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瑰寶新會梅江陳皮即將消失於歷史的塵埃

新會民間流傳以能看見熊(ní)子塔地方為田區,實際上應該以會城梅江塞口圍(原為50多畝灘塗沖積成圍)為原產地,這裡是西江和潭江的交匯處,又說這裡所生長的蒲葵葉形最好,葉柄最正。種植品種以軟枝形“大種油身”為上品,且採用圈枝苗和有機栽培方法所產出的新會柑最正宗、品質最好。而熊子塔因為地理標誌醒目,又在梁啟超故居旁,接近小鳥天堂,所以成為口傳的核心產地,而如果問會城本地的老人,無一會告訴你梅江塞口圍才是核心產區的中心。

中華瑰寶新會梅江陳皮即將消失於歷史的塵埃

9-12月新會家家戶戶開始曬陳皮

相傳新會種柑取皮起源於宋代,距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陳皮業聲譽鵲起。新會商人利用運銷葵製品之便,將陳皮大批銷往外省,令新會陳皮與新會葵扇名聲遠播、並稱“二絕”。 歷史裡,江南各地都產柑橘皮,有些還曾作為“土貢”,但新會陳皮因藥性、保健效果突出,名聲得以後來居上。中藥“二陳湯"方劑源於宋代官修的《和劑局方》,清代大醫葉桂(字天士,1667─1746)開此方時特別指明用新會皮。清光緒末年,新會從事陳皮業的商號已多達70餘家。民國時,會城岡城茶樓是葵業、陳皮業的經紀商們每天品茶論商的地方。會城歌謠“嫁娶喜宴敘賓亭, 買賣交易到岡城”正是這一場景的真實再現。

中華瑰寶新會梅江陳皮即將消失於歷史的塵埃

鳥瞰曬皮一角

廣陳皮核心產區正中心梅江

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會城城區南面遼闊的土地中有個“柑之鄉”叫“梅江”("陳皮"的根源地),她的名字很美麗,她的歷史很年青,她的土地很富饒,她的故事很動聽——“梅樹營”梅江村舊稱“梅樹營”,源於最初曾在這長有很多梅樹的地方設駐軍營。由於沖積平原土地肥沃,傳統以種柑、蒲葵為主,核心產區達1600畝(近年因為房地產開發只餘百畝左右)。梅江素有“柑之鄉”之稱,馳名的“新會大紅柑”以此地出產為代表,“梅樹營大紅柑”的標誌一直聞名海內外,港澳有包裝印“塞口大紅柑”這裡水流湍急,種出的柑果有光澤,質量特別好,相對於會城其他核心產區,東甲同天馬南最為靠近塞口圍的土地種植出來的新會柑最好,而茶坑,天馬,天祿由於靠近港區,土地泥沙較多,容易影響其柑樹種植品質,而從天祿新會新港過了譚江之外,全部屬於二線,三線產區。其皮質同核心產區有非常大的分別。

曬皮的梅江村民

中華瑰寶新會梅江陳皮即將消失於歷史的塵埃

鳥瞰曬皮

中華瑰寶新會梅江陳皮即將消失於歷史的塵埃

鳥瞰曬皮

那如何辨別梅江皮同其他核心產區陳皮或者二三線產區還有外地柑的區別呢?

可通過觀,聞,刮,吃,煲五種方法鑑別

觀:真品新會陳皮表皮有光澤,有油氣,有凹凸不平的油包,因為新會地域位於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獨特,依山傍海,常有颱風過境通常有疤這跟新會是颱風多發地有關。

梅江皮陳化數年後的內側油孔特別明顯,這幾乎是其他產區陳皮完全比擬不到的,不過也不絕對(下圖是最明顯的梅江皮)

中華瑰寶新會梅江陳皮即將消失於歷史的塵埃

梅江皮(選樣密集,不代表全部梅江皮)

假新會陳皮:陳皮表面暗沉,油潤感幾乎沒有。

再觀其外表面,從新皮到陳皮均呈鮮橙紅色、黃棕色至棕褐色,有無數細小而凹入的油室;內表面淡黃白色,海綿狀,並有短線狀的維管束(橘絡)痕,以及大小不一無數深色油包孔。果蒂處較密。質柔軟,乾燥後質脆,易折斷,斷面不平。氣芳香,味甜,微澀。以皮薄、片大、色紅、油潤、香氣濃者為佳。

中華瑰寶新會梅江陳皮即將消失於歷史的塵埃

梅江6年皮

梅江新皮(已能看到油孔):

中華瑰寶新會梅江陳皮即將消失於歷史的塵埃

梅江新皮

聞:真品新會皮有特有的自然香味,而且非常濃郁.這和新會產地水質有關(譚江,三江鹹淡水交匯處沖積平原),而且陳皮儲存的年份越高柑香味越淡陳香味越濃。一般3年逐漸由柑香轉為藥香和陳香味,所以如果有人跟您說他有八年、十年的新會陳皮時,你可以仔細聞陳皮的香味,如果是陳香味濃郁,那麼基本可以斷定是真貨。相反,如果柑果香味濃,那肯定不到年份。

中華瑰寶新會梅江陳皮即將消失於歷史的塵埃

藥食同源

偽品更不用說,它是越陳越不香,因為它沒有新會柑皮囊中的揮發油,揮發油是廣陳皮中除黃酮類化合物外另一重要的活性物質, 含量為1.9%—3.5%,陳皮揮發油中主要成分為右旋檸檬烯、檸檬醛,還含有川皮酮、橙皮甙、肌醇、維生素Bx等。所以所謂陳皮的陳化,其實就是這種揮發油在起作用。

刮:新會陳皮的樹種,屬於茶枝柑的大葉種油身、油品系,用指甲刮一刮表皮,刮過的地方有油光,果香四溢,假冒者不具有此特點(此方法非常重要)在新會,一直流傳著“麻繩串灶尾燻,麻袋裝閣樓放”,“年年曬新皮,舊皮少伺理”等的存皮做法。一般來說,新會陳皮質輕且易於折斷。其他產地的陳皮則質硬而脆。用手觸感新會陳皮,年份越短皮身越軟,年份越長,手感越硬、質輕。與外地皮比,新會陳皮不易受潮變軟,由於其油包突出,機械性硬疤較多,表面顯粗糙,其他地陳皮則顯光滑。

中華瑰寶新會梅江陳皮即將消失於歷史的塵埃

中華瑰寶新會梅江陳皮即將消失於歷史的塵埃

刮皮起油

吃:折一點皮用牙咬碎,真品新會大紅皮有回甘回香,微甜微澀,而偽者通常酸澀嚴重,起粉,麻口,口感差,無回味,後味具有濃重的苦澀.

假新會皮:

中華瑰寶新會梅江陳皮即將消失於歷史的塵埃

假陳皮

煲:把一瓣皮放進一升水的壺中煲滾,不苦,甘甜耐泡而有特殊的甘香味而且連續可煲十壺水以上還香並且清甜可口的是真品.

只煲二---三壺水即淡而無味,而無新會皮的特有甘香味,回味苦澀頓口則多為仿冒者。

若以年份來對比,如8年以內的,茶色是青黃色,有果酸味,略帶苦澀;如9年以上的,茶色黃棕色;如20年以上的,茶色棕紅色,清亮通透,氣味醇香,入口沒有辛、苦味,只覺有特殊的醇香味,年份30年以上的有樟香味或骨香味,而且連續可煲10壺8壺仍然有這種甘香味;而其他產地陳皮有同樣辦法煲出來的茶氣味較淡,沒有甘香味,卻有較明顯的辛、苦味;且只煲2—3壺已清淡無味。

中華瑰寶新會梅江陳皮即將消失於歷史的塵埃

堡陳皮

現在市面上很多新會陳皮都是用普洱染色的,若各位同好在市面上購買了新會陳皮想知是否染色,用把陳皮浸泡於熱水中,會掉色的就是染色的,真正的新會陳皮是不會掉色的。而且煲出來的顏色會是淡淡的青黃色,長時間浸泡也只會變成淡黃色絕不會變成褐色或者普洱色。

煮過水的真正的新會陳皮依然有韌性,咀嚼仍有果味,回味甘澀。偽者一提起皮則斷,毫無韌性,品之澀口苦痺。

落地皮同手摘皮的區別,就是果蒂

手摘皮有蒂,落地皮沒有蒂。

落地皮或者果,有一個好像異形嘴巴或者菊花的圓形嘴

中華瑰寶新會梅江陳皮即將消失於歷史的塵埃

落地皮果蒂

手摘皮有果蒂,因為是用剪刀摘的

中華瑰寶新會梅江陳皮即將消失於歷史的塵埃

陳皮果蒂

落地皮有什麼不好呢,其實就和我們人類一樣,成千上萬個小蝌蚪,但是有能力跑到最後的就一個,有時候,每棵樹的營養不均,每顆枝的承受力也有限,因為優勝劣汰,為了保存整顆枝同其他果的存亡,會淘汰掉一些比較弱一些的果,會讓它們提前落地。當然,新會多風,有時風很大的時候,一些果被風颳掉,也稱為落地果。所以,雖然弱,但是問題並不大,藥效其實還是一樣的,但是感覺就是好像是被淘汰的果,或者是病果,肯定沒那麼好,所以,落地皮會賣得比較便宜一點。

另外,最近我也發現瞭如何辨別三四年的陳皮如何分辨是一線還是二三線的皮。就是二三線的皮到了三四年後,會變成粉紅色。

請看下圖,上面的是核心產區的皮,下圖為二線的皮。還有可以看到它的皮囊,核心產區的背面有很多油孔,而二線的完全看不到。而二三線的上了五六年的陳皮皮香味會有一種汽油的芳香烴的味道,這也是核心產區陳皮所不具備的,而煲水之後待水冷之後苦味明顯,如果直接吃一小塊,也能品到明顯的苦澀味。而吃梅江皮完全沒有苦味,只有些許甘甜,少許澀痺。

中華瑰寶新會梅江陳皮即將消失於歷史的塵埃

不同產區陳皮對比圖

從價格來看,梅江皮也是最貴的,這是前年的陳皮投資價格表,大家可以看到市面上如果低於此價是否為正宗梅江皮,心中自有判斷。

中華瑰寶新會梅江陳皮即將消失於歷史的塵埃

陳皮投資價格表

而隨著人們收入水平越來越高,對健康養生越發重視,名貴珍稀中藥材也漸漸成為收藏界的新寵。在北方,以長白山野山參為代表的珍稀中藥材,拍賣價格屢創新高,拍出近千萬元天價。而在南方,作為“廣東三寶”之首的陳皮近年來也出現了大受熱捧之勢,有近73年曆史的陳皮拍出了12.5萬元/100克的高價,大家可知道陳皮的重量是會隨著年份縮小一些的嗎?在前三年,陳皮水分掉的量是最大的,到了10-15年後,陳皮的重量也相對穩定了。如果說前三年陳皮的價格是按25%遞增的話,那麼三年後開始,年代越長漲幅越大。如目前市面上最多的10年(即2005年制)陳皮,2010年之前是按噸來計算,而2010年之後都是按斤來算。2007年的陳皮價格是950元一斤,接近2000元一公斤,是前三年價格的5倍。而15年的陳皮都沒有公開報價,都需要去面談的。總之,陳皮是儲存年份越久,價格越高,而市面上的低價陳皮,多數為利益驅使之下的外地仿冒仿造品或者二三線柑的做舊品。

中華瑰寶新會梅江陳皮即將消失於歷史的塵埃

新會會刊

中華瑰寶新會梅江陳皮即將消失於歷史的塵埃

1978年陳皮在貨架上

中華瑰寶新會梅江陳皮即將消失於歷史的塵埃

2018年1978年梅江大紅皮收購單價

中華瑰寶新會梅江陳皮即將消失於歷史的塵埃

2002年香港購入單價

梅江陳皮普洱餅

中華瑰寶新會梅江陳皮即將消失於歷史的塵埃

陳皮普洱茶餅

人們開始熱衷收藏中藥材,無非是因為很多名貴珍稀中藥材資源越來越少,有的甚至已經變成瀕危物種,被納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名單。如野山參,因為資源枯萎,現在14克以上的野山參價值300萬到400萬元一條;又如沉香,現在沉香資源面臨枯竭,收藏級的沉香原料價格每公斤已經漲到 100萬元以上,最好的品種甚至還高達每公斤上千萬元。正因為資源越少,就越稀缺,收藏價值就越高,人們就越為之狂熱。而陳皮核心產區梅江,已經劃為主城區,開發幾乎已經完全結束,補償也到位了。原先有名的塞口圍,現在開始興建起現代的高樓大廈,原來1600畝梅江柑種植基地如今不到百畝,梅江柑同梅樹營,也會很快就會消逝於中國大興土木的歷史潮流之中。

中華瑰寶新會梅江陳皮即將消失於歷史的塵埃

陳皮普洱茶餅

目前,一斤正宗的梅江陳皮,20年的要5000元、30年的要35000元、40年的要20萬元。價格是成倍地增加。如果一片即將消失的產地所產的核心梅江皮,收藏價值應該不必大家多言。以下在今年廣州茶博會展會看到的老陳皮的價格,已經沒有梅江皮的身影。

中華瑰寶新會梅江陳皮即將消失於歷史的塵埃

南坦皮

中華瑰寶新會梅江陳皮即將消失於歷史的塵埃

雙水皮

中華瑰寶新會梅江陳皮即將消失於歷史的塵埃

茶坑皮

寫這篇文章的初心和夢想,同樣也是為了守護新會的傳統文化,保護這來自不易的地域文化產品同它的傳世價值。由於房地產同商業用地的過度開發,新會柑的農耕用地面積每年都在不斷縮小。而這三江譚江鹹淡水獨特交匯水土,才能生長這奇特的新會柑,曬製成正宗的廣陳皮。而因為地產的過度開發,以及外地仿冒品的泛濫,使本地的陳皮同柑普茶行業受到很大沖擊,為了那最正宗的新會陳皮同可傳承的品飲文化,希望讀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和我們一齊盡最大的努力去守護這份中華瑰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