充值的公交卡中抵扣。

那遞延養老保險呢?就是從你的收入中扣掉一部分錢購買商業養老保險,但國家承認你的這種支出是為了將來養老所用。

但如果你的個稅還是按照購買保險前那樣交的話,那麼無疑你的稅負變重了。但是這個稅不是不交,而是在未來你領取養老金的時候繳納。

看點有哪些?

1、本次遞延商業養老保險相對於當前國家主導的養老保險來說,算是有了相當大的突破。首先,它不是完全由國家“承保”,而是由商業保險公司承保。這麼做最大的好處是什麼?相比養老保險的貨幣市場工具、國債,金融債、企業(公司)債、地方政府債券、基金等。商業保險可投資的範圍會廣泛許多,比如資產證券化產品、創業投資基金等私募基金。

通知中強調,“在試點結束以後,有序擴大參與的金融機構和產品範圍,將公募基金等產品納入個人商業養老賬戶的投資範圍。”也就是說,你交上去的錢可以自主或者委託投資機構購買一些金融理財產品,而這些產品比傳統養老金投資“過於保守”的產品來說,綜合收益更高。此前,養老保險的作用只是“保”,而現在在“保”的基礎上實現增值。

2、月薪不同,在遞延商業養老新政下節稅效果有差異。可以看出,月工資為10000元時,會從20%到10%的稅率降級,將其與11000元時稅率保持20%相比,節稅比例只增加了0.05%,相當於每萬元多5元錢;但月工資為47000時,會從30%到25%的稅率降級,將其與50000元時稅率保持30%相比,節稅比例效果反而下降了0.04%。

中國版“401K計劃”將啟動!養老金再傳大消息,是好還是壞?


2、本次遞延養老保險的產品已經有了具體文件。按照積累期養老資金收益類型不同,產品共包括三類、四款產品:

A類:收益確定型,即積累期提供確定收益率(年複利);

B類:收益保底型,即積累期提供保底收益率(年複利),又細分為B1款(每月結算收益型)和B2款(每季度結算收益型);

C類:收益浮動型,即積累期按照實際投資情況結算收益。

中國版“401K計劃”,會出現“美國問題”嗎?

從20世紀30年代發展至今,美國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以基本養老保險、僱主養老保險以及個人儲蓄養老保險為“三大支柱”的養老保險制度。

中國版“401K計劃”將啟動!養老金再傳大消息,是好還是壞?


但由於僱主長期存續能力不確定、人口平均壽命逐漸延長,僱主難以維持事先約定的固定繳費率,因此計劃的資金缺口越來越大,截止到2015年年底,僱主養老保險負債缺口已達到3.8萬億美元。但如果你僅僅只是以為是收支不平衡問題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美國401K計劃在實施後產生的一系列問題,遠遠超出了美國人的想象。

1、非理性投資氾濫。儘管美國的共同基金會將401k裡面的錢投向股市,但人們也要選基金,選投資組合啊!那時美國的共同基金數量一度超過上市公司,而在大量普遍缺乏理性投資專業能力的美國老百姓的決策下,經常出現大量投資者非理性投資的情況(上世紀80,90年代的科技股泡沫就是典型),大大提升了投資組合的風險,讓僱員退休後的保障風險急劇提升。

2、養老金賬戶裡的錢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多。美國人超前消費在全球都是出了名的,儲蓄率也是出了名的低。2002年,美國勞工福利研究協會調查數據顯示,在2000年有44%的人,其401k計劃的賬戶餘額不足1萬美元,僅14%的人在1-2萬美元之間。陸續退休的美國嬰兒潮一代人中,能有足夠的錢維持退休生活的越來越少,而這批人的下一代經濟壓力將非常大。

3、轉嫁問題,而不是解決問題。就像我剛剛上面那個所說,當嬰兒潮這一代人開始退休時,他們的下一代就不得不納稅以補償未來的財政虧空。儘管美國在1974年推出《僱員退休收入保障法》(該法案鼓勵發展僱主出資設立養老金計劃,以及鼓勵大家把銀行儲蓄拿出來買商業保險,增加養老金收入)以完善養老保險體系,但依然改變不了轉嫁財務問題至下一代的事實。

4、養老金費用的持續上漲。越來越多的共同基金追逐少數股票的“非理性繁榮”,導致股票的估值偏高。想想,本來原先1000塊可以買1手股票,現在連半手都買不到,而在投機泡沫的驅動下,人們勢必會有將更多的“非理性”的錢投入到養老金投資組合中。

5、投資過於集中。《商業週刊》曾經報道,1990年,401k計劃共有7120億美元,其中45%是股票;到2000年底,共有2.5萬億美元,但有高達72%是股票或類似有價證券。過於集中的投資導致的直接後果,那就是一毀毀所有。

2001年12月2日,世界第一大能源交易商美國安然石油天然氣公司破產,大批以美國“401K”養老保險基金投入安然公司股票的員工的退休金幾乎全部泡湯。按照401k計劃,安然公司員工的養老資金約58%被用於購買本公司股票。按道理說,若沒有太多的其他客觀因素影響,投資組合本會為員工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

中國版“401K計劃”將啟動!養老金再傳大消息,是好還是壞?

然而這個曾被《財富》雜誌評為美國最有創新精神、名列美國500強第7位,2000年市值約700億美元的公司,已經破產了,員工丟掉工作的同時,更是丟掉了寶貴的養老錢。

當然,這還沒有考慮到集中拋售的問題。如果遇到市場大波動導致恐慌情緒蔓延,大量集中拋售將導致股價暴跌,市值縮水,最終後果將會和安然公司一樣。

反觀國內,我們不知道未來是否會出現這類同樣的問題,但這些也應該值得我們憂慮和深思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