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河龍舟與傳說,30年前電視片解說詞賀周口重開龍舟賽

潁河龍舟與傳說,30年前電視片解說詞賀周口重開龍舟賽

潁河龍舟與傳說,30年前電視片解說詞賀周口重開龍舟賽

穿越豫東平原的沙潁河,在幾千年的奔流和哺育裡創造了許多古老而又燦爛的文化,周口龍舟便是屬於沙潁河的一種北方文化。

(推出片名:潁河龍舟與傳說)

說起龍舟,江南龍舟和長江流域的龍舟似乎已經代表了中國的龍舟。在長江以北談起龍舟時就像是談起一段傳說一樣,新奇而又神秘。但是在河南豫東平原的周口市,龍舟卻是極有淵源和影響的。龍年端午節,當我們置身在沙潁河龍舟綵船之間的時候,我們所感受到的東西,卻不是在江南龍舟中所能感到的。

碧水翻波,舟楫如林。方圓幾十裡的群眾都躋身到潁河兩岸,年輕人圖的是熱鬧,而上了年紀的卻是來尋找已丟失了25年的往事。等這個曾經被作為四舊被截斷了的龍舟活動再次在沙潁河鬥雄競姿時,許多往事和傳說也通過老人們的口,作為一種傳說再次流傳起來。

70歲的老船工孫洪恩在大沙河上折騰了一輩子,他是近一個世紀以來沙河的活歷史。他告訴我們,他小時候曾聽他70歲的爺爺說過,光緒年間,周口曾有一位傳本御史李耀英在做80大壽時賓客盈門,他有一個得意的門生,官居杭州知府,在為李先生祝壽時,從杭州帶來了數十隻龍舟,在沙河上戲耍,臨行的時候沒有帶走,從此這杭州龍舟就在周口落了戶。

人們取樂了,與端午節玩龍舟的習慣也就相去甚遠了。

還有一種傳說我們覺得更為可信,也更具有歷史的真實性。這周口市處於沙河、潁河和賈魯河交匯之處,三岸對峙,猶如武漢三鎮,素有“小武漢”之稱。周口地區一帶在歷史上又是古文明的發源地。人祖伏羲曾率部人遊牧於此,認為此處是八卦之中,天地之心,乃建都於此,由此形成了以太昊陵為中心的商業區。這裡的沙潁河通淮河入長江直到上海,形成了一條強大的水道運輸幹線,與此同時南方貿易的繁榮、南方的文化便浸進了豫東,端午節玩龍舟也是沿襲了江浙一帶紀念大詩人屈原的緣由和習慣,應該稱為長江楚文化的一支。

確是如此,我們在龍舟上還看到這兩位法國客人,他們是市造紙廠請來洽談生意的,目前尚未結果,我們但願他們順利。

1988年6月17號上午開始了正式的龍舟比賽。如果你看過南方的龍舟比賽,一定會發現,周口的龍舟競爭不像南方的龍舟,它已經和江浙龍舟大相徑庭了。江南的龍舟舟長體窄,而周口龍舟卻是舟短體寬,柳葉形的龍船上還有一座竹扎的牌坊,飾以綵緞作為龍身,龍頭龍尾相連兩頭,倒有點北方跑旱船的味道。這也許就是北方文化對南方文化的浸透,兩種文化共同哺育了周口龍舟。

今年參加龍舟比賽的有13個隊,清一色身強力壯的小夥子。(龍船號子同期聲。)

上萬人的觀眾都站在河堤上觀看龍舟競鬥的勝景。老人們嘆惜說,有生之年終於又看到了一次端午龍舟,他們仍然記得當年龍舟賽的盛況,滿地遍野的人把野兔都趕得往河裡躥,有人誇張地說,人都快把周口的井水喝光了。

周口龍舟不同於南方龍舟還在於,它不僅有競渡,300米賽,還有河上游戲捕鴨,也叫做捕扁嘴。也許是因為這種原因吧,周口的龍舟才比南方的短。

這些是綵船,傳說過去是大戶人家為了顯示自己家資的豪富,帶著太太小姐專乘的觀賞船,綵船上投下鴨子,捉到以後發給賞銀,故又稱賞標船。

又一隻鴨子放下來了,讓我們看看這些年輕人精彩的表演。(捕鴨趣味鏡頭)

在觀賞的人群中,我們發現了著名相聲演員馬季,他剛剛被周口市授予榮譽市民,馬季同期聲:“老鄉們想聽段相聲,很遺憾,我這次從北京來時走的急,光記著帶眼睛,沒有帶嘴來,請諒解。”

外國朋友的興趣也起來了,瞧,他投放了一隻鴨子,但不知道是什麼賞銀。造紙廠廠長程劍虹告訴我們,生意已經洽談成功。怪不得他們這麼高興呢!?

河上的拔河不知算是體育運動的復古呢還是超越。我們還了解到,近兩年周口市的經濟產生了巨大的飛躍,改革給周口市帶來了生機,工農業產值的直線上升,這才產生了今天這場隆重的盛會。

這是一個新舊交替的時代,高速發展的工業和古老的文明,沖天喧譁的嗩吶和震撼激動的的士高,兩種文化兩種文明的融合,在周口市這方古老的土地上必將開拓出更加廣闊的天地。

潁河龍舟與傳說,30年前電視片解說詞賀周口重開龍舟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