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波段下的蟹狀星雲,簡直美翻了!

多波段下的蟹狀星雲,簡直美翻了!

蟹狀星雲

作為查爾斯.梅西耶製作的梅西耶星團星雲表(非彗星天體)第一個記錄的天體, 蟹狀星雲被編號為M1。蟹狀星雲實際上是一顆超新星的遺蹟。公元1054年,地球上的人類目睹了這顆大質量恆星死亡爆炸時擴張的碎片。通過將電磁波譜的數據呈現在可見光波段內,這張華麗的新影像展現了蟹狀星雲在21世紀的樣子。來自太空中的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的數據(X射線波段)、牛頓X射線多鏡望遠鏡的數據(紫外線波段)、哈勃望遠鏡的數據(可見光波段)、斯皮策望遠鏡的數據(紅外波段)分別呈現了紫色、藍色、綠色和黃色的色調。來自甚大陣射電望遠鏡(地面上)的無線電波長數據呈現為紅色。影像中心附近的亮點是一顆一秒鐘自轉30次的中子星,它是蟹狀星雲的脈衝星,是現代天文學家最熟悉的奇異天體。這顆坍縮的恆星遺骸向外輻射強大的電磁波(從長波到短波),就像一個宇宙發電機。蟹狀星雲跨度約12光年,距離地球6500光年,位於金牛座方向。

多波段下的蟹狀星雲,簡直美翻了!

蟹狀星雲(M1,或NGC 1952)位於金牛座ζ星東北面,距地球約6500光年。它是個超新星殘骸,源於一次超新星(天關客星,SN 1054)爆炸。氣體總質量約為太陽的十分之一,直徑六光年,現正以每秒一千公里速度膨漲。星雲中心有一顆直徑約十公里的脈衝星。這超新星爆發後剩下的中子星是在1969年被發現。其自轉週期為33毫秒(即每秒自轉30次)。

多波段下的蟹狀星雲,簡直美翻了!

對蟹狀星雲最早的記錄出自中國的天文學家,公元1054年的七月,中國的一位名叫楊惟德的官員,向皇帝奏報了天空中出現了一顆“客星”。英國的一個天文愛好者(1731年),1771年法國天文學家梅西耶在製作著名的“星雲星團(M)表”時,把第一號的位置,留給了蟹狀星雲,編號為M1。

多波段下的蟹狀星雲,簡直美翻了!

1892年美國天文學家拍下了蟹狀星雲的第一張照片,30年後天文學家在對比蟹狀星雲以往的照片時,發現它在不斷擴張,速度高達1100公里/秒,於是人們便對蟹狀星雲的起源發生了興趣。由於蟹狀星雲擴張的速度非常快,於是天文學家便根據這一速度反過來推算它形成的時間,結果得出一個結論:在900多年前,蟹狀星雲很可能只有一顆恆星的大小。因此1928年美國天文學家哈勃首次把它與超新星拉上了關係,認為蟹狀星雲是公元1054年超新星爆發後留下的遺蹟。

在西方的史料中,沒有找到相關的任何記錄,但在中國的史料中,卻找到了很多有關1054年曾有過超新星劇烈爆發的珍貴記錄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