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真的學不好理科嗎?聽聽專家怎麼說

女生真的學不好理科嗎?聽聽專家怎麼說

在學校教育中,教師經常流露出“女生學不好理科”的想法,經常發出“女生學理科就是不如男生”的感嘆。在指導學生進行學科選擇時,往往會明示或暗示女生不要選理科。當然,為了表示自己並無性別偏見,教師也會誇獎女生在語文、英語等語言類學科上的優勢。

這是學校教育中常見的、細小的思想流露。這樣的流露和類似的做法有科學依據嗎?會給男女生的發展帶來什麼樣的影響?符合性別公正的要求嗎?

女生真的學不好理科嗎?聽聽專家怎麼說

女生學不好理科有科學依據嗎

女生真的學不好理科嗎?聽聽專家怎麼說

很多歧視女性的觀念都有一個或隱或顯的“科學依據”——

兩性在生物學上的差異,似乎生物學上的差異註定了女性的劣等地位。這種披著科學外衣的似是而非的觀念在學校教育中同樣若隱若現。比如,很多人將女生與男生在理工科學習上的差距歸因於女性的生理特點,尤其是大腦的結構。將對女性的歧視歸結為生理原因,似乎女性受歧視是生物學的宿命,這是學校教育中需要破除的一種觀念。

性別生物學的研究自有其價值,它告訴我們哪些遺傳學和生物學因素可能會影響到我們的能力和選擇;但是,生物學理論只是讓我們瞭解男性和女性普遍存在的生理特徵和遺傳學特徵,並沒有描述作為個體存在的男性和女性,更不能區分兩性的優劣。然而,社會文化與學校教育為什麼總是有意無意地從生物學上尋找兩性不平等的依據呢?尋找生物學差異,是為性別歧視尋找一勞永逸的證據,因為“為差異找到生物原因就等於把差異刻在石頭上”。也就是說,兩性在生物學上的差異被男權社會和文化“組織起來”,成為兩性不平等的“自然依據”,並由此導出社會差異和價值差異。

女生為什麼“學不好”理科

學校教育中存在著一個基本趨勢,即在初中中期以前,女生的學習與男生沒有差異,甚至好於男生;初中中期之後,男生的學習則好於女生,尤其是在理科學習上男女生的差異更為明顯。既然不是生理的原因造成的,或者說男生和女生都能夠學好任何學科,那麼,為什麼還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我們首先從社會文化上找原因。人一出生就進入一個性別分野的社會,會被各種性別信息包圍。家庭對孩子性別觀念的形成起著關鍵的作用,孩子對父母行為的觀察以及父母的觀念灌輸慢慢使其形成反映男權制的性別觀念。在家庭生活中,父親的優越地位與母親的順從,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對男孩要勇敢、女孩要溫柔的觀念灌輸,以及所給玩具的不同,都會慢慢地影響孩子的性別觀念。在未來職業選擇上,父母可能會說“女孩幹嗎要學理工科”,這樣的偏見流露,實際上在慢慢消磨女孩的自我評價和自我期望。

由於性別差異的存在,女性對事物、知識的把握與男性有所不同,女生擅長的學習方式也與男生不同。有研究表明,女生在提倡合作互動的課堂氣氛中感覺更舒服,表現也更好。但大多數學校提倡的是傾向於男生的競爭式的教學方式。更不用說,許多教學內容本身是按男性的概念體系和思維方式組織的,比如,很多知識內容都選擇男性更擅長的線條、圖表等抽象方式來呈現,而不採用女性所擅長的描述性、想象性的直觀的方式來表達。在面對同樣的教學內容時,學習活動還沒有開始,女生實際上已經處於劣勢了。

女生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受挫,慢慢地接受了自己不如男生的觀念,才自動從很多競爭性的領域裡退讓出來。為什麼到了初中中期女生的學習才慢慢被男生超過呢?可能的解釋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女生受到的性別偏見薰染越來越多,自信心慢慢下降。在女權運動高漲的一些國家,這些情況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比如,有統計顯示,從20世紀90年代早期開始,英國教育體系中的女生一直在所有領域和所有水平上超過男生。1999年,女生在所有重要方面得到的教師評價都趕上或超過了男生,女生在所有主要的學科領域裡都趕上或超過了男生。

這充分說明女生“學不好”理科的原因不在於女生,而在於社會文化所設置的障礙,一旦障礙解除,“學不好”的說法就會不攻自破。

教育的性別公正觀念

“女生學不好理科”的說法以及一些帶有偏見的做法,反映出學校教育還沒有樹立起性別公正觀念。那麼,教育應樹立什麼樣的性別公正觀念呢?

1. 性別平等

性別平等的首要內涵是價值無差。兩性的價值無差是無須證明的人類價值。第二內涵是領域無界。人類活動或者說生活領域的這種二元分立在歷史進程中有各種各樣的演化,但無論如何劃分,都應該平等地向兩性開放,不能為特定性別設置障礙和限制。第三內涵是同等對待。這涉及兩個方面,一是公共領域,二是私人領域。

2. 尊重差異

既然女性是社會文化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造就的,從性別公正的要求出發,首先要尊重社會文化所賦予女性的這些特徵。暫不論將某些特徵固定在女人身上是否公正,我們應該承認女性的性別特徵也是人性的一種表達方式,或者說女性特徵也是人性的需要。由於社會文化對女性特徵進行了經久不息的貶低,不僅僅是男性,連女性也慢慢對自己和同伴持貶低甚至鄙視的態度;很多人,甚至包括一些女性主義學者,都自覺不自覺地將男性視為標準和尺度,急於拋棄自己的女性特徵,向男性特徵看齊、靠攏。

尊重性別差異還要求在一定的歷史時期內,對女性給予補償性優惠待遇。從性別公正的立場出發,社會不但應該包容女性的性別特質,還應該考慮性別不平等的歷史與現實因素,給予女性更多的扶助和補償,以保證女性接近實質性的平等。在整個社會文化向男性傾斜的情況下,有意識地在制度安排等文化層面給予女性更多的補償與優待,才是符合正義原則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