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盛世十年後終結?四大信號透露重要內容!

地产盛世十年后终结?四大信号透露重要内容!

在中國,有兩朵奇葩,一舉一動都能牽動國人神經,引發大範圍討論(吐槽):一朵是中國男足,一朵是中國房地產。

不過,同命不同運,這次世界盃,雖然不見中國男足身影,但中國房地產卻成功“出線”,地產品牌萬達作為首席合作伙伴,出現在了賽場。

此次贊助,萬達掏了11億人民幣,如此大手筆並不是萬達的第一次,早在2016年,萬達就豪擲1.5億美元每年成為國際足聯的第一級贊助商。同年,同為地產品牌的碧桂園燒了10個億在央視霸屏,參與奧運盛會。

不得不服:中國房地產商真是有錢!支撐起地產商賺得盆滿缽滿的購房者真是有錢,支撐起地產商走向世界,也支撐中國房價漲了20年。

中國房地產進自1998年城鎮房改,經歷2008年回調後快速企穩,至今已經繁榮了20年,堅持看多的任志強最新預言中國房價未來還會漲20年。

此前,筆者曾在《廈門房價會迎來繁榮後的衰退?》一文中說過,盛極而衰是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儘管繁榮期很長,中國房價終究要回落,就像浪潮褪去之後,礁石終究要浮出水面。

一切足球的狂歡,都是以足球的名義開始,以經濟的計算結束,這才是全部意義上的世界盃,而一切地產的狂歡,都是以住房需求的名義開始,以投機需求的離去和樓市衰退結束,這才是完整的房地產。

那麼,投機需求何時撤退,中國房地產繁榮週期何時結束?是10年、20年還是30年?對此,我想和大家探討五個問題。

1

房地產週期是如何運作的?

萬事萬物都有周期,地產也不例外,要宏觀瞭解地產,不得不說週期,特別是國際性週期。

房產界有一個知名的18年週期理論,它的提出者是研究了200多年來美國和英國的主要經濟和房地產史的哈里森,他認為房地產的週期是18年左右,即重複歷經繁榮、衰退、蕭條、復甦的完整輪迴,平均時間間隔大約為18年。他認為這18年中,房價會在前7年緩慢上漲,然後可能會發生一個短期下跌,之後再快速上漲5年,之後瘋漲2年,最後是歷時4年的崩潰。

美國、日本、中國香港的房地產無一倖免於這個週期魔咒。拿美國來說,1989年房地產泡沫破裂,導致儲貸危機,到2007年次貸危機爆發,房地產泡沫再次破裂,剛好18年;再看日本,1974年進入調整期,到1991年一個更大的泡沫破裂,也差不多18年。香港,1985年開始復甦,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之下泡沫破裂,直到2003年再次復甦,一個完整週期走下來也是18年。

在這18年房地產市場週期中,還蘊含著政策的行為、市場的供需、價格的波動、購房者的情緒,是個綜合的體現。

1、地產週期與供需關係

房產週期的存在,核心原因還是供需關係的存在。這裡的需求又分為剛性消費需求、投資需求以及投機需求。而各種需求的因素的變動必然引起房價的波動,而房價的波動直接影響房產週期的運行。

日本失去的十年,其實就是投機需求撤退造成的,直接將日本房產週期從繁榮推入蕭條。

2、地產週期與經濟走勢

地產週期與經濟運轉強相關。經濟弱,則地產弱。

以美國為例,它的四次房地產長週期,都受宏觀經濟、大的經濟形勢影響,週期性蕭條分別發生在一戰、二戰、石油危機和2008年的次貸危機。

經濟強,則地產強,房經濟環境好的時候,市場上對於地產的需求增加,這些多出來的需求就會推動價格的增長。美國二戰結束後,經濟進入快速發展通道,房價也跟隨迅漲,10年間漲了兩倍。

3、地產週期國際性比較

興業證券研究院做過研究,除中國以外,全球其它主要經濟體房地產繁榮期一般在7-16年,絕大部分經濟體在13年左右,與上述全球主要經濟體不同,中國的房地產持續繁榮已超過20年,延續的時長突破了任何一個經濟體。(數據參見下表)

地产盛世十年后终结?四大信号透露重要内容!

由表數據可見,不同經濟體房地產市場的繁榮時間、房價漲幅、回調時間和房價跌幅雖存在差異,但它們有一個最大的共性——繁榮過後是衰退回調期。唯獨中國房價堅挺了20年,並且沒有經歷過一次像樣的回調,期間房地產名義價格累計漲幅達到383%。

2

中國房產週期憑什麼例外?

美日用18年便走完一個完整的房地產週期,而中國房地產市場走過20年,還處在繁榮期,中國房價憑什麼一枝獨秀?

國情有別,國際準則不“準”

中國國情具有特殊性,歸結起來有三點:

政府有形之手,對房價走向可以起到干預作用;

二是人多,從人口數量對比,作為全球第一人口大國,中國人的數量是美國的4倍多,日本的10倍多。從城鎮化人口占比對比,中國城鎮人口占比為58.52%,遠低於美國的83%,意味著城鎮化進程推進帶來的人口紅利還遠未結束,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包括未來,中國都處在人口紅利期,房子有需求有市場。

三是房子與社會資源捆綁,買房等於買資源,加之根深蒂固的有房才有家的觀念,在中國買房的必要性甚於其它國家。基於中國國情的特殊性,定然不能以國際準則來推斷中國房產週期 。

中國的房子是拿來“炒”的!

為什麼“房住不炒”會上升為國家意志?證明“炒”過頭了,需要熄火。

過去,房子兼具高收益和低風險的特徵,成為最好的投資工具,很多人買房不是為了住,是為了賺錢。人性趨利的特點支撐著投機需求,沒經歷過崩盤不會輕易放棄炒房這塊蛋糕。

供需關係與干預機制共振,中國樓市更為複雜

調控花樣之多,我們自稱第二,沒有敢稱第一。2018年以來,不到半年時間,全國各地發佈的調控政策數量超過了115個,有超過40個城市發佈了調控政策。

與世界上其它國家相比,我們在用絕無僅有的方式對抗規律。美日德等國家的房產價格和銷售,主要由市場供求這隻“無形之手”操縱,政府不直接干預。

在中國,矯正市場運行方向的還有行政干預的有形之手,但有形之手並不是萬能的,違背市場規律的調控不斷扭曲著樓市真實的供求關係。兩手並抓,越抓越複雜。

3

我們的繁榮會持續多久?

要明白繁榮與回調不是主觀感知,它有標準。通常來說,有三條標準可以確定房地產市場的繁榮期和回調期。

第一,樓市繁榮持續兩年以上,期間房價年平均漲幅超過7%。

第二,繁榮期內房價不出現持續超過一年的下跌。

第三,樓市回調期持續兩年以上,期間房價連續下跌。

明確標準後,我們來看看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未來預期是否符合繁榮的標準。

主要從四個方面推斷:

1)經濟形勢。未來5年來,中國GDP增速目標在6%以上,並且有望回到7%的時代。前文說過,房地產週期與經濟走勢強相關,經濟強則地產強,按照當前經濟增速以及GDP增速目標,中國經濟為來5年仍然穩,中國房地產業未來5年絕不會衰退,更不會“崩盤”。

2)政策走向。房住不炒主基調既定,未來5年政策趨緊,但在目前經濟新增長點不冒尖,經濟轉型剛開始的背景之下,過去以及目前仍作為支柱產業的房地產業,牽一髮足以動全身,短期之內不至於被打壓,房價更不會急劇下跌。這個短期將會多久?那就要看中國哪個行業能出來力挽狂瀾。中國傾政策之力刺激房地產業發展,使其成為支柱產業用了不下10年。下個房地產替代業的培育需要多久,留給大家猜想。

3)需求支撐。中國人口紅利期還沒過,目前我們的總撫養比是38%,低於主要經濟體,不僅低於主要的發達國家,還低於印度、俄羅斯、英國、德國甚至巴西。中國仍可維持較低的撫養比至少10年,2030年之前,我國的總撫養比低於50%。所謂撫養比,即65歲(含65歲)以上老年人口與15~64歲勞動年齡人口之比。另一方面,就是老生常談的城鎮化率,我們離70%城鎮化人口的目標還有三個億的缺口,最快也要到2025年才能完成。

4)現在的地價支撐未來的售價。根據中國城市地價監測系統提供的數據,全國106個主要監測城市2018年第1季度土地價格繼續快速上漲,住宅用地價格同比上漲10.43%,麵粉漲價了,未來1-3年,麵包能不漲嗎,漲幅能不超過10%嗎?

地产盛世十年后终结?四大信号透露重要内容!

在2015-2016的這輪上漲週期中,70個大中城市中有超過6成年漲幅在10%以上,廈門南京合肥等城市漲幅更是逼近20%。哪怕此輪迎來調整週期,撇開名義上統計的數據,中國熱門大中城市房價年均漲幅超過繁榮界定標準中的7%漲幅,會是常態。

未來5年,中國經濟形勢趨穩,地產政策偏緊但政府態度柔和,這兩大影響房產市場走向的決定性因素,決定了5年內,中國房地產不會有大幅波動。從長期看,10年之內,中國還將處在城鎮化快速推進的過程之中,意味著人口紅利還將發揮10年的威力。人口形成需求,需求推動市場。

綜上,筆者認為中國房地產市場的繁榮,至少還將持續5-10年,這裡的中國地房產市場指的是中國大中城市的房地產市場,尤其是一線城市和強二線城市。

4

未來樓市能否邁過中等收入國家陷阱?

只有經濟再次騰飛,房地產才會再度大幅增值。目前,我們正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能否跨過這一步也決定了房地產上行還是下行。

所謂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個國家發展到中等收入階段,開始出現貧富差距懸殊,環境惡化甚至社會動盪,導致經濟增長緩慢甚至滯漲。

從世界範圍看,在過去50年間,100多箇中等收入經濟體中,只有13個成為高收入經濟體,如亞洲的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香港、中國臺灣,其餘國家或地區要麼繼續停留在中等收入階段,要麼下降為低收入國家或地區。足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有多難。

成功跨越且規模較大的經濟體如日本、韓國,它們分別用了12年和8年才完成跨越。中國的經濟體量和複雜程度大得多,實現跨越勢必會是更加漫長的過程,或以10年為計。

目前,中國是“L”型經濟持續築底,靠貨幣超發和大基建支撐,指望雙創新產業、拉動內需和新絲綢之路帶動經濟起飛。如果中國跨不過中等收入陷阱,貨幣貶值、資產泡沫破滅,樓市必然衰退甚至蕭條。

5

衰退一定會引發危機嗎?

假設我們跨不過中等收入陷阱,衰退如約而至,是不是意味著房地產危機到來?

其實,儘管中國房地產市場面臨諸多的問題,但不會像2007-2008年美國房地產市場那般崩盤。最大也是最特殊的,有別於其它曾經崩盤的國家的原因——雖然中國政府已經做好了引導經濟重新平衡的準備,但不會允許房地產市場急劇下滑。

此外,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分化,決定了危機的分化。

如果城市的房價上漲是有基本面支撐的,那風險相對來說是可控的。如果沒有基本面支撐,只是由房價繼續上漲的預期支撐,那就是泡沫,需要加強風險控制。當前的中國房地產市場,存在著明顯分化:不僅僅是一線、熱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房價高低的兩頭分化,也包括一二線城市和三四線城市資源配置優劣、多寡之間的分化。

一線和熱二線城市房地產繁榮有基本面做支撐,即大量的青壯年人口流入、城市經濟增長、較高的房價上漲預期。反觀三四線城市,在城鎮化政策的推動下,遷入了大量農村人口,但缺乏產業支持也缺乏配套設施,缺乏持續發展的動力,更多的只是發揮了人口中轉的作用。

對優質資源的追逐,是人類生存的基本動力,一旦有足夠的條件,人口還是會往優質資源高度集中的地區流入,由三四線往一二線轉移是必然。

因此,假設未來房地產衰退會引發危機,那也將是分化的危機。有基本面支撐的城市將安然過度,盲目跟漲的三四線城市只會爬得越高,摔得越狠。

結語:

1、中國地產繁榮週期還將持續5-10年;

2、跨過中等收入陷阱,房價將繼續繁榮;

3、分化下的中國樓市,買房重倉一線城市房地產,輕倉環一線城市帶、強二線城市,撤離三四線。

| 好文推薦|

地产盛世十年后终结?四大信号透露重要内容!地产盛世十年后终结?四大信号透露重要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