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陰陽風水經驗論

古代陰陽風水經驗論

古代陰陽風水經驗論

地理作法,極為活變,古人所謂:望勢尋龍易,登山點穴難。又謂:三年尋龍十年點穴。這是說明尋山工夫,三年已足,點穴工夫,非十年不能。為什麼點穴工夫,那麼困難?是否古人過甚其詞,大言欺人。

風水中穴的意象

風水論穴,亦屬譬喻:蓋猶人身之穴,取義至精。選穴方法謂穴法,須總體權衡龍法、砂法、水法,故有謂:

穴者,山水相交,陰陽融凝,情之所鍾處也。就穴法而論,穴的選擇,關鍵在於“內氣萌生,外氣成形,內外

相乘,風水自成”。即內氣萌生,言穴暖而生萬物也,外氣成形,言山川融結而成形象也。生氣萌於內,形象

成於外,實相乘也。就是說:城市或其它建築物選址的落腳點,應在龍、砂、水重重關攔,內斂向心的圍閤中

。這種格局,即今之所謂場所,一方面能倚周圍山川拱抱,以阻御風砂,迎納陽光,陰陽和合,形成良好生態

小氣侯,另一方面,龍、砂、水種種景觀意象,皆鍾情在穴中,賦予人最豐富的感受,得到遊目騁懷的心性

寄抱。所謂穴不虛立,必有所倚,以龍證穴,以砂證穴,以水證穴,因形擬穴,全其天工,依其環護,務全其

自然之勢,期無違於環護之妙而止耳,乃至“如畫工丹青妙手,須是幾處濃,幾處淡,彼此掩映,方成佳景

”等等,皆說明穴的選擇,實際應是山水的選擇,即龍、砂、水選擇的綜合權衡。以人身之穴比喻:穴本含點

的意義,再引伸為龍脈止聚、砂山纏護、川漵瀠回,衝陽和陰,土厚水深,鬱草茂林之一區,所以穴法又稱此

大格局“區穴”,更常以明堂、堂局諸語代稱,又取義穴為區穴、明堂、堂局的核心。即:明則取義於照臨而

忌塞,堂則取義中正忌偏。風水明堂朝向,即前朱雀起舞,後有玄武垂頭,左有青龍蜿蜒,右有白虎馴俯,形

來勢止,前親後倚,賓主相登,左右相稱的圍合格局的朝向。權衡四面山水格局,即龍、砂、水格局,擇定明

堂及穴位,裁成南向為正、居中為尊、四至山水環抱有情的種種意象,尚有賴風水選擇“山向”,即組織明堂

的縱軸線,後對來龍,前向案山。山向選擇最重朝案,尤其是秀應之山,以秀應之砂在左,則穴宜向左,秀應

之砂在右,則穴宜向右,必以近案有情為主。以前後照應的縱軸線為準並左右權衡,俾使左崇而右實,右勝而

左殷。即左右虛實相稱,再組織橫軸線得十字相交,謂天心十道處,乃為穴位所在。以穴法而論,定山向及穴

位後,尚須開挖驗土之探井,在天十道之處或穴位上所挖者,概稱金井。相穴之土以定穴之吉凶、優劣、好壞。

九星與山水形巒配合

玄空學推斷陽宅吉凶的一個主要原則是形理兼顧。形理兼顧始終貫穿著整個推斷操作的過程。形與理即是指飛

星盤理氣與形巒,而兼顧之意則是指理氣與形巒(形法)要根據玄空學相關的法則,二者都要互相配合,在學

習形理如何相兼顧的時候一定要了解玄空學中的一個最基本的知識,就是“山”與“水”的概念。

“山”從廣義上來說高一寸即為山,如房屋、高層建築物、山丘,電線杆、發射塔等即可視為“山”。居室內

電視櫃、寫字檯、飯桌、臥床等也是山的表現,“山”還可以從靜態不動的事物這一方面去理解。

“水”從廣義上來說低一寸即為水,在外部環境來說河流、天橋、道路、停車場、湖泊等即可視為“水”,居

室內的門、通路、飲水器、魚缸也是水,水在玄空學內的涵義即是流動的、動態的形式或物。

而在某個方位山水的出現將增強或減弱這種作用。具體而言,如果在某個方位出現山,如果這個方位山星為生、旺星,則這個山起到增吉作用,如果山星為死、煞星,則這個山起到增兇作用。也就是說山的出現對山星吉凶起到放大作用。如果在某個方位出現水,如果這個方位向星為生、旺星,則這個水到增吉作用,如果向星為死、煞星,則這個水起到增兇作用。也就是說水的出現對向星吉凶起到放大作用。

瞭解玄空學的山與水的概念後及山與水對山星向星吉凶的影響後,就要來闡述理氣與形巒即山、水的配合關係,即“形理兼顧”之道。玄空學中形理兼顧是指理氣飛星盤的格局與形巒山水間相配合,主要是看山、向二盤當運旺星飛到處,是否有山水配合。具體來言,當理氣飛星盤中山盤當運的旺星飛到處,宜見有形態良好山形來承氣,此即為山盤形理兼顧,城市中“山形”即指高樓大廈或其他類型的建築物,如此山盤當運旺星飛到處宮位見山形,即是玄空學所謂的山星到山之局,主旺丁貴。

而星盤中向盤中當運旺星飛到宮位,宜見有情水路或馬路環抱,此即為向盤“形巒兼顧”,城市中“水路”指道路、馬路、天橋,停車場。如此向盤當運旺星飛到宮位,外見水路,即是玄空學所謂的“水星到水”之局主旺財祿。

但若星盤中山盤當運旺星飛到處,無山形承氣而有水路的情況下,此即為山盤“形理互背”即是玄空學中術語所謂的“山星下水”之局,主敗丁貴。

當星盤向盤當運旺星飛到處,無水路承氣而見山形逼壓的情況下,此即向盤“形理互背”,即是玄空學所謂的“水星上山”之局,主敗財祿。

在“玄空學”內“山星到山”旺人丁;“水星到山”則旺財;“山星下水”敗人丁;“水星上山”則敗財祿,這是一個最基本的推斷原則,地師一定要掌握。

陰陽風水

經書說:陰宅風水的穴有三吉,葬地有六兇。藏神合塑,神迎鬼避,是一吉。陰陽沖和,五土四備,是二吉。目力巧,工力具備,趨全避缺,增高益下,是三吉。陰差陽錯,互不調和,是一兇;葬時不宜,是二兇;力小圖大,是三兇;恁恃福力,是四凶;僭上逼下,是五兇;變應怪變,是六兇。經書說:吉穴而兇葬,如同棄屍骨,遠勢低而近形高,前面有山谷後面有山岡,是龍首藏身之地。龍形中,葬在龍鼻龍額為吉,葬在龍角龍目為兇,葬在龍耳大吉,葬在龍唇大凶。葬在脈氣聚集的龍腹大吉。如果人為鑿穿,傷及龍脈,那就不只是本身葬山生兇,而且朝山也不能作穴場。否則報應即刻出現。葬山之法,象在山谷中呼喊,回聲立即傳出。這是說葬吉地和凶地所招來的福和禍非常迅速。

一、陰宅風水的剛柔論

《易經》曰:立天之道曰陰陽。邵氏曰:立地之道,剛柔盡矣。故地理之要,莫過於剛與柔。剛柔者,是指其體質也。天地之始,雖如漾沙之勢,沒有山川可言,然而,既然有風、氣相互摩擦,水、土相互振盪,所以只有剛的才能生存,柔的則被淘汰,於是才有了山川之形。山體剛的則用柔,故高聳而凝定;水體柔則用剛,故卑下而行。另又剛中有柔,柔中有剛。邵氏以水為太柔,火為太剛,土為少柔,石為少剛,這就是地的四象。水為人身的血,故為太柔;火為人身之氣,故為太剛;土為人身之肉,故為少柔;石為人身之骨,故為少剛。水、火、土、石合而為地,有如血、氣、骨、肉合之為人,也同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是同樣道理。若細推之,風涸燥者皆剛,夷坦者皆柔。但是,涸燥之中有夷坦,夷坦之中有涸燥,這就是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凡強急者皆剛,緩弱者皆柔,然強急之中有緩弱,緩弱之中有強急。自此以往,盡推無窮,知者觀之,思過半矣。

二、陰宅風水的動靜論

風水的動靜,動靜者,便是其變通也。大凡天下之理,均欲動中求靜,靜中求靜,不欲靜愈靜,動愈動。古語云:水本動,欲其靜;山本靜,欲其動。這乃至理之言也!所山以靜為常,是叫無動,動則成龍也;水以動為常,是叫無靜,靜則結吉地也。所以成龍的山,一定踴躍翔舞,結地的水,必定是灣環悠揚。如果是偃硬側勒,衝激牽射,則動不離動,靜不離靜,山水便不融結也。但是一靜一動,互相循環,山也有動極而靜,水也有靜極而動,不可執一而論,全在於融化之妙。

三、陰宅風水的聚散論

風水的聚散,聚散者,言其形勢也。歷觀古人之葬,大部分墓穴奇怪。並不是喜歡怪也,皆因得山水之正,所以怪穴不為怪也。令人於大聚之中,或拘於形穴而不葬矣。所以便有形勢之聚散,有穴中之聚散。大勢的聚散見乎遠,穴中之聚散見乎近,是二者有相須之道也。

四、陰宅風水的向背論

風水的向背,向背者,言其情性也。地理與人事不遠,人的情性也不一樣,而向背的道理卻非常清楚。向我的,必有周旋相與之意,其揹我的,必有厭棄不顧的形態,雖可以暫時矯飾,但其真實的自然形態是不可能掩飾的。故觀地察地必須看其情的向背。向的不難見,凡相對如君臣,相待同賓主,相親相愛象兄弟骨肉,這些都為向之情也。背者也不難見,凡相視如仇敵,相拋象路人,相忌同嫉冤逆寇,這些都為背之情也。察形貌的真偽,察其情性者得其真,向背的道理明白了,吉凶禍福也就顯而易見了。所以有人曾稱地理之要,不過是山水的向背而己。

五、陰宅風水的雌雄論

風水的雌雄,雌雄者,言其配合也。所謂孤陰不生,獨陽不成,天下之物,講究的是配對。地理學家用雌雄來比擬,即同相互對待的道理。如何言之?山屬陰,水屬陽,故山水相對有雌雄,而山與水之中又各有雌雄。陽龍取陰穴,陰龍取陽穴,這就是龍穴之間的雌雄;陽山取陰為對,陰山取陽為對,這是主客之間的雌雄也。若其地融結,則雌雄必合,龍穴砂水左右主客必然相互登對,若單雄單雌,不相互登對,雖然結地,一定不是真吉地。經曰:雌雄相喜,天地交通。又曰:雌雄不顧不勞看。古人多以此為妙,然而也是天地自然之理也。

六、陰宅風水的強弱論

風水的強弱,強弱者,言其稟氣也。夫天下之理,中而己矣。太剛則折,故須柔以濟之;太柔則弱,故須剛以濟之;剛柔相濟,則中道得矣。論地理者,必須察其稟氣,稟氣偏於柔,則其性緩,稟氣偏於剛,則其性急。稟剛的性急,擇穴宜於緩處,若複穴於強急之處,則必有絕宗之禍。稟柔性緩,擇穴則宜於急處,若擇穴於弱緩之處,則必有冷退之患。強來強下則傷龍,弱來弱下則脫脈,故立穴之法,大概欲得酌中恰好的道理,不得倚於一偏,若偏則生出病來。然非權衡有定,則亦未易語也。

七、陰宅風水的順逆論

風水的順逆,順逆者,言其去來也。其來的如何?水的所發處,山的所起之地。其去的又如何?水的趨向,山的止處。知來去而知順逆者有矣,不知來去而知順逆的,沒有。夫順逆二路,如盲似聾,自非灼然有見,鮮不以逆為順,以順者為逆矣。要知順山順水者,順也,所謂來處來者是也。逆山逆水者,逆也,所謂去處去者是也。立穴之法,要順中取逆,逆中取順,這一道理,不可易改。若推而廣之,則脈有順逆,龍有順逆。順龍之穴結必逆,逆龍之穴結必順,這就是山川的自然形勢。大凡論順逆者,要知山川的大勢,默定於數里之外,而後推順逆於咫尺微茫之間,否則黑白混淆,以逆為順,以順為逆。

八、陰宅風水的生死論

風水的生死,生死者,言其取捨也。夫千里的來龍,只不過一席之地,如果不是生死之別,則有什麼可抉擇的!生死的說法不是單邊的,大凡有氣的為生,無氣的則為死;脈活動的為生,粗硬不動的為死;龍勢推左則左為生,右為死;龍勢推右則右為生,左為死;又有瘦中取肉,則瘦處死而肉死生;飽中取飢,則飢處生而飽處死,如此種種,均應細推之。生則可取,死則捨棄,取捨明後穴法則定,穴法定後則禍福應。如果碰到生死難辨的,取捨不當,則是造化弄人也。

九、陰宅風水的微著論

風水的微著,微著者,言其氣脈也。夫氣元形者也,屬乎陽,脈有形者也,屬乎陰,陽清陰濁,故氣微而脈著。然氣不自成,必依脈而立,脈不自為,必因氣而成,蓋有脈而無氣者有矣,未有無脈而有氣者也。經曰:氣乘風散,脈遇水止。無脈無氣者,水害之也,有脈無氣者,風乘之也。善觀氣脈者,以有形察無形;不善觀者,以無形蔽有形,蓋無形只在有形之內,但知者所見實,故於粗淺而得精微,愚者所見昏,故於荒忽茫昧而不曉。豈知四水交流則有脈,八風不動則有氣,此有且者所共見,有心者所共知,而術之至要,初不外是也。

十、陰宅風水的分合論

風水的分合,分合者,言其出沒也。脈之所以為脈,並非徒然而生,頓然而有。有其出必有其自然之來,有來則有分水以導之,其沒也必有所止,則必定有合水界之。郭氏雲:地有吉氣,隨土而起,支有止氣,隨水而比。又曰:支之所起,氣隨而始,支之所發,氣隨而鍾。這是古人論氣脈的源流也。氣隨土而起,故脈行必有脊;氣隨水而比,故送脈必有水。氣起於支的開始,故上有分,脈鍾於支的終點,故下有合。有合無分,則其來不真,因為內無生氣可接也。有分無合,則其所止不明,因為外局無堂氣可受也。有分有合,則有來有止,有出有沒,則龍穴融結無疑,也為全氣之吉地也。但是,大有大的分合,小有小的分合。真地的融結,則有三分三合。穴前後一分合,起主龍虎所交二分合,祖龍至山水大會,三分合也。小合則為小明堂,大合則為大明堂,合於龍虎內則為內明堂,合於龍虎外則為外明堂,各不相亂,這一道理一定要弄清。

十一、陰宅風水的浮沉論

風水的浮沉,浮沉者,言其表理也。夫脈有陰陽,故有浮沉。陰脈常見於表,即浮也,陽脈常收於裡,即沉也。大凡地理家察脈,與醫生摸脈一樣,好的醫生摸脈的陰陽而用藥,高明的風水師察龍之浮沉而立穴。夫三陰從天生,以其陰根於陽,故陰脈一定是上小而下大,其出口也一定尖。三陽則從地出,以其陽根於陰,故陽脈必上大而下小,其出口也必圓。所以觀脈的可用:口尖者皆陰,其脈浮於表,口圓者皆陽,其脈沉於裡。推而廣之,則凸者脈浮,凹者脈沉,微細者脈浮,粗重的脈沉,眾高一低者脈浮,眾低一高者脈沉。用此法則陰陽之理可得也。

十二、陰宅風水的淺深論

風水的淺深,淺深者,言其準的也。若淺深適當,則風水自成,故卜地者必以淺深為準的。宜淺而深葬,則氣從上而過;宜深而淺葬,則氣從下過,這樣雖能得到吉地卻不效應,即是這樣的原因。大凡首先察來脈的陰陽,再看四山的從佐。如果脈入首強,作凹穴,出口圓,此乃脈浮而穴陽,宜淺。來龍入首弱,作穴凸,出口尖,此脈沉而穴陰,宜深。故有淺深得乘,風水自成之說。淺深之法多變,然其理也不過如此。切要辨認入首陰陽蝦鬚界合明白,若當深而淺,當淺而深,差於咫尺之間,反吉為兇矣。經曰:地吉葬兇,與棄屍同,正此丈也。

十三、陰宅風水的饒減論

風水的饒減,饒鹹者,言其消長也。龍虎左右各有饒減,但饒減龍虎者何也?這消長陰陽的意思也。饒減的方法,大凡以先到為主,龍山先到,則減龍而饒虎,其穴必居左,虎山先到,則減虎而饒龍,其穴必居右。大凡山水關鎖,必須交固後其氣才全,穴左則取左山為頭,須右水過宮鎖斷,即為風水陰鎖陽關也;穴右則取右山為關,須左邊水過宮鎖斷,即為風水陽鎖陰關也。惟有朝山朝水,則順關順鎖不妨,若橫水過宮,則逆關逆鎖方善。所以雖是毫釐差謬,其禍福則大不相同。

十四、陰宅風水的趨避論

風水的趨避,趨避者,言抉擇也。天下之道,吉凶善惡常相伴,不能皆吉也,中間定有兇的地方;不可能全善也,定有惡之處。所以遇到的必不齊全,既然如此,就要趨吉避凶、去惡從善。地理(風水)也是如此。山川之所鐘不能皆全,純粹之氣不可能沒有駁雜,既不能無所駁雜,則妍媸醜好,亦其宜耳。但山川的形態不一,咫尺之移轉立即不同,或低視而醜,高視而好;或左視如妍,右視如媸;或秀氣聚下而高否;或情意偏右而左則虧。

十五、陰宅風水的裁成論

風水的裁成,裁成者,言其人事也。夫人不天不因,天不人不成,自有了宇宙,即有山川,數不加多,用不加少,必天生自然而後定,則天地的造化也有限也。所以山川的融結在天,而山川的裁成在人。如太過,則裁其過,如不為,則益其不及,使其過變中,截長補短,損高益下,莫不有當然之理。其始不過目力之巧,工力之具,最後是奪神功,改天命,而人與天同一矣。故善者利用自然,不破壞自然;不善者泥乎自然,卒不知其所當然。故道不虛行,存乎其人也。

十六、陰宅風水的感應論

風水的感應,感應者,言其天道也。夫天道不言而感應,福善禍淫,皆是物也。諺雲:陰地好不如心地好,此善言感應之理也。所以,求地的人必須以積德為本,如果其德果厚,天必以吉地應之,以其福廕其子孫也,地之吉亦將以符也。若其惡果盈天,必以凶地報應之,禍其子孫也。蓋心者氣之主,氣者德之符,天未常有心於人,而人之一心一氣,感應自相符合。郭氏雲:吉凶感應,鬼神及人。祖先的骸骨不可不擇地安葬之,但若不修其本,惟末是圖,則不累及祖宗者少矣,何況還要福廕其子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