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虞世南孫子得名之地,依湖而建的江南小鎮

鳴鶴古鎮山水、人文資源俱佳,生態和生活基礎兼備,是一座有千年歷史的江南小鎮,素有“鶴皋風景賽姑蘇”的美譽。古鎮內現留存28個古蹟和34個景點,歷史建築、古橋、古井、埠頭等遺存較多,古建築以銀號、崇敬堂、廿四間為代表,總量有40幢之多。近幾年,鳴鶴古鎮以“山水養生古鎮、心靈迴歸秘境”為定位,打造集山水、國藥、古建等文化於一體的休閒養生古鎮。

因虞世南孫子得名之地,依湖而建的江南小鎮

古鎮依山成街、因河成鎮、鎮邊有寺,漁耕人家枕河而居。鳴鶴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山水風光秀美。素有”鶴皋風景賽姑蘇”的美譽。

因虞世南孫子得名之地,依湖而建的江南小鎮

據說,關於鳴鶴古鎮還有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

鳴鶴其名字的由來是與唐初時當地虞氏望族有關。據史料記載,虞世南的先祖虞聳,曾在這裡建造過測天樓。其侄虞喜,利用這一高樓發現“歲差”,為中國古代科學家對世界天文學的一大貢獻,也是歷史上的偉大成果。虞世南的孫子虞九皋,字鳴鶴,青少年時文才為人們所推重。在唐元和年間(公元806—820)年,虞九皋中進士,可惜及第不久,在長安英年早逝,家鄉人為紀念他,就用的“鳴鶴“字來命名這裡。

和國內其他古鎮依河而建不同,鳴鶴古鎮依白洋湖而建,並緊臨五磊山風景區,是名副其實的山水古鎮,古鎮內的古建築多為豪宅,為鳴鶴葉氏經營國藥業發家制富後所建。鹽倉走馬樓是我國南方四合院群體中很有個性特色的古建築。沈氏舊宅堂內依然保存著子孫中舉的捷報。這報單上至今仍有揮之不去的書卷氣息,正是古鎮文化得以積澱和延續的見證。

因虞世南孫子得名之地,依湖而建的江南小鎮

坐落於鳴鶴古鎮白洋湖畔的金仙寺,素有“以山而兼湖之勝”的美譽。金仙寺背靠禹王山,南臨白洋湖。初建於南朝梁大同年間(535年~545年),至今已有 1400餘年歷史。1942年,浙東抗日武裝在金仙寺成立了第三戰區三北遊擊司令部,寺院成為抗日活動的重要場所。繞山環湖的名勝古蹟,造就了鳴鶴當時的輝煌。由此就有了“鶴皋風景賽姑蘇”的美譽。

因虞世南孫子得名之地,依湖而建的江南小鎮

鳴鶴形於鹽而盛於藥。鳴鶴古鎮在明清以來就是中國國藥業的發源地,有“國藥人才集浙江,浙江有慈溪,慈溪首推鳴鶴場“之說。藥材館現位於湖濱廣場內,館內四周現掛有150多家國藥老字號品牌,其創始人大多是慈溪鳴鶴人或在外開設的著名藥鋪。比如清代南北兩大國藥店“北同仁堂、南種德堂”分別為鳴鶴樂氏和葉氏所開,比北京同仁堂晚一年,鳴鶴葉氏在溫州開設同仁堂,後成為東南第一藥鋪,與北京同仁堂合稱“南北同仁堂”。

因虞世南孫子得名之地,依湖而建的江南小鎮

鳴鶴古鎮各種商賈豪宅鱗次櫛比。其中24間走馬樓是嘉慶十四年間國藥鉅商葉心琣之子葉賜鳳所建,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該宅共7間2弄2層,有24間之多,並且樓屋四周都有走廊可通行,甚至騎馬可以 在裡面暢通無阻。樓內部做工細緻。枋柱上刻有花卉、鴛鴦、花籃等表示吉祥如意的裝飾,門窗,扶梯都用花格,牆上有磚制花窗、龍鳳、蝙蝠圖案,所以有“迴廊掛落花格窗”之說。

因虞世南孫子得名之地,依湖而建的江南小鎮

結語筆者沒有想好,在此引用餘秋雨的幾句話作為結語覺得最合適不過:堂皇軒眼凋零, 喧騰是短命的別名。 想來想去, 沒有比江南小鎮更足以成為一種淡泊而安定的生活表徵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