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十大歷史名人,貢獻卓著,值得尊敬


陳炯明。海豐人,粵系軍事將領,中華民國時期粵系軍閥代表人物之一,主張“聯省自治”,實則要割據稱覇,與孫中山“大一統”的政治綱領不合,被國共討伐後避居香港,協助海外最大的華僑社團組織“洪門致公堂”轉型為“中國致公黨”,並首任該黨總理。

丘東平。海豐人。中國戰地文學的開拓者、著名的革命作家。他的作品具有七月派作家的現實主義風格,充滿對生活的苦難和人的心靈的直視力量。

彭光涵。陸豐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參與擬定“國旗、國徽、 國歌、首都、紀元”方案, 國旗誕生歷史見證人。

彭士祿。海豐人,中國共產黨英烈彭湃之子。中國第一任核潛艇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首批及資深院士,是中國著名的核動力專家,中國核動力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者之一,為中國核動力的研究設計做出了開創性工作。

黃鼎臣。海豐縣人。一生為國的僑黨領袖。學從醫救國革命路,到加入中國共產黨在牢獄艱苦勇鬥爭,再到促使改組致公黨,永遠都是致力為公的楷模,直至死時仍捐獻自己的遺體供醫學研究之用,為祖國的醫療衛生事業作最後一份貢獻。

李霞卿。女,生於1912年,海豐縣人,演員、飛行員。14歲便以李旦旦的藝名從影。 先後在多部影片中出演角色,成為影星,後入瑞士日內瓦康塔納飛行學校學飛行,被譽為“中國第一位女飛行員”,也是中國女子跳傘第一人。

馬思聰。海豐人。中國第一代小提琴音樂作曲家與演奏家,在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上佔有重要地位。1945年抗戰勝利後,先後擔任臺灣交響樂團指揮、廣州藝術音樂系主任、上海中華音樂學校校長、香港中華音樂院院長等。1950年後任中央音樂學院首任院長。他說:我要把每一個音符獻給祖國。

謝非。陸河縣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卓越的黨的工作領導者。在廣東省實施“三個三”工程,推進澳門順利迴歸、推進祖國統一。

鍾敬文。出生於廣東汕尾市公平魚街。他畢生致力於教育事業和民間文學、民俗學的研究和創作工作,貢獻卓著。是我國民俗學家、民間文學大師、現代散文作家。

彭湃。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海豐縣人。1921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初由團轉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10月,在海陸豐地區領導武裝起義後,在今汕尾市建立了海豐、陸豐縣蘇維埃政府。民主革命時期,彭湃開展農民運動,撰寫的《海陸豐農民運動》一書,成為從事農民運動者的必讀書,被毛澤東稱為“農民運動大王”、中國農民運動的領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