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支付市場萬狼奔騰

數字貨幣支付市場萬狼奔騰

“一萬枚比特幣買披薩”,讓數字貨幣的價值開始為世人所知。以數字貨幣購買現實商品這一行為本身,已令人非常驚歎和期待。

數字貨幣的初衷在於方便價值傳遞,但“炒幣”、“ICO”等已讓這一初衷變了味。不僅業界期盼數字貨幣的應用場景從投機迴歸到價值傳遞,官方也發出了類似的聲音。

4月16日,《人民日報》刊文“數字貨幣的理想與現實”,指出從技術角度來看,全面禁止數字貨幣難以實現,加密數字貨幣應在支付功能方面實現落地。

數字貨幣支付浮出水面

作為價值傳遞最直接的應用,數字貨幣的消費和支付價值引起了官方關注,也同樣得到了資本的認同。

區塊鏈支付平臺SoPay最近獲了新一輪資本投資。此前,SoPay已於今年初獲得2000萬元天使輪融資。

為何資本會投給數字貨幣支付平臺?

SoPay創始人李易恆在接受算力智庫專訪時,對此做出瞭解釋。

首先,項目有落地場景支持和需求。

以SoPay為例,其主要目標為海外遊戲市場,為玩家在遊戲中的購買行為提供數字貨幣支付選擇。

其次,商業模式清楚。正如“支付寶”有其明確的生態一樣,數字貨幣支付項目的商業應用也很清晰。

最後,創業誠意,就像嘉楠耘智剛開始融資時的目標,懷著推進行業進步之心來做項目,而非投機。

“支付”可以說是區塊鏈技術的原生功能,比特幣的設計初衷,就是為了創建去中心化的點對點支付方式,尤其在跨境支付領域,數字貨幣的優勢更為明顯。

當然,現實中的支付場景要比“張三轉給李四一枚比特幣”複雜得多,於是數字貨幣的第三方支付平臺應運而生。

李易恆認為,由於區塊鏈技術仍處於早期發展階段,基於區塊鏈的數字貨幣支付行業也才剛剛起步。

“儘管都是為數字貨幣打通支付渠道,但各類支付平臺的項目思路,優勢資源各不相同,開發出的數字貨幣支付應用也各有特點。”

第一,支持幣種不同。

數字貨幣種類繁多,不同的數字貨幣支付平臺會選擇支持不同的幣種。如著名的BitPay就只支持比特幣及比特幣現金,而有一些平臺支持全幣種,還有一些平臺則需要使用自己的代幣。

第二,應用場景不同。

現實中,支付場景散佈在商業世界和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即便是成熟的傳統支付平臺也難全部覆蓋。

因此,不同數字貨幣支付平臺也會側重於不同的支持場景。比如,支付場景可能是咖啡廳、餐廳等零售商業,也可能是電商、遊戲等線上場景。

第三,支付渠道及使用方式不同。

儘管都是數字貨幣支付,但支付的渠道和方法仍有區別。如海外支付公司Shift在美國市場推出比特幣借記卡,以實體卡的方式允許用戶綁定自己的Coinbase賬戶綁並使用比特幣支付。

SoPay則使用API與SDK接與交易所等實現支付通道的對接。

無力對標支付寶

雖說為了讓客戶記住自己,許多平臺都把自己稱為數字貨幣支付領域的“支付寶”。但很顯然,數字貨幣領域的“支付寶”可沒那麼容易誕生。

在技術層面,數字貨幣支付有兩大瓶頸。

第一,區塊鏈網絡的處理能力(TPS)飽受詬病,如比特幣的交易確認時間可能長達10分鐘,這樣的龜速,讓用戶的支付體驗特別糟糕。

據算力智庫瞭解,即便是號稱百萬級TPS的EOS網絡,在實際應用中的交易效率可能也只有數千筆。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17天貓“雙十一”的支付峰值達到每秒25.6萬筆。在交易速度方面,沒有技術支撐,用戶體驗就無從談起。

第二,安全性。安全問題伴隨著稚嫩的區塊鏈網絡發展至今,歷史上數字資產被盜的案例不勝枚舉。最近比特幣等主流數字貨幣暴跌,也因為交易所再次遭到黑客攻擊,導致數字貨幣市場幾乎一夜之間,再次進入熊市。

對於數字貨幣支付而言,要在安全性和用戶體驗上取得平衡。

相比“支付寶”的“資金託管”模式,數字資產本質上是儲存在區塊鏈上,安全性更有保障,但交易速度會受到影響。而如果數字貨幣支付平臺也採取“資金託管”模式,那麼這一中心化的管理方式就違背了區塊鏈的初衷,也會帶來安全風險。

李易恆告訴算力智庫,SoPay解決這一問題採用了“共和方案”,即把用戶在公鏈上的數字資產映射到SoPay的鏈上,以結合中心化與去中心化的折中方式來相對兼顧安全性和用戶體驗。

面臨監管邊界不明窘境

在法律和監管方面,特別是在中國,數字貨幣支付面臨兩方面挑戰。

其一,國家對數字貨幣的態度還很不明確。目前數字貨幣仍不合法,“幣幣兌換”、“法幣兌換”更是遙不可及。

其二,開展第三方支付業務需要牌照,現在數字貨幣支付服務商是否有資質合法開展業務,合規邊界特別模糊。

這解釋了當前從事數字貨幣支付的企業,為何都以海外作為其目標市場的原因。

在市場推廣方面,數字貨幣支付底氣不足。

與傳統電子支付方式相比,數字貨幣支付仍然十分小眾,目前只存在於一些有限的場景中。B端商戶的接受度和C端消費者對數字貨幣支付的知曉度和接受度還都很低。

這裡的核心問題之一,就是數字貨幣價值的高波動性。

消費者不希望因為波動讓自己花更多的錢購買商品,商戶也不希望自己收到的錢馬上就貶值。

對此,李易恆給出了兩個技術層面的對策。

第一,提升交易速度。如果交易能在數秒內完成,那麼交易受到大波動影響的概率自然大大降低。

第二,平臺要建立風控機制。比如,SoPay會監控數字貨幣價值波動,當波動大於某一設定值,如千分之五,那麼系統就會取消交易,以此保障交易雙方的利益。

現在看來,這些問題在傳統電子支付平臺上是基本不存在的。因此,在傳統中心化電子支付平臺已經非常成熟的前提下,數字貨幣支付仍需另闢蹊徑。

狼已在路上,該來的總會來

除了以上先天及宏觀挑戰外,數字貨幣支付在更廣闊的的市場上還要面對更多強勁對手。

從本質上講,許多類似SoPay的數字貨幣支付應用,其本質就是一個主打支付功能的數字錢包。

因此若逆向思考,大部分“正統”的數字錢包只要在原有儲存基礎上開發或加強支付功能,也就能華麗轉型、輕鬆入場了。

比如較為著名的Kcash數字錢包,其前身就是主打支付功能的YardWallet。如今,Kcash正基於其錢包功能進一步試水數字資產管理和支付領域。

Kcash創始人祝雪嬌最近表示:“目前我們可能會和東南亞的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他們在線下有很多店鋪網點,我們搞定一兩家店,先告訴大家,數字貨幣是可以這麼玩的。”

區塊鏈手機的概念自今年以來熱度不斷升溫。華為、聯想、HTC等紛紛推出新品,更有傳聞稱傳富士康接受區塊鏈手機訂單,支持數字貨幣日常支付。

儘管區塊鏈手機的概念目前仍然模糊,但可以預見其功能應遠不止“挖礦”,而移動支付作為傳統智能手機的基本功能之一,相信不會被區塊鏈手機生產商們忽略。

另外,手機廠商強大的分銷渠道及用戶基礎,也是其踏足數字貨幣支付領域的先天優勢。無論是與現有數字支付平臺合作,還是自己開發,都有機會贏在起跑線上。

最可怕的,無疑是傳統第三方支付平臺入場數字貨幣支付。

事實上,巨頭們對區塊鏈相關領域早已覬覦已久且實力強大,資金上資本不斷注入,技術上專利數量不斷攀升。

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金服近日就宣佈,已完成C輪融資並募集資金140億美元,用於進一步開發區塊鏈等新技術。

面對這樣的融資規模,手握數千萬元人民幣投資的數字貨幣支付平臺們,還未正面迎戰,就已底氣不足。李易恆笑言:“我們會被他們打敗的。”

期待爆發真正價值

由此看來,數字貨幣支付市場未來可能硝煙四起,說明這一市場前景異常廣闊。

李易恆表示,未來人們的資產配置中一定會加入數字資產,數字資產的投機屬性甚至可能趨於消亡。

當每個人都擁有數字資產配置時,這些資產就會產生巨大的消費價值。到那時候,支付平臺的作用就會顯現,無論做工具還是做服務,都大有可為。

對於當下的發展重點,李易恆認為,各家數字貨幣支付平臺可以做好各自特定場景內的服務,比如做遊戲平臺、電商平臺、實體商戶的消費支付等等。

無論在什麼場景中,最主要就是實現支付、流轉、兌換,加速數字資產的流動和配置。

的確,會花錢才會賺錢。

數字資產在經歷獲取、儲存、保值、增值後,也該進入消費環節了。而這錢怎麼花更方便更安全,就看諸多支付平臺們如何各顯神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