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黔南這個鄉鎮火了,每年都引來上萬人現場觀看活動

猴場鎮(原草塘鎮)位於黔南州甕安縣城東北19公里,舊時稱猴場、響子場,是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古鎮。自古交通便利,商貿發達,素有黔北四大名鎮、貴州十大鄉場的美譽。草塘自晉以來就設有建制,元、明設草塘安撫司。明、清以來,草塘更成為連接四川、湖南的重要商業重鎮和交通中轉站。隨著外來人口的不斷遷入,中原文化、巴蜀文化和草塘的本土文化交融在一起,形成富有特色的文化現象。特別是民間逢年過節耍龍舞獅習俗源遠流長,形成以龍獅文化為代表的地方文化。

在黔南這個鄉鎮火了,每年都引來上萬人現場觀看活動

甕安縣猴場的龍燈藝術表演遠近聞名,除規模大(龍燈多、玩龍燈的人多,看龍燈的人更多)的原因外,還因為這裡的龍燈造型與其他地方不同。龍是華夏民族的圖騰,玩龍燈的習俗遍及各地,然而全國各地的龍燈造型幾乎都是一條龍一個整體,而草塘的龍燈卻分為頭、身、尾三個分斷的部分,俗稱“斷頭龍”,又稱火龍,也叫大彎龍。草塘龍燈常見的有火龍、彩龍、母豬龍三種。

在黔南這個鄉鎮火了,每年都引來上萬人現場觀看活動

在黔南這個鄉鎮火了,每年都引來上萬人現場觀看活動

在黔南這個鄉鎮火了,每年都引來上萬人現場觀看活動

在黔南這個鄉鎮火了,每年都引來上萬人現場觀看活動

草塘火龍用金竹篾條編扎,龍身一般九至十三節,最多不超過十五節,節數為奇數。每節設有二至三個供插蠟燭用的插燭座,供玩龍時燃燒蠟燭照明。每節龍身下面還設置有一根舞龍者手握的木棒或竹竿。火龍龍頭呈“S”型,高約一米八。頭上有似鹿角形的龍角,像鵝蛋大小的能滾動的龍眼,凸直的龍鼻,張開的龍嘴,嘴內有扁長的龍舌和鋒利的龍牙,還銜有一個能滾動的寶燈。龍嘴巴下有長長的龍鬚,展現了真龍的形態。

在黔南這個鄉鎮火了,每年都引來上萬人現場觀看活動

在黔南這個鄉鎮火了,每年都引來上萬人現場觀看活動

在黔南這個鄉鎮火了,每年都引來上萬人現場觀看活動

在黔南這個鄉鎮火了,每年都引來上萬人現場觀看活動

在黔南這個鄉鎮火了,每年都引來上萬人現場觀看活動

草塘玩龍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火龍在舞起來也與其他地方有所不同,不同在於“噓”上。龍舞起來後,除龍頭是用彩色紙紮編的禁止噓射煙花外,龍身、龍尾均可承受大量煙花。正月十五晚上草塘的男女老少用特製煙花噓龍鬧元宵,場面驚險、刺激。人們評價一支龍燈隊伍,舞得好不好尚屬其次,經得起“噓”才至為重要,經得起“噓”的龍顯得體面光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