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文:時刻繃緊安全生產之弦 確保全市經濟社會健康穩定發展

時刻繃緊安全生產之弦

確保全市經濟社會健康穩定發展

蘭州市人民政府市長張偉文

生產再忙,不忘安全。只有將安全放在各項生產的首位,才能保證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和社會環境的穩定。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安全生產,把安全生產作為民生大事,納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之中。4月中旬,黨中央又制定出臺了我國第一部安全生產領域的黨內法規——《地方黨政領導幹部安全生產責任制規定》,以強有力的制度措施,把發展決不能以犧牲安全為代價的紅線意識,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發展理念,固化為領導幹部的責任要求、細化為履行職責的重要內容。在中央的周密部署和各方面積極參與下,我國安全生產事業不斷髮展,嚴守安全底線、嚴格依法監管、保障人民權益、生命安全至上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

當前,正值全國第十七個安全生產月活動開展之際,全市各級各部門和廣大黨員幹部,要認真貫徹落實《規定》要求,時刻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始終將安全生產責任制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實在行動上,形成人人事事、時時處處保安全促發展的良好局面。

抓好安全生產,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安全是最基本的公共產品,也是人民群眾第一位的民生訴求。進入新時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然把安全作為前提、基礎和保障,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我們要始終堅持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秉承抓安全就是抓發展、抓安全就是抓民生、抓安全就是抓穩定的理念,切實擔負起“促一方發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責任,通過建立健全地方黨政領導幹部安全生產責任體系,以上率下、以點帶面,最大限度集中全社會的智慧和力量,構築起一張堅不可摧的防護網,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全力保障廣大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抓好安全生產,必須抓住“關鍵少數”。各級領導幹部既是改革的謀劃者,又是改革路上的掌舵者,更是“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要求的實踐者。領導幹部作為“關鍵少數”,紅線意識強不強、責任清不清、落實嚴不嚴,將直接關係到一個地方安全生產工作的興衰、安全生產形勢的走向和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成敗。我們貫徹落實《規定》,抓好安全生產,就必須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三個必須”的要求,不斷強化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職責,從制度層面徹底杜絕“末位”分管,使安全生產躋身“一把手”工程,進而將抓安全生產的決心和能力體現在工作思路、用人導向、資源配置、保障支持等各個方面,全面推動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再上新臺階。

抓好安全生產,必須堅持真抓實幹。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成績也是實實在在幹出來的。近年來,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安全生產各項指標持續下降,安全生產形勢穩中趨好。但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部分領域的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仍然時有發生,安全形勢依然嚴峻。我們要始終保持“功成不必在我,事不竟我有責任”的精神境界,結合開展“轉變作風改善發展環境建設年”活動,把落實《規定》、抓好安全生產當作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清單”,明確各級黨政領導幹部安全生產“抓什麼”“怎麼抓”,眼睛向下、身子下沉、勁往下使,堅持問題導向,緊盯薄弱環節,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實,不折不扣完成好規定動作。在此基礎上,緊密結合實際,不斷創新自選動作,打造工作亮點,凸顯蘭州特色,帶動安全生產各項工作開創新的局面。

抓好安全生產,必須明確職責分工。健全和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是紮實做好安全生產工作的關鍵所在。惟有責任明晰、分工得當、配合有力,才能杜絕安全生產空白盲區、消除模糊地帶。《規定》聚焦安全生產責任制,把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安全生產重要思想落實到了黨內法規層面,指導各方勠力同心、履職盡責、勇於擔當。這就要求我們既要在職責規定、制度設計上下功夫,進一步完善全市安全生產“四張清單”,使人人肩上有擔子、個個身上有責任;又要把安全生產績效與履職評定、職務晉升、獎勵懲處掛鉤,善用終身問責、盡職免責兩把“利劍”,對安全生產工作履職不到位、不盡責的幹部嚴肅處理,為有擔當、有作為、敢負責的幹部撐腰鼓勁,形成各方面盡職盡責、敢抓敢管、共保一方安全的濃厚氛圍。

抓好安全生產,必須逐級傳導壓力。安全生產的主體和關鍵在於企業和基層。各企業和生產單位要真正認識到沒有安全的生產是忽視效益、漠視生命的生產,必將付出慘痛代價的道理,切實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各生產單位要強化安全生產第一意識,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加強安全生產基礎能力建設,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的指示精神,將學習貫徹《規定》與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相結合,著力完善“關口前移、重心下移”的安全生產監管機制,逐級落實責任、層層傳導壓力,加強安全生產基層監管能力建設,突出強化企業在安全生產中的主體地位,大力開展“企業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年”活動,把安全生產責任細化到最小工作單元和每個工作崗位,形成點面結合、政企協同、分工明確、完整閉環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持續提升安全生產風險防控能力。

安全生產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全市上下要以開展全國第十七個安全生產月活動為契機,進一步樹牢安全發展的紅線意識和底線思維,把安全生產責任傳導到位、依法治安要求落實到位、嚴肅問責追責執行到位,做到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讓廣大群眾的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為決勝全面小康、建設現代化中心城市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