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萬全款買房,那是窮人才做的事”

“700万全款买房,那是穷人才做的事”

“700万全款买房,那是穷人才做的事”

1

一個全款買房的保安

我家小區附近有小區開盤了,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我去湊熱鬧的當口,跟守門口的保安聊了起來,他是個80後,特別壯實,一笑起來有一排賣黑人牙膏廣告的牙齒。

我問他,“這樓盤你買了嗎?”

他驕傲地提高了八度聲線:“買了,700萬全款買的,公司給折扣。我家不揹債的,我爸說不喜歡欠著銀行的。”

我興趣來了,“公司給你多少折扣啊?”

“咳,全款折扣不都95折嗎,您也知道的……”他還是帶著一臉的自豪。我愕然,那不等於沒有折扣嗎。

“那折扣也沒多少嘛,你怎麼有那麼多存款呀?”

“你爸爸做什麼的?”

他嘴一咧,一行白白的牙齒閃閃發亮,“他也是保安。”

2

三個讓人唏噓的窮人思維

其實這個保安大哥並沒有什麼錯,只是說,我突然比較理解為什麼他的上一代是一名保安,到這一代依然從事著同樣的職業——在社會的底層,兢兢業業,卻無法成為財務自由的一群。

和他的對話中我們可以看出,負債是一種嗤之以鼻的負擔。

而且從上一輩開始,也就是從這個大哥呱呱墜地開始,這種思維就是被灌輸的理念。

他身上有三個特別明顯的窮人思維:

1)不借債,還以此為榮

2)不投資,還認為這算“不亂花錢”

3)沒有任何保險防護,一生病就得借錢

我猜想,他這輩子最大的投資,就是這一個房子。

未嘗不可,這也是個投資的方向,但是最終的結果就是他自己一點現金流都沒有,回到只有勞動性收入的“做一天和尚吃一天齋”的狀態。

其實如果我是他,聰明一點的做法是按揭貸款。

拿出不用立刻支付的那些房款去做一些適當的投資,比如,多買一套租出去。只要拿到比銀行貸款利率高的回報就好。

這樣做,他就至少有租金收入或者利息收入,不用一掏而空,連父親看病也要借錢,每天都活在隨時要清空口袋的恐慌裡面。

更加聰明的做法,是從拿到工資開始那一天就做投資,堆積起這麼多年的複利,估計也能存個幾十萬。那他這個房子就買得更加輕鬆了。

最後,我想如果他看到這篇文章,這時候一定會駁斥我:

全款支付才有那個95折的優惠!

實際上,那個5%的優惠是一次性的,覆蓋了未來n年。而每年5%的投資收益卻是買個銀行理財都分分鐘搞定。注意,是“每!年!5%”

不得不說,開發商的伎倆就是容易讓人掉坑裡面。

但這也不能怪人家開發商。就像《Dirty Money》電影裡,借貸公司的老闆絞盡腦汁利用複雜條款,使借款人不知不覺承擔的利率高達325%。他卻很坦然地說出一句話:我是個商人。

“700万全款买房,那是穷人才做的事”

別人是在商言商,就看你上不上當。

絮絮叨叨講了那麼多,並不是想diss那位保安大哥,而是我突然發現了一個事實:一個人駕馭金錢的能力的高低,最終決定了他財務自由的程度。

3

吃窮人的,是駕馭金錢的格局

我最近看了一則讓人痛心疾首的新聞。

2001年彩票中了500萬的得主孫啟勤,中獎後給自己和三名兄弟姐妹各置辦了一套房產,400萬的獎金轉眼便花費大半。

身邊所有人都把孫啟勤當“財神爺”看,“爽快”的他也因為有了一大筆錢所以來者不拒,甚至連借條都不要。

後來,他的錢花得差不多了,就投注了一個休閒山莊。可是山莊蓋好了,通往山莊的公路卻一直修不好,使得不少“慕名而來”的人望而卻步。

2003年趕上“非典”,孫啟勤損失慘重。投入100多萬,山莊毫無起色,最後只好又回到屌絲世界的買彩票這件事上。

“700万全款买房,那是穷人才做的事”

我想起郭若沫說的一句:金錢的魔力真的不小,它吃遍了全世界的窮人。

其實,錢本身不吃人,吃窮人的是駕馭金錢的格局。

這世界,千百家公司都是從一個幾平米的小房間起步的,但其中只有一家公司叫阿里巴巴;

無數個大學生都當過英語輔導老師,但裡面只有一個人叫做俞敏洪……

他們的區別在哪兒?

這些大牛身上,根深蒂固的特質都是跟錢相關——以融資撬動收益,極度前瞻的思維,永不停歇的思考和付出。

4

像富人那樣思考,你要做到這三點

全款買房是窮人思維,中獎花光也是屌絲特質。那麼,歸根到底富人思維有什麼特質呢?我總結下來就這三點。

花出去每一分錢,都有獨立思考

最近,蘋果公司最小的股東——8歲的達芙妮在股東大會上把巴菲特問倒了!

這個小女孩問的問題針針見血,她說自己成為巴菲特公司的股東兩年了,為什麼巴菲特現在很多投資偏離了早期輕資產的理念。這讓在場的董事會啞口無言,並且“慶幸她還沒滿 9 歲”。

“700万全款买房,那是穷人才做的事”

不得不說,從這個女孩身上看到,財商這件事的本質就是獨立思考。

富人首先不做跟風抄襲的事兒,比如說人家全款買房你就全款,人家為了95折排通宵你也排通宵。

做選擇之前,考慮概率

羅振宇曾經在跨年演講裡面提過一個財商概率遊戲:

如果有兩個按鈕,一個是100%按一下獲得100萬人民幣,另一個是50%按一下獲得1億人民幣,你會按哪個?

“700万全款买房,那是穷人才做的事”

一般人都選前者,但是用概率思維的會這麼做:

以100萬的價錢賣出這個機會,如果對方成功獲得1億,再從中分成50%。前提是,賣給能夠承擔得起那50%失敗風險的人。

“全世界的風險投資家,都是這麼思考的。”羅振宇老師最後這句話,發人深省。

錢不稀缺,目標才稀缺

像前面提到那個保安大哥那樣,有多少錢,就買多大的房子。這就是典型的窮人思考方式。

富人如果要買房,他只思考這房子是不是一定會增值?租出去好不好租?如果答案是肯定的,無論手頭上有多少錢,都可以全力以赴去籌措資源。

沒有借不到的錢,只有不值得買的房。

這就是富人的目標論,優質的有價值的東西才是稀缺的,錢只是個輔助工具。

這年頭,說什麼窮富啊、階級啊之類的話,總會讓人覺得不舒服。

畢竟我們中的大多數,都是沒什麼錢但是卻偏偏有那麼點小野心的人。

看著別人有錢,焦慮;看著飆升的房價,害怕。

但我們可以篤信李嘉誠先生的一句話:

為什麼世界上80%是窮人,20%是富人?因為20%的人做了別人看不懂的事,堅持了80%的人不會堅持的正確選擇。

-THE END-

絕不該錯過的精彩文章:

你的勤奮暴露了你的智商

對不起,我們公司不招35歲的人

世上所有的牛逼,都是被逼出來的

一個人靠不靠譜,看這5件小事

(點擊藍字直接閱讀)

“700万全款买房,那是穷人才做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