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小黃車事件”看商業策略

OfO小黃目前很是迷茫,風雨飄搖,不知未來的路到底咋走才能順溜些。看著人家摩拜被美團收購、對標滴滴,不惶恐!?那是不可能的。從爆發的創始人與滴滴投資管理團隊的理念不合,到近期發生一些事件,可以窺見未來不定的態勢。

透過“小黃車事件”看商業策略

阿里投資哈羅單車,小黃被"利用"

談不上被利用,更多的是相互的利用,如果小黃車不跟阿里傳出點緋聞,小黃車如何提高自己的品牌價值呢?這個本就是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問題,並不是單方面的利用,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如此而已。

阿里投資哈羅單車,從最初第一筆投資其實已經註定了小黃車跟阿里之間只是合作的關係,太多的市場傳聞大都是杜撰或是為了獲得營銷效果的而出現的,試想一下,按個公司會在一個垂直度很狹窄的市場投資兩個公司,玩左右互搏嗎?這種出力不討好的事情任何一個商人都不會做的,合作就是合作,投資就是投資,兩個不同範疇的概念,不過是被外界放大了結果而已。

阿里通過小黃車推廣了自己的產品,而小黃車通過阿里找有了講故事的題材,達到了兩者之間的利益的平衡點,都有利益可以圖的時候,才可能發生了後續一系列的故事,當然畢竟身在江湖,誰的拳頭大還是有一定的話語權的,便宜哪裡能白沾呢,小黃車付出的代價相對來說大了一點而已。

當然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小黃車過於的理想化了,摩拜的這麼成熟的商業模式,如此精明的運營人員,一直都在積極的尋找脫身的機會,配合資本努力的表演著,相比之下,小黃車的理想主義者真的被放大了,走到現在這樣的結果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任何張揚的個性都是建立在圓滑的基礎之上的,而不是單靠個性來闖一闖的。

騎行三分鐘,收費2元錢大漲價

據《證券日報》報道,ofo相關負責人對於漲價的情況回應表示,這不是漲價,是為了更好服務用戶,根據用戶不同用車需求,探索更趨合理的計費方式。該負責人還表示,ofo正在測試新的計費方式和方法,用戶的使用費用與使用時間關聯。費用可能會少於1元或者多於1元。目前處於測試階段。

這個解釋東扯西拉,不知所向。公司的正常的情況下成本核算大體可以分為:成本=生產成本+運營成本+銷售成本+其他費用,收入主要通過銷售收入來實現,小黃車的營銷收入的途徑兩個,一個是押金,是一個使用費用,這個就是最簡單明白了的算法。以前是免費提供騎行,現在免押金,套路是一樣的,但是方向雖然定了,價格怎麼定,是門大學問,不能因為唯一的渠道——資本市場的不景氣無法預期透支未來,就無厘頭收費。

滴滴與小黃車之間的Diss

ofo創始團隊的戴老闆,從感性上覺得他很有創業者骨氣,能抗衡兩大金主,確實厲害,至少說明,蠻有主見,頭腦還算清晰。只是擺脫了這兩大金主,在盈利要求方面,壓力驟增!

咱們從源頭看起,小黃車的錢從哪裡來的?唯一的渠道就是資本市場來的,通過預售市場的預期來透支未來獲得的,當這個市場一點不景氣之後,前途變的渺茫的時候,必然面臨一個問題,希望破滅,未來失去了價值,導致資本失去信心,不在有新的資金進來的時候,整個企業就會貶值,失去了融資的資本,一個沒有了變現能力的企業,基本上也就沒有什麼前途可言了。

當然企業也有企業自己的一本賬,至於怎麼算,這個也只有企業自己比較清楚了,不過沒有出現過一家企業喊自己沒有錢了,馬上就要出問題的,即便是死亡也會選擇最體面的方式去面對,至於共享單車這個行業是有市場的,只是這個市場的容量是有限度的,就這麼大的一個容器,也只能下幾個物件,想裝新的,只能把舊的丟掉。就像三代樂雖然倡導"自購省錢,分享賺錢",待市場容量滿了,還有自己的循環經濟體系做後路。但是小黃車很不幸,被拿到了市場容器之外。至於是否能夠生存,只能等戴老闆有啥秘密武器了。

既生瑜何生亮的說法對於現在來說,簡直是愚蠢,為啥不能強強聯合呢?特別是在2018年政府嚴控共享單車的設置點與品牌,對於ofo與摩拜,可能會被單個擊潰,如果說共享單車達到市場佔有量的統一之後,兩者合二為一,方是最好的退路,那麼對消費者的話語權才有真的聲音,也才能真的實現盈利點的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