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樂山新發現

端午節到了,我和老婆回重慶了,都覺得不能平平淡淡在家裡窩著,決定出去耍,自然選擇了我倆都熱愛的徒步!

考慮到環境及安全還是決定去熟悉的歌樂山,但是這次一定要走一條以前老婆沒有走過的路。

1、B區後門(10:50)出發步行至西政、川外;(為了上山過端午,還背了一堆吃的)

2、從川外新校區一直往後走到梨樹灣芭蕉溝;(以前和素軍從這裡下山,還差點迷路,問了一路才走到川外)

3、沿著芭蕉溝的小路一直向山上走到達歌樂山觀景臺。起初還走錯了路,走到人家後院去了,被狗狗追著跑,老婆說:“你看人家狗狗明明在說那不是上山的路,那不是上山的路。”哈哈哈哈......。在正確的路上開始爬山,有段日子沒有爬山了,很快就腳趴手軟、氣喘吁吁,我和老婆還破天荒的坐下來休息,看見那些去取山泉水的老大爺挑著那麼重的水悠然行路,我們又奮起爬山

沿路碰到了一家家出來遊人,躺在吊床上的、搭起帳篷的、打著牌的、吃著中秋餐的.....。走在那條窄窄的小路上,感受了那種幽靜、涼爽,也感受到了“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突然看到了水泥臺階(2000,沒搞明白),老公大聲念著臺階上的名言:"人之所以不幸福,是因為不知道自己是幸福的",反正沒有其他人,“亭子,好涼爽,舒服”,我和老婆都癱在了椅子上,“原來剛剛的勞累只是為了享受這一個的涼爽、清新,呼呼呼....

4、從觀景臺到歌樂山鎮。從觀景臺出來,有兩條公路,一條是進歌樂山公園的,一條是去歌樂山鎮的,在公園門口看了下四點半以後免門票,不謀而合,走完其它路,等四點半再來(13:30),哈哈,邊走邊說:“咱倆應該鋪張報紙,吃點東西。沿著另一條路走到了歌樂山鎮,看到了三面環山的,被鬱鬱蔥蔥包圍的重慶西藏中學,還有抗戰風情街、老舍文化牆、重慶談判陳列館、歌樂山文化廣場.....,不虛此行。

6、到三百梯古道。繼續下行,途徑歌樂山汙水處理廠,到達古道,這曾經川渝古道上的天梯與相比2000梯的熱鬧、整潔,這裡似乎被遺忘了,只有稀稀拉拉的幾個人和梯坎上的垃圾,但是這裡的風景卻更古老,旁邊的老樹鬱鬱蔥蔥以及殘存一點點的石護欄記載著曾經的繁華,走在幽靜的古道上涼風習習。(16:15)。中途餓了就吃月餅,哈哈。

7、歷險小山林。繼續下行是凌雲路,為了避開車水馬龍,我倆決定走旁邊的小山路。上山容易下山難,上到頂上就沒路了,隱約可以看出以前或許有路,但是現在全是密密的樹枝(最慘的是有些是帶刺的)和地上厚厚的樹葉,“這才是真正的戶外”老婆如是說著,可我心裡卻沒底,一直在想,“下去了萬一是水溝或者懸崖怎麼辦”,密密的樹枝和緊張,我很快就滿頭大汗,汗水把眼睛蟄得睜不開(下山後老婆問我,你剛才哭了是吧,我才知道我多緊張,雖然只是汗沒有淚)。手已經烏起碼黑了,老婆站在我前面,我就拿他衣服蹭汗,抓著樹枝慢慢向下出溜,中間還踩滑,滑了下去,已經滿身是泥土了,手也有的地方被刺紮了。“沒有可以下午的地方了”,“等等,我看看,你坐著別動”“撿個大點的樹枝拿著”,慢慢滑了下去,握著旁邊的樹,扶著我下去。汗水越來越多,兩隻眼睛都睜不開了,不過看著還挺胸有成竹的,也沒那麼緊張了。“下面有條路,得想辦法從這下去”,兩手抓著樹枝,退著慢慢下行,終於穩穩的踏在那條路上,我的心材終於放回肚子裡,沒想到下面竟然是白公館門口了,輕輕鬆鬆的洗洗臉,擦擦胳膊、腿的泥和摘摘沾滿了鞋襪的松針。(17:00)已經下山了,決定不去蹭歌樂山公園了。

8、到瓷器口。“老規矩,去瓷器口吃晚飯。”從歌樂山革命紀念館出來向左走,大概不到半個小時就到了瓷器口(17:40)。吃雞雜。“去走上次沒走完的那條街吧”(寶輪寺那條街),又繼續前行(18:20)。起初是特色的門市,後面住戶越來越少,漸漸呈現眼前的是破舊、已經拆遷的廠房和幾個老人,防空洞倒是不少,一路上大概有五六個吧。走到頭原來是一條公路(瓷器口入口前得那條路),原路返回。中途到了江邊:鳳凰廊、民居館(沒進去,留個念想下次去)、文昌宮、觀音巖(江邊岩石旁幾座觀音像)、繼續下行是一個貨物渡口,江水水位下降,江邊的岩石成了納涼的好地方,看看江邊那因為轉向形成的漩渦和湍流的江水,吹吹涼風,抬頭望去,孔明燈隱隱綽綽。(19:50)

9 、返家。天色已晚,路窄車多,坐843回家。結束累並快樂著的一天,結束2011這個特殊的端午節,創造了在重慶的徒步新紀錄---9個小時

快樂的一天為接下來努力的工作蓄積的不少能量,哈哈。加油度過下面的每一天,認真完成每一樣工作。

歌樂山新發現

歌樂山新發現

歌樂山新發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