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孩子成功=讓TA幸福?哈佛大學用七十年的研究證明你錯了

文丨朱逸菲

內容綜合自人民日報

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幸福

但並不是每個家長都知道什麼才算幸福

很多父母在孩子沒出生時

就為他們規劃好了人生之路

讀好學校、學好專業、找好工作

要加倍努力、要成就更多……

然而,按照這一套流程走下來

人就一定可以幸福嗎?

逼孩子成功=讓TA幸福?哈佛大學用七十年的研究證明你錯了

“怎樣才能獲得幸福?”

今天,團長不熬心靈雞湯

而是想用科學的方法為大家分析一下

獲得幸福的決定性因素到底是什麼?

逼孩子成功=讓TA幸福?哈佛大學用七十年的研究證明你錯了

前段時間,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Robert Waldinger在TED大會的演講上介紹了自己接手的一項研究實驗,這項實驗起於1938年,截至他演講時仍未結束……

實驗時間跨度長達70多年,

跟蹤人數超過700人,

而且還要繼續下去……

這個曠日持久的龐大實驗

就是為了找出

什麼樣的人才能幸福?

逼孩子成功=讓TA幸福?哈佛大學用七十年的研究證明你錯了

1938年,時任哈佛大學衛生系主任的阿列·博克教授發現,整個研究界都在關心人為什麼生病、失敗、潦倒,卻沒有人仔細研究人如何才能健康、成功、幸福,於是他提出了一項計劃:追蹤一批人從青少年到人生終結,關注他們的高低轉折,記錄他們的狀態境遇,最終從他們的人生經歷中獲得一個答案:什麼樣的人,最可能獲得幸福?

最初,這個計劃選定的追蹤對象全部是當時哈佛大學的精英本科生。博克認為他們有很強的自制力,通過對他們的跟蹤分析,能夠找到促使這群優秀年輕人獲得人生幸福的各種心理和生理因素。

於是他組織了一支橫跨各領域的科研團隊,成員來自醫學,生理學,人類學、心理學、精神醫學和社會工作等學科,並基於醫學記錄、學業成績和哈佛的推薦,選取了268名學生作為實驗對象。這些年輕人在當時都堪稱是“男神”樣板:他們就讀於美國最好的大學,體格健壯,心理健康,學業優良。

逼孩子成功=讓TA幸福?哈佛大學用七十年的研究證明你錯了

△來自哈佛的精英研究對象

在當時,還有一個名為“格魯克研究”的研究項目。這個項目由哈佛大學教授、波蘭裔美國犯罪學家謝爾頓格魯克主持,不過他的研究對象截然不同,他們是456名出生于波士頓附近貧困家庭的年輕人。他們大部分住在廉租公寓裡,有的家庭甚至連熱水也沒有,受教育程度不高,父母也沒什麼文化。

逼孩子成功=讓TA幸福?哈佛大學用七十年的研究證明你錯了

△另一群身份地位完全不同的研究對象

最終,這兩個研究項目合二為一,研究者們對被選中的724名男性進行全面的追蹤分析,開啟了人類歷史上最漫長的研究之一——The Grant & Glueck Study。

截至目前,這個項目的相關負責人已經更替到了第四代,研究仍在繼續。

逼孩子成功=讓TA幸福?哈佛大學用七十年的研究證明你錯了

在研究過程中,工作人員首先為研究對象做體檢分析,每兩年,這批人都會接到調查問卷,他們需要回答自己身體是否健康,精神是否正常,婚姻質量如何,事業成功失敗,退休後是否幸福等問題,研究者根據他們交還的問卷給他們分級評定。

逼孩子成功=讓TA幸福?哈佛大學用七十年的研究證明你錯了

△研究對象正在接受體檢

在漫長的七十多年中,這七百多名研究對象經歷了二戰、經濟蕭條、經濟復甦、金融海嘯等一系列歷史事件,他們結婚、離婚、升職、當選、失敗、東山再起、一蹶不振……他們有的人身份顯貴,有的人窮困潦倒。甚至連美國前總統肯尼迪也是研究對象之一(不過據說他的相關資料要到2040年才能解封)。

逼孩子成功=讓TA幸福?哈佛大學用七十年的研究證明你錯了

△肯尼迪總統

現如今,這群研究對象還有許多人健在,他們基本都已九十多歲高齡了。70年間,相關負責人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將追訪的資料整理成書籍,作出一些概括性的結論。距今最近的一本,是2012年出版的《Triumphs of Experience》(經驗的勝利)。

逼孩子成功=讓TA幸福?哈佛大學用七十年的研究證明你錯了

在這麼長時間的研究中,研究員們得出了什麼科學結論?Robert教授告訴大家,經過七十多年的研究分析和觀點提煉,哈佛大學研究人員從這七百多名研究對象的人生經歷中總結出一個核心觀點:

獲得幸福的關鍵

就在於擁有良好的社會關係!

逼孩子成功=讓TA幸福?哈佛大學用七十年的研究證明你錯了

不只是家長,團長剛看到這個答案時也有些意外。在傳統觀念裡,幸福人生總是離不開事業成功、家庭和睦,因此很多家長在孩子小時候就開始督促他們努力奮鬥、力爭上游。

為什麼“社會關係”這個因素會成為獲得幸福的關鍵呢?

在這場跨越七十幾年、累積下幾十萬頁訪談資料和醫療記錄的研究中,人們發現:長期“被孤立”、處於孤獨寂寞環境中的人健康更容易受損,而那些跟家人親近、和朋友鄰居之間擁有良好交往的人,往往更快樂、更健康、也更長壽。

這是不是說只要身處人群之中就能獲得幸福呢?一些家長可能覺得,自家孩子絕對不會孤獨,因為他們在家有父母,出門有朋友,建立起良好的社會關係簡直輕而易舉。

其實不然。Robert教授介紹,在社會關係中,質量比數量更為重要。有沒有家長陪伴、朋友多不多等等都不是健康社會關係的決定因素——父母是否恩愛、家庭和不和睦、朋友之間的感情是否真摯……這些才是。

這種說法並不是空洞的雞湯。哈佛研究人員在受訪者中發現,人際關係會作用於人的身體,這在夫妻關係和睦的受訪者身上體現得更為明顯——很多夫妻八十多歲時仍然相愛相伴,因此哪怕身體開始出現各種毛病,依然覺得日子很幸福。而無法信任自己另一半的人,相較於他人早早就開始出現記憶衰退等現象,身體也備受影響。

如果說這些案例更側重於夫妻關係,那麼下面一組數據則會讓家長意識到人際關係對孩子的人生會產生什麼影響。

在實驗中,研究者們發現,當智力達到一定水平之後,一個人金錢上的成功主要取決於他與他人的關係水平。

一個擁有“溫暖人際關係”(warm relationships)的人,在人生的收入頂峰(一般是55到60歲期間)比平均水平的人每年多賺14萬美元;

智力水平在110-115之間的人與150以上的人,在收入上沒有明顯差別;

兒童時代受到良好母愛關懷的人,平均比沒有母親關懷的人,每年多賺87000美元;

孩提時代和母親關係差的人,年老後更有可能換上老年痴呆症;

在職業生涯的後期,一個人兒童時代和母親的關係,與他們的工作效率正相關。

兒童時代受到父愛關懷的人,成年後的焦慮較少。

逼孩子成功=讓TA幸福?哈佛大學用七十年的研究證明你錯了

既然人際關係對人的一生有這麼大的影響,為什麼很多人無法構建起良好的人際關係呢?Robert教授在演講中給出了答案:

逼孩子成功=讓TA幸福?哈佛大學用七十年的研究證明你錯了

(因為)我們總是喜歡走捷徑,找到一種辦法,解決所有問題。人際關係麻煩又複雜,與家人、朋友相處需要努力付出,一點也不高大上,而且需要一輩子投入,無窮無盡。

Robert 教授指出,在這場實驗開始之初,不管貧富,年輕的受訪者們都堅信名望、財富和成就是他們過上好日子的保證,而當他們在晚年回顧一生時,卻往往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大多相似,其實擁有幸福的方法也有相同之處。“怎樣獲得幸福?”面對這個問題,Robert 教授給出了最簡單的方法,那就是——

“別再跟屏幕聊天了,和人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