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流|朱培華 中歐文化交流的友好歌者

名流|朱培华 中欧文化交流的友好歌者

文 徐忠友

“我長期在歐洲創業,現在又回到祖國發展,經常在歐洲和杭州之間穿梭。我要用自己創作的歌曲,在中歐之間架起一座文化的橋樑,讓兩地之間的文化通過深入交流,吸取其精華為彼此使用,並加深中歐人民之間的友誼,有力推動彼此的合作和事業發展。”這是全國政協會議海外列席代表、歐洲杭州聯誼總會執行會長、歐洲華僑華人社團聯合會執委、盧森堡—中國經濟文化交流協會會長朱培華在前不久說的一段話,同時他還談起了一段與眾不同的人生經歷。

名流|朱培华 中欧文化交流的友好歌者

在盧森堡端盤子的“朱起明”

記得在上世紀90年代初,國內有一部名叫《北京人在紐約》的電視連續劇在中央電視臺等數十家電視臺播出,可以說風靡一時。當朱培華看到這部電視連續劇後,心中真可謂百感交集。

劇中由著名演員姜文主演的男主角、大提琴手王起明和由嚴曉頻主演的妻子郭燕,雙雙放棄掉在國內的不錯工作,遠渡重洋前往美國紐約,在由王姬飾演老闆娘的一家名為“湘院樓”的中餐館打工,無論是用拉琴的手泡在熱水中洗碗,受盡同事的白眼甚至欺負,還是住在雜亂的地下室裡,過著非常緊巴的生活,朱培華頗有感觸地說:“劇中的有些經歷我也有過。”

朱培華年少時就喜愛音樂,中學畢業後便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考進上海音樂學院,併成為我國著名作曲家施光南先生的得意門生。在1984年全國風光歌曲比賽中,7個一等獎作品裡有4個是他創作的。大學畢業後,他被分配到浙江歌舞團(現為浙江歌舞劇院)創作室從事作曲工作。

1988年,他為追隨先前出國的妻子步伐,依依不捨地告別了美麗的杭州西子湖,拖著沉重的行李箱,去“歐洲的橋頭堡”盧森堡與妻子團聚。沒想到他用3個月的工資換了45馬克出國時,先是送給朋友一個5馬克的硬幣。在德國杜塞爾道夫機場,因為行李超重,又被罰了20馬克。當他真正踏上盧森堡的土地時,口袋裡僅剩20馬克,心裡一下緊張起來。

生活是很現實的,每一天都要吃飯,必須先找一份工作做。可人生地不熟,也沒有當地文藝團體要他去作曲。朱培華接下來的人生經歷,就像電視連續劇《北京人在紐約》裡揹著大提琴來到紐約的王起明一樣,年輕的音樂家“為了五斗米折腰”,他只好在盧森堡一家不大的中餐館端起了盤子。

說到在餐館打工的經歷,可以用“精疲力盡”4個字來形容,朱培華每天從上午幹到深夜,只能在凌晨睡幾個小時,有時幹得腰都直不起來。剛到歐洲時,朱培華還以作曲家自居,有一次他不小心打碎了一隻盤子時,竟被老闆辱罵為“豬腦袋”,這讓他真的既生氣又無地自容,身心受到了傷害。原來生性樂觀、酷愛音樂的朱培華直言:“那段時間,我甚至不敢聽任何音樂,有時還會獨自躲在家中房間裡哭。”

當時,朱培華心裡真是挺後悔的:想想自己在浙江歌舞團時,每天坐在環境不錯的創作室裡,手中拿著輕巧的筆,在白紙上描繪著小蝌蚪般的“五線譜”,除了動腦筋,工作還是比較輕鬆。每次創作出來的樂曲,交給團裡的演奏員們演奏,心裡挺有成就感。而到歐洲這個所謂發達的地方,卻要放下創作音樂的筆,去給人家端盤子、洗盤子,有時還要受到老闆的斥責,他心裡的失落感真是太強烈了。

“當時我也曾想到回國,但中國人的文化有愛面子的元素,當年是我自己主動申請出國,手續都辦了,你再想回到浙江歌舞團就不太可能了,即使人家還要我,我自己也不好意思。再說你也不是衣錦還鄉,這樣空手而歸,在親友面前也交代不過去,自然無顏回國見杭州父老。因此,在那裡跌倒了我就要在那裡站起來!”巨大的刺激也讓朱培華如醍醐灌頂,他很快就認識到:只有面對現實,暫時放下作曲家的架子和他酷愛的音樂,一切從頭做起,努力改變不利處境,將來定會翻身,並能重圓心中的“音樂夢”。

隨後,朱培華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他從原來的心中失落和工作被動,變成了主動積極工作,就像影視劇中勤快熱情的“店小二”,很快他就變成了這家中餐館最好的跑堂,待客熱情周到,盤子洗得乾乾淨淨;甚至連他沖洗出來的廁所,也十分清潔明亮。

功夫不負有心人,朱培華每天在中餐館長達15個小時的超負荷工作中,通過細緻觀察和具體操作,迅速摸清了中餐館的經營門道,還學會了進貨、炒菜。多年後,他就用打工掙來的錢,在盧森堡開起了自己的中餐館。

熟悉中國文化的朱培華還別出心裁地購進兩個2.5米高的陶瓷大花瓶,擺在飯店門口,其中一個上面彩繪中國山水,另一個彩繪盧森堡的阿道爾夫大橋和盧森堡大公館,這中西文化“合璧”,相映成趣。與此同時,他還在中餐館掛起中國結和紅燈籠,再擺一些歐洲時尚的文化藝術品,烘托出中歐文化的元素,很快就產生了文化的吸引力。許多客人來他中餐館就餐的另一個節目,就是為了與他和這些中歐文化藝術品合影留念,這使他的中餐館顧客盈門,生意興隆。

名流|朱培华 中欧文化交流的友好歌者

朱培華作曲的《九月桂花香》

為杭州G20峰會創作歌曲

身為一位僑居在歐洲土地上的華僑,心中酷愛音樂的朱培華一直想盡快融入歐洲的主流社會文化之中。然而,儘管他開出了自己的中餐館,但在每天購菜、洗菜、炒菜,接待顧客、記賬算賬這樣繁忙的工作環境中,他仍然沒機會接觸和融入當地主流社會的核心文化中。

在世界地圖上查找,盧森堡只是很小的一個點,面積不到2600平方公里,且在地理位置上被德國、法國、比利時圍在其中。全國人口只有50多萬,相當於國內的一個縣級市。然而,就是這麼一個袖珍內陸國,在歐洲卻是與倫敦、法蘭克福齊名的金融中心之一,被視作進入歐盟的“橋頭堡”。幾年後,朱培華從這裡起步,把生意做到了德國,並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發生後,收購了一家自己參股的公司,並擔任董事長,家裡的生活條件已相當不錯了。

身為一位曾經的作曲家,朱培華對音樂有著非常深的情懷,想到曾經自己最初為了五斗米而折腰,後來又忙於中餐館和保健公司的經營,沒時間創作音樂,不免有些不甘心。音樂就像一個感情很深的戀人,他還時刻會想起。

進入新世紀後,朱培華便選擇將工作重心漸漸轉向國內。因為一方面,他的“根在中國”,並看到祖國在改革開放後,特別是進入新世紀各方面出現了日新月異的快速變化,國內的商機無限;而另一方面,中國的文化歷史悠久,中國的歌曲特別是歌詞跟西方比,內涵是最豐富的。如果把西方音樂與中國的歌詞優勢交融到一塊,就能創造出天籟般的歌曲。

2013年底,朱培華帶著音樂夢想回到杭州,重啟了音樂之夢,並期望用音樂來回報家鄉。他充滿深情地說:“雖然我出國20多年了,但我對杭州這片故土一直抱著一份愧疚之情。我是喝著錢塘江和西湖的水長大的,家鄉的親人、師長為培養我花了不少人力物力,我希望我能用音樂創作反哺故鄉,唱響浙江故事。”

故鄉很快把機會擺到了朱培華這位海外遊子的面前,2015年11月16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土耳其舉行的G20峰會上宣佈:2016年中國杭州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一次峰會主題確定為“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杭州一下成了全世界關注的焦點。

身為杭州人,朱培華明白杭州是一個非常美麗、歷史文化底蘊深厚,但又充滿現代時尚的城市。但在有些時候,外國友人談及中國,只認識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卻較少談起杭州。到了G20杭州峰會開幕那天,全世界都會朝著杭州這座城市看,這是杭州向全球宣傳自己的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我能不能為在家鄉召開的G20峰會創作一首歌曲?”一個念想很快出現在朱培華的心中。於是他推掉一些經營性的工作,把精力集中到音樂創作上。因為G20杭州峰會是在2016年9月4日至5日在杭州舉行,他想用什麼來表現杭州當時的風情呢,經過深思熟慮後,他把目標放在桂花上面,因為桂花是杭州的市花,清香中富有高雅,而且G20峰會是在桂花飄香的季節召開的,彼此在時間非常相吻合,真可謂有異曲同工之妙。於是,他決定與詞作者竺泉合作一首《九月杭州桂花香》,向G20峰會獻上一份厚禮。

為了把這首歌曲創作完美,朱培華經歷了數月幾近苛刻的創作過程。他前後花了四五個月譜曲,創作了20多稿都被自己推翻,最終才創作出自己感到滿意的作品。由他與竺泉合作的《九月杭州桂花香》這首歌曲,包含他的各種巧妙構思,融入了浙江地域歷史文化,開篇就能聽到由遠及近、由近及遠的越音引子,因為杭州是吳越之地,越劇是吳越之音;副歌部分,又加入了西方交響樂合奏,因為G20是世界的,G20的嘉賓是世界的,G20的音樂也是世界的……

名流|朱培华 中欧文化交流的友好歌者

朱培華在第四屆世界浙商文化論壇主席臺上

《勞動托起中國夢》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夢”,也激活了朱培華心中的“音樂夢”。音樂是心靈的旋律。對朱培華這一代老華僑來說,正是勞動托起他們的幸福夢。

2016年5月1日晚,當五月的鮮花開遍祖國大地,由朱培華作曲和楊曉光、戴震華作詞的《勞動托起中國夢》歌曲,在由中華全國總工會和中央電視臺聯合主辦的“中國夢·勞動美”——2016年“五一”國際勞動節“心連心”演出特別節目中被唱響,並在央視綜藝頻道黃金時間段播出,為億萬觀眾展示了全國各條戰線的勞動者用勞動托起中國夢的壯美詩篇。

說起這首歌曲的創作緣由,那是浙江省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戴震華在2015年,赴京參加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表彰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大會時,親耳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勞模精神和勞動精神做出的全新闡述和高度評價,並提出要“讓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蔚然成風”。他當時心情真是太激動了,回到杭州,即刻找到朋友楊曉光、朱培華商量:“目前全國還沒有一首以‘勞動托起中國夢’傳唱的主題歌,我們為何不試試?”於是,他們就開始了歌曲《勞動托起中國夢》的創作。經過數月辛勞拿出初稿後,他們經過一次次修改、一次次傾聽專家意見,終於創作成功,並使整首歌豪邁、歡悅,傳遞出勞動者萬眾一心的追夢激情。

“中國夢,幸福夢,富強夢,實現夢想靠勞動;中國夢,你的夢,我的夢,共同築起中國夢……”這次演出活動,除了在北京設立主會場,還另外設立了南北兩個分會場,其中南方分會場的阿里巴巴代表中國智慧,北方中國中車集團則代表中國速度。因此,這首《勞動托起中國夢》,一夜間唱響了祖國的大江南北,紅透了音樂圈。

“中華五千年,崇尚是勞動,雙手創奇蹟,燈火萬家紅,我們要弘揚民族的傳統,攜手去創造明天的光榮……”為了這首歌曲,朱培華、楊曉光和戴震華也創造性地勞動了大半年時間。他們在創作中深刻地感悟到:當今領跑新時代的楷模,都是勇於創新的勞動者,勞動者是最光榮的,他們要用自己的歌聲來頌揚勞動者。因為只有通過廣大勞動者的勤奮勞動,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夢!這是朱培華、楊曉光、戴震華對《勞動托起中國夢》的最好詮釋,如果能讓自己的作品留傳在歷史的回聲裡,或是刻錄在幾代受眾們的記憶裡,他們的生命將隨同作品一起獲得永生。

名流|朱培华 中欧文化交流的友好歌者

朱培華在“春之光”演出活動現場

對此,有專家評論說:“《勞動托起中國夢》,作為我國新時期湧現出來的優秀歌曲,以其鮮明的時代特徵、深刻的文化內涵與豐厚的審美價值而被人們所傳唱,而詞曲的藝術成就將對我國的歌曲藝術事業產生積極的影響。”

2017年4月24日晚上,由杭州文廣集團等單位舉辦的“把愛唱給你聽——《家國情·赤子心》朱培華、楊曉光作品音樂會”,在杭州劇院拉開帷幕。著名歌唱家佟鐵鑫、呂薇、曹芙嘉、嚴聖民、鄭培欽及青年歌手吳曉芳、金瑤、陳盼盼等演職員,聯手亞洲愛樂樂團、浙江歌舞劇院合唱團、杭州愛樂樂團等文藝單位,傾情演繹了《西湖春天》等14首歌曲,引來了觀眾們一陣又一陣熱烈的掌聲。

縱觀整臺音樂會,全面展示了朱培華、楊曉光兩位好朋友3年來創作的歌曲和詩詞:節目中既有歌頌祖國、讚美浙江的配樂詩篇,也有緬懷革命先烈的抒情歌曲,他們用優美壯麗、委婉動人的江南文化藝術風格給予了最好詮釋,無論是從《錢江潮湧》《愛的港灣》《蘭花吟》到《最愛你清清的浙江》《你的那雙眼睛》《那一片紅土地》,還是充滿鄉情的《富春江》《故鄉的蓮》《愛滿人間》,無不給人一種美的享受、情的激勵、心的啟迪,許多專家和觀眾紛紛給予好評。

杭州是一片富有文化內涵的熱土,朱培華回到故鄉後,近年來音樂佳作頻頻推出,他創作的《青玉案·元夕》是紀錄片《南宋》的主題曲,這首旋律委婉、如泣如訴的歌曲在上網短短一週內,網絡點擊量就超過1000多萬人次。還有《人間天堂樓外樓》等,深受歡迎。

名流|朱培华 中欧文化交流的友好歌者名流|朱培华 中欧文化交流的友好歌者

中華兒女

家國天下,民族脊樑

長按二維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