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石求解市場背腹受敵,上善坊唐旭光稱用更高藝術含量作品應對

印石有傳統三大名石和老撾石衝擊,玉雕有翡翠、和田玉、黃龍玉狙擊

青田石求解市場“背腹受敵”

青田石求解市場背腹受敵,上善坊唐旭光稱用更高藝術含量作品應對

青田石求解市場背腹受敵,上善坊唐旭光稱用更高藝術含量作品應對

青田封門藍星。唐旭光藏。

在溫潤潔淨的青色凍地上,散佈著一大片星光燦爛的藍色斑點,迷幻而純粹。

在青田系十大類108個細分品種中,封門青、封門藍、蘭花青、龍蛋、燈光凍和竹葉青自古以來都是收藏者眼中的上品,就好比壽山石裡的田黃、昌化和巴林石裡的雞血一樣,是文人墨客和皇家貴族夢寐以求的文房珍品。

不過,隨著國內藝術品投資的不斷升溫,僅僅把這些“天姿國色”的石頭加成工傳統文房用的印章,顯然已經無法滿足大眾收藏者的需求,它們需要有更豐富的藝術表達方式來呼應當代社會日益多元化的精神生活。此外,壽山、昌化、巴林等傳統三大名石和老撾石等印章石衝擊市場,而翡翠、和田玉、黃龍玉等玉雕產品亦來勢洶洶,青田石要走出腹背受敵的競爭格局,面臨的挑戰不小。

□歷史

中國最老的印章用石

把上善坊說成是青田石的一片“小王國”可能有些過份,但是,說唐旭光是一位專業的青田石收藏家,一點都不為過。他擁有市場所能看到或不能看到的青田石所有名貴品種。

這些標本集合起來,可以在東莞辦一個專業的青田石小博物館。不過,“對一名專業收藏家來說,只是數量多並不值得炫耀,”他直言,必須根據自己掌握的知識和渠道,儘可能去抓住那些還沒有進入多次流通環節的精品,才能站上價值的塔尖。

青田石產於我國浙江省南部的青田縣,與福建壽山石、浙江昌化雞血石、內蒙古巴林石並稱為我國四大名石。

唐旭光觀察和上手這種石頭,迄今已有十餘年。根據在開採時對石性、色澤、透明度等不同,青田石被業界細分為十大類108個品種,每個品種的青田石不僅色澤、質地和紋理千差萬別,而且產地分佈範圍也非常廣,有季山、領頭、山口、周村、山炮等不同產地。青田石色彩豐富絢麗,色分青、黃、白、藍、綠、褐、棕、紫、黑、花等,幾乎囊括了自然界所有岩石的色彩。

明代篆刻家吳日章就認為:“石宜青田、質澤理疏、能以書法引乎其間,不受飾、不礙力,而見筆者,石之從志也,所以可貴也。使治印文人雅士,視青田石治印既有治印之美,又有書法之意。”除此以外,業界人士也講到,青田石既耐溫,又緻密,有調和柔熨之優點,吃油附色性能無與倫比,既不吸油過量又能使印油印色均勻,印之特別清晰且久不褪色。近現代的國畫大師吳昌碩、齊白石、潘天壽等人,無不對青田石青眼有加。

青田石求解市場背腹受敵,上善坊唐旭光稱用更高藝術含量作品應對

□業內

色彩豐富 市場卻崇尚清新淡雅

經過一千多年的開採利用,青田系在今天的玉石和印章石市場上,雖然已經由專家們細分出一百多個有獨立命名的品種。然而,對於像唐旭光這樣的“票友”來說,能夠稱得上“上品”而可以實現增值保值的仍然只是少部分。

青田石求解市場背腹受敵,上善坊唐旭光稱用更高藝術含量作品應對

青田燈光凍。唐旭光藏。

青田石求解市場背腹受敵,上善坊唐旭光稱用更高藝術含量作品應對

青田龍蛋石。唐旭光藏。

青田石除燈光凍、封門青、竹葉青外,還有黃金耀、金玉凍、白果青田、紅青田(美人紅)、紫檀、藍花釘、封門三彩(三色)、水藻花、煨冰紋、皮蛋凍、醬油凍等在市場名氣非常大,均與實物名稱相類似,很容易分辨。總而言之,青田石最重要的美學特徵仍然是清新淡雅。

前文所提到的青田藍星,指在青或黃的石料上顯示藍色星點,上品蔚藍純美,市場上十分罕見,價位也不斷攀升。早在幾年前,榮寶齋就拍出過一件高30cm的青田藍星山子擺件,以220萬起拍,最終以260萬的價格落槌。

□未來

以更高藝術含量作品應對競爭

根據史載,青田石是中國文人認識最早的印章石。六朝時青田石被發現利用,宋代已有較多開採,主要用於文房文玩。明代,青田凍石開始“豔傳四方”,清朝時全年產量便達到一萬二擔,產值約一萬四千四百元。

青田石真正作為綜合材料被廣泛利用是在近代。由於開採量不斷提高,上世紀50年代,青石不僅用於工藝,還用於工業生產。

據當地業界人士稱,從清代中葉起,石雕從實用品擴展到觀賞品,到了民國時期,青田石雕業盛極一時,在溫州、普陀、上海、南京等地均設有石雕工場和商店,並且遠銷海外。。

青田縣位於甌江上游,歷史上與溫州同屬一個文化區域,溫州現代的石雕工藝仍大多源自青田,其中溫州的彩石鑲嵌就是從青田石雕中脫胎而出的一種民間工藝,同樣現在青田的著名石雕匠人中也不乏溫州人。

作為一個文化產業,青田石雕在新世紀以來進入了發展快車道。早在兩年前,青田縣公開的石雕產業總值便達32億元,青田石雕行業,當時被認為正邁入從業人員最多、產業規模最大、產銷量最高、精品最豐富的黃金時期。

不過,伴隨著近兩年國內藝術品行業的大調整,青田石的市場無疑也受到需求萎縮的影響。玉雕領域的市場競爭本來就非常激烈,除了翡翠和中國傳統的四大名玉(新疆和田玉、遼寧岫玉、陝西藍田玉和南陽獨山玉)在市場掌握較大話語權外,像黃龍玉、金絲玉、台山玉、玉髓等新興玉種,也憑藉各自優勢在搶奪細分市場,即使是在印章石市場上,老撾石、豐順石、廣綠玉等一批新的“攪局者”也來勢洶洶。

“作為傳統四大名石之一的青田石,絕不可能靠吃老本來維持產業,而應該創作出更具有文化含量和藝術含量的作品來贏得市場。”唐旭光表示。

青田石求解市場背腹受敵,上善坊唐旭光稱用更高藝術含量作品應對

青田石求解市場背腹受敵,上善坊唐旭光稱用更高藝術含量作品應對

■對話

東莞奇石研究會副會長、上善坊館主唐旭光:

在市場自經百戰才能練就金晴火眼

青田石求解市場背腹受敵,上善坊唐旭光稱用更高藝術含量作品應對

收藏家唐旭光是土生土長的石龍人,現為廣東省觀賞石協會副會長、東莞奇石研究副會長、石龍奇石研究會會長、上善坊主人,是一家包裝設計公司的老闆,公司生意紅火自不用說,這也是他近十多年來能夠在收藏行業做得風聲水起的一個重要基礎。不過,在唐旭光看來,收藏絕不是隻靠有錢這麼簡單,還要有廣博的見識,只有在市場長期摸爬滾打,積累經驗,才能練就一雙金睛火眼。否則,在這個複雜的市場上,口袋裡裝有再多的鈔票也可能落得竹藍打水一場空。

青田石求解市場背腹受敵,上善坊唐旭光稱用更高藝術含量作品應對

上善坊。

南方日報:在上善坊裡邊,可以看到大量的壽山石、青田石、巴林石和昌化石雕刻藏品。為何您對中國傳統的四大名石情有獨衷?

唐旭光:這跟我本人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有關。我雖然受到的學院教育不多,但是,在後天的學習中從未停止過從中國傳統美學中汲取營養,除了賞石以外,我對中國書畫、陶瓷都有特別愛好。這些都是一脈相承的。對印石的收藏比較專,一是因為鑽研的時間長、經驗豐富,我第一次買收藏品就是2方青田印石,至今已經有30年,現在還保管著;二是看好這一塊市場的價值前景。

唐旭光:對。但是,我自己組織的鑑寶活動很快就受到外界輿論壓力停止了。我這雙精明眼,是多年身經百戰練成的,剛開始收藏時也交了不少學費。但這並沒有打擊我對收藏的熱愛,反而激發起我對收藏知識的追求。正是因為當年的經驗讓我有了一個希望,就是幫助新入行的人掌握收藏知識,以免交更多的學費。可惜這種服務並沒有得到理解,很快就告一段落。不少市民收藏多年的“寶貝”經專家鑑定竟是假貨,或是價值不高,心理就不平衡,甚至對活動的組織者不信任。這讓我很尷尬。人不應該怕失敗,要懂得從中吸取經驗教訓,要虛心向有經驗的人請教學習才能練成一雙能辨真偽的“火眼金睛”。我不希望看見有人花光畢生積蓄,收來的卻是假的或是價值不高的收藏品,依然當局者迷,沉醉其中。

南方日報:您因為搞收藏,曾經被親人說成是“二世祖”。

唐旭光:其實我從小就愛好藝術,喜歡收藏。雖然那時沒有經濟支持,但他總會拿著自己僅有的零花錢從路邊攤買來一些奇石,自己加上底盤和點綴,作為自己的收藏品。高中畢業後,出於對藝術的追求,我進入一家畫廊學習油畫,可惜才兩星期就被淘汰了。我在朋友家“躲”了一個星期才敢回家如實告訴父母。直到後來轉向做製衣、線材和包裝設計生意賺了錢,才有條件繼續發展自己的收藏事業。初時,我這麼痴迷,妻子不理解,說我是“二世祖”,認為他的收藏沒有任何價值,連場館也要註冊成“二世祖”。直到後來,妻子慢慢發現,這些在她眼裡不屑一顧的藝術作品,其實也是可以換錢的,才對我改觀。後來,我就用“上善若水”這句人生座右銘,把藏寶閣命名為“上善坊”。

南方日報:新聞上說,青田當地成立電商協會來推動青田石產業的銷售發展,您看好這種發展方式嗎?

唐旭光:雖然我們從事的是最傳統的文化產業,但是對當前來自互聯網經濟的衝擊也不可忽視。我自己現在也開始利用網絡社交媒體買東西。前提是與店家建立了比較好的關係。因而,“互聯網+青田石”有沒有前景,就是看這個產業上游的產與者以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下游的買家。誠信是互聯網經濟的生命。如果在網上能夠買到貨真價實的東西,為什麼我們還要花費鉅額的成本到原產地去呢?

青田石求解市場背腹受敵,上善坊唐旭光稱用更高藝術含量作品應對

青田石求解市場背腹受敵,上善坊唐旭光稱用更高藝術含量作品應對

青田石求解市場背腹受敵,上善坊唐旭光稱用更高藝術含量作品應對

青田石求解市場背腹受敵,上善坊唐旭光稱用更高藝術含量作品應對

青田石求解市場背腹受敵,上善坊唐旭光稱用更高藝術含量作品應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