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紛紛打聽新三板市場機會

該私募負責人在新三板市場“耕作”多年,經驗豐富,他透露,昨日有不少公募基金朋友向他具體詢問新三板市場,“最近一陣子的日程都排滿了,都是問這個的。”

6月25日,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深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意見》。《意見》第十一條顯示,持續深化新三板分層、交易制度改革,完善差異化的發行、信息披露等制度,提升新三板市場功能。推動公募基金等機構投資者進入新三板。

改革進度超預期

由於新三板市場持續低迷,從2015年開始,證監會和全國股轉系統就多次提到,要引進公募基金投資新三板,但上述表態僅僅是在各種論壇或私下場合。

但他表示,五部委發文,是自新三板成立以來監管層首次公開提及推動公募基金進入新三板,“應該是管理層認為,公募基金入市新三板時機已經到來,之前的諸多障礙也會有配套細則推出。”

安信新三板諸海濱團隊也分析,結合近期股轉系統稱“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以及符合國務院相關部門規定的境外戰略投資者,均可參與投資新三板掛牌公司”,後續關於引進外資戰略投資者和推動公募基金入市或將出臺更多細則和配套制度。

入市形式將創新

昨日,不少新三板投資者都非常興奮。

“公募入市一直被看作新三板二級市場的最大利好,不僅能帶來增量資金,也可以擴大公募的投資範圍”,深圳某新三板資深投資人表示,新三板設立以來,股權融資金額已經超過4600億元,為扶持中小微企業融資作出巨大貢獻。但近年以來,新三板市場發展遭遇瓶頸,股權融資額下滑、流動性極差、公司治理不規範、企業不願意來等問題凸顯。他認為五部委聯合發話對於新三板市場是一個超出預期的好消息。

諸海濱團隊則分析,如果將新三板過去的五年劃分階段,第一階段2013-2015是市場的建立探索期,投資者熱情高漲;第二階段2016-2017上半年是市場的實踐磨合期,估值迴歸;第三階段2017下半年-2018年則是市場的改革發展時期。“目前市場估值已經迴歸理性,優質公司浮出水面,企業優勝劣汰、政策不斷改革、我們應該理性看待市場,不宜過分悲觀,對未來懷抱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