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伊琍姚晨失金爵獎|資訊

打造“新偶像”“新審美” 《明日之子2》發佈全新賽制

文/祝媛莉

《創造101》餘溫未退,騰訊視頻另一檔偶像養成《明日之子2》緊接著“高調”迴歸了。6月24日,由騰訊視頻、哇唧唧哇、TME聯合出品的《明日之子》第二季於舉行發佈會,節目主創宣佈全新價值觀和賽制升級。

現場,星推官李宇春、吳青峰、華晨宇共同亮相,三人分別主理盛世美顏、盛世獨秀和盛世魔音三大賽道。此外,楊冪將擔任廠牌星推官,以往各種節目的主持擔當何炅將肩負新職責,擔任現場總導演,更令人“大跌眼鏡”的是第一季的“最強廠牌”、一向性格靦腆的毛不易將擔任直播階段的主持人。《明日之子》第二季將於6月30日於騰訊視頻獨家播出。

《明日之子2》全新赛制/腾讯头条同日报案/马伊琍姚晨失金爵奖|资讯

打造個人偶像

對於即將開播的《明日之子2》,很多人關心一個問題,“今年的選手中有毛不易嗎?” 企鵝影視高級副總裁、《明日之子2》總監製馬延琨給出的回答是,“今年沒有毛不易。”

馬延琨說,毛不易之所以成為去年的最強廠牌,就是因為他的獨一無二,“今年我們有區別於毛不易的選手,他們同樣能成為2018年獨一無二的音樂偶像。”

運用互聯網技術和產品運營來完善“發掘偶像—打造偶像—運營偶像”的產業鏈,“新偶像”戰略一直是騰訊視頻自制綜藝的重要戰略。如果說剛剛收官的《創造101》是中國女團行業在成熟工業化道路上的重要一步,《明日之子2》所代表的將是此戰略的下一個重要階段。

企鵝影視高級副總裁馬延琨表示,《明日之子》是騰訊視頻新偶像戰略的開篇,將側重在“個人偶像”的選拔上,通過節目發現未被世人發現的素人音樂天才,為選手的音樂夢想加速。而“音樂性”也將是區別於其他偶像類節目的重要元素,《明日之子2》將致力於打造音樂偶像廠牌,成為年度最專業的音樂偶像類節目,選拔出帶領正流行的音樂偶像。她認為,偶像類節目的價值不僅在播出期間,更重要的要看其長尾效應,騰訊視頻的平臺實力能夠為選手提供長線的發展機會。

《明日之子2》全新赛制/腾讯头条同日报案/马伊琍姚晨失金爵奖|资讯

《明日之子》第二季的核心價值觀——帶領,衝撞,正流行,這是基於對中國青年文化和年輕市場的思考。有才華與個性的年輕人需要一個舞臺去自由生長併產生化學反應,讓所有的靈魂發聲碰撞,讓所有的聲音在這裡發出。龍丹妮認為,在這個舞臺上,不同的潮流趨勢、音樂類型、精神內核將同臺碰撞並得到檢驗,最後找到2018年不可預見的正流行。

賽制升級一戰到底

《明日之子2》全新赛制/腾讯头条同日报案/马伊琍姚晨失金爵奖|资讯

騰訊、今日頭條同日聲稱遭遇“黑公關”:均向公安機關報案

6月25日,騰訊、今日頭條皆公開表示:近期遭遇了“黑公關”。

《明日之子2》全新赛制/腾讯头条同日报案/马伊琍姚晨失金爵奖|资讯

騰訊方面表示,“我們堅定地認為,毒霾不清除,將勢必侵害整個行業賴以生存的良性肌體。因此,我們呼籲大家共同抵制這種無視商業文明、無視用戶利益、無視法律底線的惡意行為,徹底清除‘黑公關’,讓競爭迴歸陽光之下,還行業一片清淨明朗。”

此外,這條消息下方,今日頭條在回覆網友留言時談到:我們願和騰訊一道,徹底清除“黑公關”,讓競爭迴歸陽光之下,還行業一片清淨明朗。

《阿拉姜色》獲金爵獎兩項大獎 馬伊琍、姚晨錯失最佳女演員

文/周慧曉婉,新京報

6月24日,第2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落下帷幕,並頒出包括最高獎金爵獎在內的眾多獎項。瑞士與蒙古合拍片《再別天堂》 獲金爵獎最佳影片,松太加執導、容中爾甲主演的《阿拉姜色》獲得評委會大獎和最佳編劇獎兩個獎項,成為本屆金爵獎唯一獲獎的中國電影。

《阿拉姜色》講述了一個關於愛與道德、信仰與責任的故事:一個女人隱藏自己的病情與前夫之間的秘密,決定去往拉薩,在漫長的旅程中,她內心的秘密像剝洋蔥一樣被一一揭開。演員容中爾甲表示,“《阿拉姜色》的劇本非常好,這個故事很感人,雖然我不是企業家也不是有錢人,但我想為這部電影付出,也想把這部電影搬上銀幕,阿拉姜色的意思是請你乾了這杯酒的意思,希望這部電影能在院線越走越遠。”

據悉,本屆電影節共收到來自108個國家和地區的報名影片3447部,13部影片入圍金爵獎角逐。其他獎項,曾在《頭號玩家》擔綱男主角泰伊·謝里丹憑藉《星期五的孩子》奪最佳男演員;此前呼聲很高的《找到你》雙女主馬伊琍、姚晨惜敗給了《塔杜薩克女孩》的加拿大女演員伊莎貝爾·布萊斯,錯失最佳女演員獎。斬獲最佳導演獎的是羅德里戈·巴里魯索與塞巴斯蒂安·巴里魯索兄弟,他們憑藉《翻譯家》獲得此獎,接受採訪時他們表示兩人的合作從來都是默契十足,幾乎不會有意見相左不能協調的時候。

附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再別天堂》(瑞士/蒙古)

評委會大獎:《阿拉姜色》(中國)

最佳導演:羅德里戈·巴里魯索、塞巴斯蒂安·巴里魯索《翻譯家》(古巴/加拿大)

最佳男演員:泰伊·謝里丹《星期五的孩子》(美國)

最佳女演員:伊莎貝拉·布萊斯《塔杜薩克女孩》(加拿大)

最佳編劇:扎西達娃、松太加《阿拉姜色》(中國)

最佳攝影:傑夫·比爾曼《星期五的孩子》(美國)

藝術貢獻獎:《食肉動物》(法國/比利時)

最佳紀錄片:《漫長的季節》(荷蘭)

最佳動畫片:《朝花夕誓——於離別之朝束起約定之花》(日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