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最讓我難忘的不是熱乾麵,而是這碗辣乎乎的糊湯粉配現炸油條


去武漢幾回了,最難忘的除了麻辣小龍蝦和各種重口味蝦球外,就屬一碗熱騰騰辣乎乎的糊湯粉,麻小再美,接連美上幾頓,胃腸也難免要鬧罷工,胃酸胃脹不通氣時,我會一頭扎進老城區,找一家粉館,唏哩呼嚕來一碗糊湯粉拯救我的食慾,作為一個非著名蒙古大夫,此招屢試不爽。

糊湯粉好吃的秘訣是它的鮮和香,一碗過硬的糊湯粉有幾樣馬虎不得:首先湯底要用野生小鯽魚或鱔魚吊鮮;其次胡椒粉要用湖北當地的,而且量不能吝嗇,放少了那個香味兒調動不起來,喝進喉嚨缺少辛辣感,滑進食道也不夠鬧騰。

再次,米粉要用稻米加工得軟筋適中,既要滑溜,又不能爛糊;最後,泡糊湯粉的油條必須現炸剛出鍋的,趁著燙手的勁兒把油條撕成自己喜歡的大小,或者乾脆一頭扎進湯裡,發出輕微的滋啦滋啦聲,那味兒就錯不了,圖為有些人還喜歡配饊子吃。


糊湯粉和油條乃天作之合,通常都出雙入對,極少單獨行動,酥脆的油條扎進勾了欠的湯汁中打一個滾兒,便相當於鍍了層金了,它那些有心眼兒的小孔狠命吸滿了鮮湯,一個猛子上來,眼見湯就少了一截,裹挾著鮮香辛辣的糊湯和碎蘿蔔丁兒,每一口都像拉響了一個美味地雷,不一會兒,口腔就被香味兒佔領了。

有的人喜歡久泡的油條,說是性子被泡軟後,油條的油膩都化在了湯裡,吃著沒負擔,有的人則蜻蜓點水般疾速起落,生怕戀戰影響油條的酥脆口感。

看,這個油條陣列也有意思吧,一根分成三四段,用竹籤子串起來,架在粉碗上,方便取啃。最早時候的糊湯粉可不是用鮮魚吊湯,而是用每天收攤前的剩魚,將小雜魚熬到無形,加入大量胡椒粉和澱粉勾芡,吃著就沒那麼腥了,說起來裡頭又有小魚,也算葷腥,光有糊湯吃不飽,乾脆加點兒米粉,後來工人們又發現配油條更頂飽,味兒也更好,漸漸地才流行起來糊湯粉油條雙驕。


值得強調的是,糊湯粉裡面的鮮味兒,並不全來自於小魚,而是大量的胡椒粉使用的恰到好處,多一分嗆人,少一分腥氣,有本事的老字號,把這胡椒拿捏得剛剛好,有機會去武漢,一定要來一碗吸溜吸溜,只要你能吃腥辣,就絕不會失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