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國擔憂“陰柔男孩子”的過度增加,為此正在採取措施!

美國某媒體報道:中國擁有著巨大的經濟影響力、強大的軍事力量和強有力的總統,向外界展示的形象往往是力量和信心這兩種其中之一。

然而,在中國國內,有一些人認為這個國家裡的那些被過度保護的年輕男孩子們在身體和精神方面上正變得柔弱——正讓中國面臨著所謂的“男子氣概的危機"。
外媒:中國擔憂“陰柔男孩子”的過度增加,為此正在採取措施!​中國的一些評論家認為,中國的性別認同比西方文化更加模糊,意味著這可能導致社會問題,甚至危及國家安全。

中國男子氣概危機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很多個方面,其中之一就是在1979年至2015年間實行的獨生子女政策。這個政策限制了每個家庭擁有的孩子的數量,以此來遏制中國人口的快速增長。在去年,這個政策被二胎政策所取代。

有關獨生子女政策的影響已經在中國討論了很多年了長期以來,評論家們一直對所謂的“小皇帝綜合症"(Litle Emperor Syndome或“小公主綜合症"(Prince Syndrome)等社會現象感到遺憾。在這些社會現象中,對中國獨生子女的放縱和不斷的讚美導致了許多獨生子女社交技巧不佳,變得以自我為中心,並過度依賴父母。

一些中國媒體也指出,韓國、日本的陰柔演員和流行歌星的流行,是中國年輕人男子氣概減弱的一個因素。上個月,在中國的一家知名英文報紙的頭條裡將“性別危機”歸咎於日本和韓國文化中的陰柔男子。

中國的教育體系也可能是導致目前的狀況的一大起因,一些評論家指責中國的男性教師嚴重短缺,使年輕男孩失去了男性榜樣。在中國的城市地區,五分之四的教學職位是由女性擔任的。

在去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中,觀察到中國專家呼籲加強“性別差異教育,”主張陰柔男人的男子氣概的危機被認為是一個對國家安全的危機,因為這種現象反映了無力、自卑、女性般的被動,還有這種社會惡化讓人聯想到了過去中國被西方殖民者打敗後的殖民時期。

中國媒體描述“缺乏男子氣概不僅是對公眾和家庭的威脅,也是對消極的男子氣概和國家危機的象徵。”與眾不同的的性別角色和強大的男子氣概被認為是“保家衛國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