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飛冰箱“迷途”

新飛冰箱“迷途”

新飛在後來的發展過程中,為何偏離了家電企業發展的“主流路徑”?

新飛冰箱“迷途”

“新飛廣告做得好,不如新飛冰箱好。”這句早已在記憶中模糊的廣告標語,近日重回大眾視野。

在經歷停產、復工、重整後,還是沒有什麼逆風翻盤的橋段,新加坡豐隆亞洲有限公司,此前新飛電器的大股東,現已宣佈撤資。河南新飛電器有限公司、河南新飛家電有限公司以及河南新飛製冷器具有限公司一同被以5.65億元起拍價,尋找“接盤俠”。

這是一個國企變外企的故事,映照了老一代家電企業在改制和轉型大潮中的困境與掙扎。從輝煌到落寞,究竟是誰的錯?現在回頭看,當初的股權更迭,是否早已註定了今天 的結局?

可惜了,新飛。

新飛冰箱“迷途”

被拍賣的命運

2017年10月,新飛的三家公司向新鄉中院提出破產申請,11月公司宣佈停產,正式進入重整程序。

此後的2018年2月8日,新飛公司在位於河南省新鄉市高新技術開發區的新飛冰箱製造基地舉行開工儀式,宣佈經歷三個月破產重整後,新飛公司重整投資人確定為原大股東豐隆亞洲。公開資料顯示,豐隆亞洲隸屬於新加坡豐隆集團。

彼時,重整投資人代表在會上公開表示,資方將本著對新飛的未來發展、對新鄉人民群眾和對新飛職工及債權人負責的態度,持續注資,力挽狂瀾。新飛電器也將於近期逐步全面恢復生產經營,公司的銷售、供應、售後等體系也陸續恢復正常運營。根據大河網報道,豐隆亞洲計劃向新飛電器注資10億-20億元。

據新飛產業鏈上游企業,A股上市公司康盛股份公告,豐隆亞洲作為新飛公司重整第一投資人,按要求繳納了5000萬元保證金,並向管理人提交了完善後的書面重整方案。但在短短兩個多月後,劇情出現反轉,豐隆亞洲開始提議股權轉讓,發佈公告明確從新飛公司撤資,並書面通知新鄉中院和管理人。

在4月13日的公告中,豐隆亞洲稱新飛自2011年以來一直在虧損,鑑於中國冰箱、冷櫃類家電行業整體產能過剩及競爭加劇,近年來其業績也一再惡化,致使新飛公司財務表現受到不利影響。豐隆亞洲董事會認為,如果提議的股權轉讓成功,將降低豐隆亞洲在中國高度競爭消費品市場的虧損,並剝離不良和無利可圖的資產。

公告顯示,豐隆亞洲這個大股東對新飛的判斷是後者已經沒有太多盤活空間。根據阿里司法拍賣網站顯示,新飛三公司管理人將於2018年6月28日10時至6月29日10時,在河南省新鄉市中級人民法院淘寶網司法拍賣網絡平臺上進行公開拍賣活動。其中,拍賣標的河南新飛電器有限公司,起拍價為4.5億元,保證金為1億元,增價幅度不低於500萬元。

與新飛三公司一同被拍賣的,還有河南新飛電器有限公司位於河南省新鄉市牧野區北幹道370號、勝利路南段309號等地塊的部分土地、房產以及建築物。

值得注意的是,拍賣並非破產清算,新飛依然想通過公開拍賣股權的形式重整業務。而河南省新鄉市政府在這個過程中一直在統籌協調重整工作,不願輕易放棄這張“新鄉名片”。

2018年6月12日,新飛官方發佈了一則《關於新飛電器依法重整進展情況的公告》。公告稱,目前新飛電器依法重整進展順利,且此次公開拍賣目的為招募適格重整投資人,是依據重整計劃進行的公開拍賣,而不是被動的資產司法拍賣。“我們期待,剝離了債務和低效資產的新飛,能輕裝上陣,重現生機。”

截至2018年5月8日正式提交重整計劃草案之前,新飛電器資產估值為10.98億元。而重組草案中顯示,目前新飛電器的債權總額為25.42億元,遠遠超過前者的一倍之多。

新飛冰箱“迷途”

外資做了什麼

新飛電器成立於1984年,這一年是中國企業發展史上重要的一年,被稱為“中國現代公司的元年”,無數優秀企業在這一年裡誕生,有如今國內家電巨頭海爾,也有當年的“折翼飛龍”科龍。

九十年代初期,為加快中原地區經濟社會的迅速崛起,當地政府學習東南沿海的開放型策略,利用引進外資嫁接和改造國有大中型企業。資料顯示,1991至2007年,河南外商直接投資主要集中在第二產業,比重平均在73%以上,比1991年甚至高達99.07%。

1994年,也就是新飛電器成立第十個年頭。在政府的戰略主導下,新加坡豐隆亞洲作為戰略合作伙伴入主新飛電器,新飛電器的51%控股權被其掌握。

從邏輯上看,河南是傳統的農業大省,想要迅速發展第二產業,引入外資是最快的選擇,能緊跟世界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的步伐。但政府和企業也該清醒地判斷,引入的外資是否真的能在技術和管理上產生預期的“溢出”效應?

顯然,豐隆亞洲並不具備這個優勢。據瞭解,豐隆亞洲隸屬的新加坡豐隆集團是新加坡最大的房地產和酒店業投資發展商,集團本身不做製造業務,難以在技術上給予新飛支持。

於豐隆而言,母國新加坡國土狹小、投資機會欠缺,新飛顯然是不折不扣的優質投資標的。當年在劉炳銀的帶領下,新飛1991年至1994年以平均每年40%的速度高速增長,一度進入中國最有價值品牌前十位。

然而,在豐隆全面接管新飛的幾年間,作為主要資方,它並未能理解中國的家電市場,面對家電行業每一個趨勢,都是採取的跟隨戰略或者是直接錯過機遇,並否認了劉炳銀曾提出的多元化發展戰略。新飛業績急轉直下,關閉了原有的空調線、新飛九廠 、小冰箱線。

新飛冰箱“迷途”

近年來,新飛還進軍了小家電,但山西省質監局就曾曝一款新飛電飯煲存在嚴重質量問題。質量問題其實源於“貼牌”,為了降低成本和迅速擴大規模,除冰箱外,新飛其他家電品類的新飛品牌使用權都對外租賃,用於賺取品牌使用費。但這種“貼牌”的形式往往缺乏有效的管理機制,從而導致產品質量參差不齊。

回想當年,新飛冰箱曾以質量好而聞名全國,其創始人劉炳銀在1990年照著時任青島海爾電冰箱總廠廠長張瑞敏的節奏,將400臺問題冰箱一字排開,掄起大錘,當場砸爛。新飛品牌在短時間內得到消費者認知,並因此被貼上“高質量”標籤。但如今,好漢不復當年之勇。

家電行業由於其自身的產業特點,首先必須強調規模效應,所以在行業發展初期,企業之間最主要的競爭策略是併購同業企業和佔領競爭對手的市場。其次,是必須注重產品質量和售後服務,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維持口碑和市場份額。

因此,在這意義上講,新飛在後來的發展過程中,為何偏離了家電企業發展的“主流路徑”?這一點,值得思考。

新飛冰箱“迷途”

中原工業城市之痛

在豐隆進入新飛的前面幾年,新飛還發展得不錯,彼時中方對新飛還有一定的控制權。但隨著2001年,創始人劉炳銀去世,新飛失去了靈魂人物,也漸漸失去了對企業的控制,為後來的企業命運埋下了伏筆。

劉炳銀去世後,李根接過了接力棒,出任新飛集團和新飛電器董事長、黨委書記。接手後,李根立即對管理部門進行了調整,推行激勵機制。2002年新飛一舉打破行業排序連續6年不變的格局,首次由行業第三躍居第二。可惜的是,好日子並未持續太久。

2005年,在冰箱行業整體低迷的大形勢下,新飛依然創下最高歷史紀錄,冰箱產銷量達到300萬臺。但也是在這一年,新鄉市政府將新飛集團所持有的39%國有股權轉讓給新加坡豐隆。自此,豐隆佔股90%股份的新飛,也從國企變成了外資企業。

豐隆控股的野心,完全無法匹配其對新飛的管理能力。2006年,李根就被換掉,由新加坡人張冬貴接管新飛。豐隆對新鄉本地成長起來的高管並不重視,之後連續空降數名高管,幾乎將新飛所有中高層管理大換血。新飛電器中層力量流失嚴重,而空降高管又不瞭解新飛及家電市場。

在本土與外資的博弈中,新飛漸漸與市場脫節。近年來,新飛電器曾多次陷入停產、裁員的風波中。數據顯示,2011年新飛品牌從行業第二躍出全國前五,市場份額連年下跌,並於2014年跌出全國前十。對於新飛的隕落,一些解讀將其歸咎於2005年新鄉政府的股份出讓。

新鄉,地處豫北,是河南重要的工業基地,2017年在河南城市GDP排行榜中名列第六。在新飛陷入困境這些年,新鄉一直將“培育品牌、培育龍頭企業”作為當地產業發展的目標之一。

2017 年,在新鄉成長了三十年的金龍精密銅管集團帶著國際一流的銅管生產工藝和裝備生產技術離開了 新鄉這個中原腹地,遠赴西部重鎮重慶。金龍是中國最大的製冷銅管生產商,也是新飛的上游供應商。 新飛和金龍,新鄉工業曾經的“兩朵金花”,如今一朵風光不再,一朵開在了他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