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甌書香飄萬家,翰林文化代代傳

金甌書香飄萬家,翰林文化代代傳

金甌書香飄萬家,翰林文化代代傳

嶺南的六月,清風習習。走進南海區西樵鎮上金甌社區的松塘村,一口面積幾十畝的大池塘裡荷葉田田,沿池塘而建的是一排排古建築——宗祠、故居、書社、私塾……村裡最大的區氏大宗祠前,200多平方米的進士功名堂上安放著眾多明清時期遺留下的功名碑,無聲地向世人訴說著這條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的“威水史”。

金甌書香飄萬家,翰林文化代代傳

▲松塘村

金甌書香飄萬家,翰林文化代代傳

▲松塘村傳統翰林文化

松塘村是上金甌社區所轄的8個自然村之一,因在明清兩個朝代至少走出20多位進士和舉人,其中4人進入翰林院,被譽為“翰林村”。近年來,上金甌社區傳承和深挖松塘村傳統翰林文化,以點帶面,內外兼修,推動整個社區打造“書香金甌翰林文化”美麗文明村居品牌。不僅村民的文化意識和文明素質逐步增強,每年僅松塘村就迎接八方來客30多萬人。

金甌書香飄萬家,翰林文化代代傳

▲松塘村

“每年松塘村還會拿出獎學金獎勵學子”,上金甌社區黨委委員區國敏說,今年社區推出“上金甌文化年”,包括曬出家訓·培育家風、氤氳書香·潤澤金甌、翰林風情·傳千百家等四大部分20多場活動。“我們就是希望以文化薰陶村民、凝聚村民、塑造村民,弘揚‘尊師重道,讀書積德’翰林文化的精髓,鑄就上金甌的文化性格,並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開來。”

金甌書香飄萬家,翰林文化代代傳

▲松塘村

對傳統文化的不斷挖掘,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上金甌社區居民,成為其發展的靈魂和原動力。

“我們村有句古訓‘家有兩鬥糠,送兒上學堂。’雖然自己窮,但要有骨氣。”在首屆“金甌好家風”文明家庭頒獎晚會上,當選“尊師重教”好家風家庭的村民錢潔英眼光泛淚地說。痛失丈夫,沒有讓這個堅強的女人放棄讓女兒讀書,信念反而愈發堅定。現在女兒區然雯已經在澳洲莫納士大學攻讀博士後。

金甌書香飄萬家,翰林文化代代傳

▲松塘村

同樣是單親媽媽,村民韋燕杏用弱小的肩膀用心教育三個子女:區炳聰2015年獲得理財師資格證和保險從業資格證;區炳明獲得2015-2016年度揚州大學博士生國家獎學金,後獲國家公派出國資格; 區婉妮獲得國家司法考試資格證,2015年獲得律師資格證。

漫步在上金甌的大街小巷,每個自然村的入口都設計了展現書香翰林風格的建築裝飾,新建的村屋大多都是濃濃嶺南風情的水磨青磚,連垃圾桶都是仿古的。“以前不遠處有個大陶瓷廠,我理髮店一天搞好多次衛生還是一層灰,現在你看,我們公路兩旁綠化和建築多美!”四川人丁小洋在上金甌社區紮根13年,已經深深地愛上了這片文明的土壤。每年孔子誕,她9歲的女兒都會踴躍參與祭孔節目,尊師重教、讀書積德的上金甌文化內涵已經刻在她小小的心靈裡。

金甌書香飄萬家,翰林文化代代傳

金甌書香飄萬家,翰林文化代代傳

金甌書香飄萬家,翰林文化代代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