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連接網上絲綢之路,為“一帶一路”帶來無限可能性

2000年前,一條絲綢之路從當時的長安出發,向西延展,連接了整個歐亞大陸。鑑古知今。今天,中國的跨境電商也已經率先出發,搭建起一條網上絲綢之路,將中國企業的優質商品向全世界出售,同時把國外的優質商品引入中國,為商人們開啟了互聯網跨境貿易的大門。

跨境電商連接網上絲綢之路,為“一帶一路”帶來無限可能性

跨境電子商務,是 “網購” 時代向境外擴散的一種表現形式,被稱為 “網上絲綢之路”。今天,傳統的與現代的通商渠道,正紛紛與互聯網結合,實現了 “互聯網+” 的再創業,跨境電子商務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

“一帶一路” 是世界上跨度最大、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合作地帶。這些沿線各國地區間將實現優勢互補、資源有效整合,擴大彼此間的經貿合作。跨境電商有望憑著全球化、網絡化、便捷、直接等優勢,成為國內外貿發展新的增長點,從而對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買全球” “賣全球”

隨著跨境電商的發展,智利的車釐子、墨西哥的牛油果、阿根廷的紅蝦、菲律賓的芒果乾……這些原本距離遙遠的外國食物如今不再“稀奇”,它們成為中國進口商品中的“爆款”,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中國人的餐桌上。

除了食物,世界各國的特色產品,如斯里蘭卡的錫蘭紅茶、尼泊爾的菩提手串、埃及的棉製品、捷克的水晶製品、緬甸的翡翠玉石、保加利亞的玫瑰精油等等,現在都能在跨境電商的平臺上方便買到。

僅在京東平臺上,就有超過50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商品通過電商走進了中國。同時,中國商品也在源源不斷銷往俄羅斯、烏克蘭、波蘭、泰國、埃及、沙特阿拉伯等54個“一帶一路” 沿線國家。

跨境電商連接網上絲綢之路,為“一帶一路”帶來無限可能性

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佈的《2017年度中國出口跨境電商發展報告》顯示,中國跨境電商發展勢頭正盛,出口仍占主導地位。2017年,中國出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為6.3萬億元,同比增長14.5%,出口跨境電商賣家品類主要分佈在3C電子產品、服裝服飾、家居園藝、戶外用品、健康美容、鞋帽箱包等。

目前中國跨境電商平臺迅速發展,主要有B2B類和B2C類兩種。前者如阿里巴巴國際站、TOOCLE3.0(生意寶)、中國製造網、大龍網、敦煌網等;後者則有全球速賣通、eBay、亞馬遜、蘭亭集勢、米蘭網、跨境通等。這些平臺成為中國和全球商家的中介,有效促進了資源的全球流通。

跨境電商連接網上絲綢之路,為“一帶一路”帶來無限可能性

“在數字經濟紅利下,跨境電商絕不只是商品買賣,而是新型的服務貿易,是數字化貿易的典型體現。所以跨境電子商務的產業生態,未來將是數字經濟在全球化領域最重要的支撐。”在今年5月召開的第二屆全球跨境電子商務高峰會上,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邢悅這樣描述中國乃至全球跨境電商的未來。她說,當前,中國跨境電商的產業生態,已是全球化貿易領域的重要支撐。大量的中國網企在幫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鋪設基礎設施,這包括物流、普惠式金融等。到2020年,中國的跨境電商有望能服務全球20億消費者。

曾經,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指南針、火藥、造紙術和印刷術,推動了世界科技和文明的進步。如今,高鐵、支付寶、共享單車和網購被稱作中國的“新四大發明”。而跨境電商作為“新四大發明”中的一種新模式的電子商務,不僅極大地便利了人們的生活,也顛覆了傳統的供應鏈,正在塑造全新的世界貿易體系。

跨境電商連接網上絲綢之路,為“一帶一路”帶來無限可能性

1682億元,這是去年“雙十一”全球狂歡節創下的交易額的新紀錄。這其中離不開跨境電商的貢獻。根據阿里巴巴的數據,有225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們參與了這場狂歡,共產生8.12億物流訂單,而當天售出的商品覆蓋到全球52大核心商圈、超100萬商家。通過跨境電商平臺,消費者和商家真正實現了“買全球、賣全球”。

新渠道 新平臺

“如果你去俄羅斯、西班牙、荷蘭這幾個國家,在當地隨便找幾個人問,每兩個人中就有一個人知道阿里巴巴速賣通。”阿里巴巴速賣通原總經理自信地對同事說。

2017年4月,成立7年的速賣通全球海外買家數累計突破1億。速賣通的第1億個買家是一位來自智利的女孩,她在速賣通為自己的父親購買了一塊手錶作為禮物,價值約260元人民幣。“一億用戶是什麼概念?每16個人中就有一個在我們的電商平臺上買過東西。而且這1億隻是賬戶數,有不少家庭一家人共用一個賬戶,實際的用戶數應該更多。”

跨境電商為中國中小企業提供了方便快捷“走出去”的平臺。

“中國製造的產品不差,但過去這些中小企業沒有能力去接觸海外的消費者,有些一兩百人的團隊,幾乎沒能力把品牌銷往海外,但現在通過電商平臺可以很容易接觸到海外的消費者。”沈總經理表示。

這一點,敦煌網創始人深有體會。創立於2004年的敦煌網是一家B2B跨境電商平臺。目前,敦煌網的業務範圍覆蓋了“一帶一路”沿線全部國家,訂單量排名前十的國家有俄羅斯、印度、以色列、新加坡、土耳其等等。中國的手機和配件,電子產品,黑科技、新奇特產品,包括VR設備、無人機、平衡車、電動車等很受歡迎。

而阿里巴巴速賣通的觸角也幾乎覆蓋了“一帶一路”中的全部國家,在俄羅斯、西班牙、烏克蘭、馬爾代夫等“一帶一路”的沿線國家,培養了大批“洋粉絲”。在俄羅斯,甚至還誕生了“淘戈利克”,意思是“淘寶控”。

跨境電商體系打破了時空、地域、語言、文化等界限,更為“一帶一路”帶來無限的可能性。

跨境電商連接網上絲綢之路,為“一帶一路”帶來無限可能性

以俄羅斯為例,電商體系改變了過去的海關報關係統。曾經在俄羅斯,一個包裹從下單到收件需要60天。所有的商品入關要先到莫斯科,再從莫斯科分揀發到其他地區,物流效率極其緩慢,當地消費者一度聯名給政府寫信抱怨。在今天,得益於海關大數據對接,大包裹無需各個開包檢查,哪個包裹裝著什麼商品、價值幾何一目瞭然。從中國銷往俄羅斯的商品,均直接在當地分揀入關。

除了把國外的優質商品引入中國的同時,中國的跨境電商也在為中國中小企業出海創造更多的機會。

“這幾年,一些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會向成本更低的地區轉移,這個趨勢不可扭轉。”沈總經理認為,跨境電商是中國機會所在,它為中小企業提供了轉型的平臺,讓那些具備一定製造能力,具備自己設計能力的企業可以直接接觸海外消費者,瞭解消費者的需求。

 新標準 新模式

在跨境電商海外發展的過程中,有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大多數“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對於中國的電商表現出了巨大的興趣,他們最迫切的合作意願並非是獲得更多的本地商品出口,而是渴望學習中國發展電商的經驗。

Kee lim女士是一位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咖啡零售商。2016年3月的一天,她在一場由中國電商舉辦的跨境電商培訓課上,光著腳激動地喊了起來:“非常感謝中國企業給她打開了一扇全新的窗戶。我從此知道了,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可以將咖啡賣到全球,可以越過層層的渠道商,直接接觸到終端消費者,拿到很好的利潤來改善生活,能夠有錢去買自己喜歡的鞋子。”

“相比於單向的商品出口,許多國家對中國怎麼做電商更感興趣,我們與各國接觸時,每個政府都有很有意思的問題,問阿里巴巴怎麼幫助中小企業跨境交易。”沈總經理對此評價稱。

跨境電商連接網上絲綢之路,為“一帶一路”帶來無限可能性

另一個突出的例子是土耳其。2017年5月4日,敦煌網與土耳其商會及商品交易所聯合會共同在京發起DHgate-eWSF項目,敦煌網將為土耳其、阿塞拜疆、格魯吉亞等周邊國家中小企業搭建電商平臺,幫助實現線上交易。

“我記得簽約的時候,土耳其一位市長一手拿著PAD,一手拿著土耳其出土的文物。他說,作為歷史上商貿大國,土耳其非常清楚互聯網時代貿易的新機會已經來臨了,他們在摩拳擦掌準備前瞻歷史機遇。曾經土耳其在古絲綢之路時的商貿非常繁榮興旺,但是他們錯失了中間200年的工業時代,但這個時代不能再錯過了,他們要像中國一樣抓住機遇,振興昔日的輝煌”。

中國的跨境電商模式不僅走出去傳播,更吸引了許多海外華人回到中國“取經”,學習研究中國電商的成功經驗。

跨境電商連接網上絲綢之路,為“一帶一路”帶來無限可能性

2018年6月1日下午,來自20多個國家的海外華文媒體代表團來到位於北京市亦莊的京東集團總部調研。作為一家中國的互聯網公司,2017年7月,京東入榜《財富》全球500強,位列第261位。近年來,京東其先進的物流系統和運營理念,正在逐漸走出國門。京東也正在以一個電商的平臺身份連接起“網上絲綢之路”。

13公斤重的無人機Y1專門為農村地區送貨,已經在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學校投入使用的2代智能配送車,規模宏大的無人倉庫和工作井然有序的智能搬運機器人AGV……建立在人工智能基礎上的京東物流將中國社會化物流成本降低了70%,社會化物流效率提高了2倍以上。其運送的大件和中小件包裹覆蓋100%的中國大陸行政區縣,自營配送覆蓋中國 99% 的人口。

中東網絡電視臺臺長曲小兵認為:“中國的電子產品、科技產品代表著中國智造的實力,這些產品也是在中東國家頗受歡迎的中國產品之一。中國商品物美價廉的優勢,註定會支撐中國品牌在海外市場的崛起。因此,各大品牌藉助京東這樣的平臺抱團出海,更有勝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