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的文化(第二期)感興趣的來看一看

姓氏圖騰是原始人氏的徽號或標誌,是他們群體的親屬、祖先、保護神的標誌和象徵,也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一種文化象徵。圖騰作為崇拜對象,主要的不在他的自然形象本身,而在於它所體現的血緣關係。圖騰崇拜的意義也就在於確認氏族成員在血緣上的統一性。

朱氏圖騰釋義

姓氏的文化(第二期)感興趣的來看一看

【釋義】朱的原義是樹,因樹心呈紅色,稱為"赤心木",屬松柏一類。甲骨文、金文中在木的中心加一圓點,表明此事。【起源】古帝顓頊的玄孫陸終有六個兒子,第五子名安,為曹姓。西周初,安的裔孫挾被封於邾,建立邾國,附庸於魯。邾國建都於今山東曲阜東南南陬村,公元前614年邾文公遷都於繹(今山東鄒縣東南紀王城),至戰國中葉為楚所滅,子孫以國為氏,後又去邑為朱氏。得姓始祖:朱襄氏、朱興鏡、朱振始 祖 地:河南柘城、山東鄒縣郡望堂號:吳郡、沛郡、河南;白鹿堂當今排序/人口:第14位/約1700萬宋版百家姓排序:第17位現存家譜:986部秦氏圖騰釋義

姓氏的文化(第二期)感興趣的來看一看

【釋義】秦,古國名。甲骨文的秦字,上部有一個杵,左右是兩隻手,下部有兩株禾穀,象徵成熟的莊稼,整體字形表示"豐收之年"及"舉杵舂穀"之義。【起源】西周時,魯國國君姬伯禽有裔孫食採於秦邑(在今河南範縣),以邑為氏,就是秦氏。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中原,建立秦朝,自稱始皇帝(即秦始皇),建都咸陽。秦朝歷2世,統治15年,於公元前206年為劉邦領導的起義軍所滅,子孫以國為氏,又形成一支秦氏。得姓始祖:秦非子、伯益始 祖 地:河南範縣、陝西咸陽郡望堂號:天水、太原、河內;三賢堂當今排序/人口:第74位/約379萬宋版百家姓排序:第18位現存家譜:120部尤氏圖騰釋義

姓氏的文化(第二期)感興趣的來看一看

【釋義】尤,本義是特異、突出。尤是一個形聲字,"乙"為形符,"又"是聲符。"又"表示事物的發展。越加優秀越會受阻,雖受阻礙仍能超出。這就顯出它的優異。【起源】源於羋姓,出自五代時期閩越國沈氏族人,屬於因諡改姓為氏。沈氏族人避五代時期閩越王王審知的名諱而改為尤氏。沈氏,源自周文王的第十子聃季,因為食採於沈邑(今河南汝南)而得姓,所以天下尤姓最早的發源地就是三千年前的沈國。得姓始祖:季載(周武王之子)始 祖 地:河南汝南郡望堂號:吳興、汝南、南陽;樹德堂、吳興堂當今排序/人口::第185位/約68萬宋朝百家姓排序:第160位現存家譜:42部

許氏圖騰釋義

姓氏的文化(第二期)感興趣的來看一看

【釋義】許,本義為認可,同意,應允。許從言、從午。言,本義是說話,與言組成的字一定與言語、言論有關。午,本義是杵。甲骨文中午字是舂米的搗杵。所以午字延伸有牴觸、違反之含義。【起源】上古有一位高潔清節之士叫許由,相傳堯要把君位讓給他,他逃到箕山(今河南登封),農耕而食;堯又請他做九州長官,他到潁水邊洗耳,表示不願聽到。許由的後代以其名字為姓,是最早的許姓。 西周初,炎帝后裔伯夷的裔孫姜文叔被封於許地(今河南許昌)建立許國,至戰國初期被楚國所滅,子孫以國為氏,又形成一批許氏。始 祖 地:河南許昌、登封郡望堂號:高陽、汝南;洗耳堂當今排序/人口:第26位/約881萬宋版百家姓排序:第20位現存家譜:706部何氏圖騰釋義

姓氏的文化(第二期)感興趣的來看一看

【釋義】何的本義是挑擔,就是負重、負荷。甲骨文寫法是一個人肩上扛著戈的圖形。【起源】西周晉國開國君主姬叔虞的11世孫姬萬,食採於韓(今山西河津),後3世有韓厥,從封姓為韓氏。戰國初期,韓厥的7世孫韓虔(即韓景侯)同晉國的趙氏、魏氏一起瓜分晉國,建立韓國。後被秦國所滅。亡國後的韓國遺民,一部分逃到陳、楚境內淮河與長江之間(今河南信陽和湖北北部),當地人的口音把韓讀作"何",後來依讀音寫成何。"自古韓何是一家"。得姓始祖:韓厥始 祖 地:河南信陽郡望堂號:廬江、東海、陳郡;水部堂當今排序/人口:第18位/約1400萬宋版百家姓排序:第21位現存家譜:613部呂氏圖騰釋義

姓氏的文化(第二期)感興趣的來看一看

【釋義】呂,本意是銅錠。甲骨文中,呂字像古銅餅狀,金文的呂字將兩口填實,成為銅錠的直觀圖像。呂,表示冶煉的技術和行業。【起源】炎帝裔孫伯夷(姜姓),帝舜時任秩宗(掌宗廟禮儀的官),後又輔佐禹治水有功,於虞、夏之際被封於呂(今河南南陽西),建立侯爵呂國,稱呂侯。"呂"不僅是地名,而且比喻輔佐的大臣,有讚譽褒獎之義。伯夷的子孫以國為氏,就是呂氏。呂國於公元前688年被楚國所滅。得姓始祖:伯夷、呂夷汲(呂國國君)始 祖 地:河南南陽郡望堂號:河東、淮南;東萊堂當今排序/人口:第47位/約596萬宋版百家姓排序:第42位現存家譜:356部施氏圖騰釋義

姓氏的文化(第二期)感興趣的來看一看

【釋義】施,為旗幟飄動之狀。【起源】西周初,周武王弟之周公姬旦受封建立魯國(都今山東曲阜),因周公留京師輔佐武王、成王,由周公長子伯禽就封,傳到第14位國君名弗湟,是為惠公。魯惠公於公元前768年至公元前723年在位,其子名尾,字施父,施父的5世孫孝叔以祖輩的字為姓氏,即施氏。夏王朝時期諸侯國施國(今湖北恩施),大約在商代國亡,子孫以國為氏,是最早的施氏。得姓始祖:施父(魯國大夫)始 祖 地:山東曲阜、湖北恩施郡望堂號:吳興郡(堂)當今排序/人口:第106位/約206萬宋版百家姓排序:第93位現存家譜:183部

張氏圖騰釋義

姓氏的文化(第二期)感興趣的來看一看

【釋義 】張,在金文中是一副箭在弦上的 形狀。引申為開弓、上弦、捕捉、伸展等 意義。 【 起源 】黃 帝之 孫揮 ,夜 觀弧 星 (即 弧 矢 星, 共9顆 ,在 天 狼星 東南 ,其 中 8星 如 滿弓 ,一 星像 矢, 在大 犬、 船 尾兩 星 座 內, 很像 上弦 的弓 箭) ,受 到 啟發 , 創 制弓 箭, 對剛 進入 父系 氏族 制 社會 做 出 了很 大貢 獻, 因此 在都 城帝 丘 (今 河 南 濮陽 )被 顓頊 任命 為弓 正( 監管 制 造 弓箭的官),並賜為張姓。得姓始祖:張揮始 祖 地:河南濮陽郡望堂號:清河、范陽、太原;百忍堂當今排序/人口:第3位/約8960萬宋版百家姓排序:第24位現存家譜:2700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