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2018年的高考生,我有七句錦囊送你

1

高考能決定人的命運嗎?

高考只是中國絕大部分學生有限人生中必須經歷的一個最大挑戰而已,和你以後將要經歷的人生相比,高考不是最容易的,但也不會是最難的,決定一個人命運的因素很多,高考結果頂多算是其中之一。

高三學生以為人生最最可怕事情的高考;大學畢業生以為人生最最可怕的事情是找工作,職場新人以為人生最最可怕的事情是買房結婚。其實父母得讓孩子明白人生的不同階段要面對不同的挑戰,高考不是終點,是另一個起點。

高考成績不好,你也沒出局,你的未來,路一樣才剛剛開始,別以為自己已經輸光了底牌。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能堅持到最後的人才完整。

我們太多父母讓孩子覺得高考決定自己一生命運,在中國的高三學生中,很多人越接近高考,越心理恐慌,因為所有的人都告訴他,如果你上不了大學(或者是好大學),你的未來就是夢!

有的家長父母不服氣,會說:人生的路很長,可是關鍵的只有那麼幾步,高考當然就是現在最關鍵的一步,能走錯嗎?

我們現在社會太功利,家長也功利,讀書時喜歡用分數去衡量一個人的潛力,工作後喜歡用金錢去衡量一個人的潛力。

不管怎樣,人的命運是自己所有時期選擇的不斷累積,不是某一次選擇的結果。

希望所有的家長父母都讓孩子明白這個道理,不把高考在戰略上看得太重,也希望所有的考生都清楚,特別是落榜生,只是高考落榜而已,不是人生從此暗淡無光。

高考分數不能決定你的命運,但可以決定你讀書要花多少錢。

比方說,一流大學擁有相對最低的學費,最多獎學金和助學金體系。

2

沒有上一本線,我能通過關係上一本大學嗎?

很多家長知道自己孩子成績不好,就想花錢走關係上一個好大學。

比如沒有上投檔線,例如只有二本的分數,想通過關係搞到一本,行不行?

一般而言,如果有人說行,這一定是遇到騙子了。這種門路對99.99%家長而言,不要指望。

道理很簡單,如果你不是很有錢,如果你不是很有背景,好門路是不會留給你的,你競爭得過那些很有錢很有門路的家庭嗎?

今天的高考錄取規則是,你的分數必須上線,才能調檔被學校招生人員看到,招生人員是嚴格按照從高到低錄取的,肯定會出現有的學生報考的多,錄取少的情況。

但也會出現有的學校報考志願不夠,可以有降分再次填報志願補錄的機會,不過學校牌子往往不好;

有的學校知道自己生源不好,可以比規定投檔分數線下降10分錄取。

原來有的城市大學有本市生源建設生指標,可以降10~20分錄取。

及時瞭解這些當地或當時的招生政策,是可以有一點機動選擇餘地的。

高考分數上線不代表肯定有書讀,分數沒上線也不代表沒有大學的書讀,你可以讀自考。

3

什麼是大學?

什麼是大學,好象這不應該是一個問題。

有人說大學必須有好的硬件,好的軟件,結果中國大學一個比一個“大”!

其實在發達國家最知名的大學都不是靠面積大出名的,世界頂級大學不是因為有高樓,而是因為有大師,有大師處,就有大學。

當年老北大硬件和現在能比嗎?誰都曉得五四時期的北大多輝煌!當年的西南聯大為躲避日本人轟炸,連教室都沒有,但為國家培養了多少人才!

在中國,樹粗的大學,說明他有年頭,有年頭的大學,往往有大師;在中國,硬件好的大學,說明他有錢,有錢的大學,往往能請到好老師。

去大學裡認識大師,大格局的人,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我覺得這才是大學之大的價值。

4

讀大學為什麼?

很多人說讀大學的目的很簡單,中國社會認文憑,不是為混張文憑,用這塊敲門磚去就業嗎?

有的學生告訴我在大學要好好玩,把高中沒過癮的項目都彌補上。

有的家長告訴我說現在的孩子都是“窮人家孩子富養了”,打小就沒吃苦,你以為我們不清楚不送這些獨生子女讀大學做白領,讓他做工人,當兵,做服務生,父母心裡不情願,小孩自己也做不來。

有的高中老師也清楚,這些孩子除了會讀書,也許書都不會讀,其實什麼都不會。老闆只要能幫老闆賺錢聽話的人。你不進入大學歷練四年,學點本事,找到在社會做人的一點感覺,直接去就業,哪有單位要呢?

有用人單位主管給我說,中國大學生,不管是什麼學校畢業的,不管是什麼文憑,由於過度擴招,質量下滑很大。現在是想要的大學生沒有,不想要的大學生一年有500萬!

其實讀大學,拿文憑,學本事,練交際都是必須的,但這還遠遠不夠,假如花費那麼長時間和那麼多金錢,只是為了拿一個貶值的文憑,這大學讀得沒價值。

中國近代史上有名的“五四”運動最有價值的不僅僅是提出“民主和科學”,而是希望每一個青年都能有:“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陳寅恪在王國維紀念碑上提出的這句話,應該值得我們每個青年人深思。你的孩子可以不去上大學也生活得很好,但你的孩子將來的幸福,一定取決與他有沒有獨立的判斷能力。

將來進了大學,是就業,考研,公務員,出國,還有專業取捨,愛情伴侶,做父母的可以提供建議,但無一不需要孩子的自我判斷能力。

你獲得文憑這張紙不能說明什麼,如果沒獲得這張紙肯定能說明問題。要學會獨立思考,自主行動,擺脫依賴,實現自我,這比得文憑更難。

5

好大學不如好專業?

假如有兩種選擇:

A、好不容易擠進一個所謂好大學,但讀了一個相對難就業的專業。

B、讀了一個不出名的學校,但學的東西對路,適用社會,好就業。

你選擇哪個?這可不容易輕易決定。

人生的任何選擇,本質上是一種概率,不是一種結果。你選的路,你好好努力,就會增加你最後成功的概率。

說到選專業,和你將來做這個方向,也是一種概率。

我畢業後,瞭解和統計了很多朋友的工作,也瞭解很多其它人經歷,我發現:

l 基本上高三學生根本就沒真正瞭解他報讀的專業,那是他自己想象中的專業。

l 至少30%的學生是“被錄取”的,不是被他報考的專業錄取,是被調劑來的。

l 很多專業名稱很好聽,實際上很難就業,不過是看上去很美而已。

l 絕大部分大學新生在入校前,不知道進校可以提申請就可以換專業的事情。

l 我覺得很大部分人現在從事專業不是他大學所讀專業,甚至連行業都不搭界。

l 工作後專業是什麼不重要,在大學期間有無培養獨立自我學習能力最關鍵。

做這個統計我是想告訴各位家長,好專業當然是好事情,但一個人的未來不是靠一個好專業去保障的,這不是根本,我在大學當老師,聽到很多學生以不喜歡這個專業為藉口不好好學習,荒廢學業虛度青春,深感痛惜。

6

如何正確的理解專業?

普通人家給孩子選專業,我覺得邏輯是:

第一原則:畢業後好找工作;

第二原則:家裡有行業人脈;

第三原則:符合自己的愛好;

大部分人是按這個順序思考的,但是很多人以為專業一定要自己喜歡,我覺得這是誤區。

什麼是專業?專業是將來到社會讓你可以擁有生存的一技之長的東西,不等於是你的愛好。

要知道,對這個社會上95%的人來講,把自己的愛好當工作都是一種奢望,比較現實的選擇是愛上你這份工作,越做做好,越做越專業,最後你找到職業成就感,認可了你的專業。

不要依據所謂“愛好”選報專業,沒有經過考驗的愛好不是真愛好。

所謂“好”專業,是指將來最可能利用你家庭人脈資源的專業。

沒有背景的人,選擇一門有相當艱苦技術含量的專業,將來總可以靠它吃飯。

7

高考完怎麼辦?

高考結束,孩子有了一個悠長的假期,很多家長安排孩子去旅遊,都很好。

我有三個建議:

【1】建議孩子抓緊學一樣未來在大學一定用得上的技能,比如演講溝通表達、比如OFFICE(Word/PPT/Excel)技能、比如獨立生活能力......

【2】建議孩子在暑假學習一樣才藝,不管是朗讀、寫字還是音樂,多一樣技能,在大學就多一樣溝通的渠道。

【3】建議孩子在暑假多看一些好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