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端午!有關端午節的“真相”,你知道幾個?

今日端午!有关端午节的“真相”,你知道几个?

為什麼不說“端午快樂”?

“現在才弄清楚,祝親朋好友‘端午節快樂’是不恰當的,好比清明節,沒誰祝誰快樂的……”網民“陽光youth曉敏”說。

為什麼呢?復旦大學民俗學教授鄭土有說,端午節即農曆五月初五,是夏季(午月)開端,古人形容此間“惡月惡日”“五毒盡出”,所以才有種種求平安、禳解災異的習俗。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所以要十分小心。

在這一天,通常是一吃、二拴、三採。一是吃“五黃”,即名稱中帶有黃字的食物,寓意“青黃不接”的時候“接起來”;也有飲雄黃酒的習俗,古語曰“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二是要拴葫蘆、掃把,掛五毒圖。三是採艾蒿,把整棵艾蒿插在門上。民間還有給孩子戴五彩繩、掛小辣椒、穿老虎鞋,在孩子頭上寫“王”字等習俗。都有驅除災害、瘟疫,求安康、吉祥的意思在裡面。

今日端午!有关端午节的“真相”,你知道几个?

從這個角度說,端午節可謂古代祛病防疫的重要節點,類似於今天的“公共衛生日”。因此,說“端午祥瑞”“端午安康”,顯然就貼切得多。

端午節到底為了紀念誰?

據悉,端午節的別稱已多達二十多種,端陽節、重五節、菖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其中最著名的,自然是紀念屈原日。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端午節因屈原之死而有了濃烈的悲壯色彩和“祭祀”風俗。其實,它也是另一位古代英雄伍子胥的紀念日。

浙江工業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馬曉坤說,當年吳王夫差罔顧輔臣伍子胥諫言,反而聽信奸臣挑唆,賜其自殺,並於五月五日將其屍體投入江中。由此,伍子胥成為民眾在這天必須追思的冤魂。

在南方一些地區,端午還有“盡孝日”的意思。馬曉坤說,東漢年間,十四歲的曹娥小姐因父親溺江而亡,沿江哭尋,因不見屍首而投江自盡。父女倆的屍體在五月初五那天浮起,曹娥的兩手竟從背後抱住父屍。因此,曹娥被譽為“孝女”典範,被鄉民所懷念。

同時,端午也是古老的亡靈紀念日之一。同濟大學文化批評研究中心教授朱大可說,世人要在這天悼念那些不安的鬼魂,祈求它們離去。這個亡靈紀念日後因佛教傳入而發生位移,被七月十五的盂蘭盆節替代。

“端午的初始功能,在歲月侵蝕中變得曖昧不清,只有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草、石榴和胡蒜等的祛邪風俗,還約略暗示著它與鬼魂的關聯。”朱大可說,菖蒲葉片狀如寶劍,方士們稱其為“水劍”,後又引申為“蒲劍”,據說可斬各種妖魔鬼怪。

今日端午!有关端午节的“真相”,你知道几个?

“(民眾)一方面小心翼翼地勸慰冤死的亡靈,一方面又大張旗鼓地驅除惡鬼,這種方式構成了端午習俗的真正母題。”朱大可說。

端午“南賽龍舟”,北做甚?

南方許多地區,都有端午龍舟競渡的習俗。吼一聲,鑼鼓喧天;划一槳,歡呼雷動;彩旗飄舞綵球騰空,鞭炮齊鳴喜慶熱烈……

那麼,北方人民在端午會做什麼呢?民俗專家說,在北方,端午射柳、鬥草、打馬球,同樣十分富有運動精神。

什麼是射柳?明朝有人曾記載了一種射柳的“玩法”——將鴿子放在葫蘆裡,然後將葫蘆高掛於柳樹上,彎弓射中葫蘆,鴿子飛出,以飛鴿飛的高度來判定勝負。

據悉,射柳是可以從清明節一直“玩”到端午節的經典項目。連明朝永樂皇帝都對此念念不忘,在《宸垣積略》中寫道:“明永樂十一年五月癸末端午節,車駕幸東苑,觀擊球射柳……十四年端午節亦幸焉”。

今日端午!有关端午节的“真相”,你知道几个?

小朋友們則以“鬥草”為樂了,說白了就是“拔草根兒”。把堅韌的草根或者葉根,交叉相勾,然後同時拉扯,看誰的根更粗長……關於鬥草,白居易寫過《觀兒戲》:“弄塵復鬥草,盡日樂嬉嬉。”

“當你以為端午假期是‘睡覺節’的時候,當你準備咬下浸滿香味的糯米五花肉、以為端午是‘吃粽子節’的時候,先出去運動一下吧!”網友“斌卡”說。

吃粽子是為紀念屈原嗎?

吃粽子顯然不只為了紀念屈原。專家解讀,“粽子”,又稱“角黍”“筒粽”,由粽葉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早在春秋時期就已出現。到了晉代,粽子成為端午節的節慶食物。南北朝時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著人們在夏至要吃粽子的習俗。

承載著家國情懷、融入了真情實感、從歷史長河中走過來的“粽子”,味道也越發豐厚起來,成為人們紀念和懷念的重要載體。

今日端午!有关端午节的“真相”,你知道几个?

如此看,說端午節是“粽子節”,其實也無不可。

“小時候的端午節,我媽會早早煮好粽子,拿塑料袋包好,放到我的書包裡,讓我在課間的時候吃。端午節過完,粽子多的可以吃一週。”網友“廖曉橙”說:“而現在,端午節,只是一通電話,一條短信。離家在外吃的粽子啊,永遠比不上家裡媽媽包的粽子呢。”

鮮肉粽、蜜棗粽......東南西北各種粽子,總有一款適合你~

今日端午!有关端午节的“真相”,你知道几个?

提示:

粽子雖好吃,但不能亂吃,還得注意這些:

①避免吃涼的粽子,最好加熱後再吃。未經過真空處理的粽子,保質期較短,最好在4天內吃完。

②要控制好食用量,粽子應作為主食而不是零食。一個普通的肉粽,熱量約400卡路里,且粽子黏度高、不易消化,一天最好不要吃超過3個。

③有高血脂、腸胃病、膽結石、膽囊炎和胰腺炎的人,最好不要吃肉粽、蛋黃粽等脂肪、膽固醇含量過高的粽子,可少量食用豆沙粽、小棗粽、南瓜粽等。

今日端午!有关端午节的“真相”,你知道几个?

④高血糖人群要少吃甜粽,尤其要避免蘸白糖的吃法,因為蒸熟的糯米是高血糖指數的食物,可少量食用雜糧粽或八寶粽。

⑥吃粽子時可搭配青菜和水果沙拉。尤其是消化能力較差的老人和小孩,不能吃得太急。

⑦睡前兩小時最好別吃粽子,吃粽子後不要吃西瓜等含水分多的瓜果,以免造成腹瀉或腹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