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百年都不懂得“變通”的村莊,居然靠“守舊”復興了經濟

一個百年都不懂得“變通”的村莊,居然靠“守舊”復興了經濟

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國目前最頂層的政策熱點,也是中央極度關注的焦點問題。為此,中央專門列了2020(完成制度框架)、2035(基本實現農村現代化)和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的三個時間計劃表。

對於擁有豐富文化歷史的村落來說,以文化為抓手進行鄉村再造,是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日本的合掌村,東亞經濟圈非常著名的鄉村文化復興的案例。下面我們來看看這個百年曆史的鄉村是如何進行文化保護並由此帶動鄉村產業振興的。其實合掌村之所以出名,其最主要特點首先還是風景如畫。

一個百年都不懂得“變通”的村莊,居然靠“守舊”復興了經濟

這裡的屋舍與稻田掩映成畫,極具桃花源般的神韻。除了田園美景,合掌村最值得稱道的還是對民俗傳統的承繼,這一點上非常值得學習借鑑。那種高大的茅草坡屋頂的風貌與傳統,是這裡最重要的建築符號。

一個百年都不懂得“變通”的村莊,居然靠“守舊”復興了經濟

下面我們來看合掌村在文化傳承方面的具體措施。

1

設立專項開發準則,

保護原生建築

合掌村中的茅草屋建築,不用一顆鐵釘,全部由當地山木建造而成,保存至今十分難得。為妥善保護合掌村獨有的自然環境與開發景觀資源,合掌村村民自發成立了”白川鄉合掌村集落自然保護協會“,制定了白川鄉的《住民憲法》,規定了合掌村建築、土地、耕地、山林、樹木”不許販賣、不許出租、不許毀壞“的”三不”原則。協會還制定了《景觀保護基準》,針對景觀開發中的改造建築、新增建築、新增廣告牌、鋪路、新增設施等都做了具體規定。

同時,考慮到景觀材料、色彩、高度、造型對環境影響的重要性,協會要求合掌村內凡有要改造或新建住房,都必須事先提交房屋外形的建築效果圖和工程圖,說明材料、色彩、外形和高度,得到批准後才能動工。有“白川鄉合掌村落自然環境保護協會”的把關,使得合掌村的整體建築風貌和景觀環境一直保存完好。

一個百年都不懂得“變通”的村莊,居然靠“守舊”復興了經濟

2

挖掘傳統民俗文化,

融合旅遊開發

為增加旅遊的項目,合掌村從傳統文化中尋找具有本地鄉土特色的內容,他們充分挖掘以祈求神來保護村長、道路安全為題材的傳統節日——“濁酒節”。節日時合掌建築門前張燈結綵,村民都來參與和慶祝節日,節日的趣味性也成為吸引遊客觀賞的重要內容。除大型節日慶典外,村民們還組織富有當地傳統特色的民歌歌謠表演。把傳統手工插秧,邊唱秧歌邊勞作的方式作為一種觀光項目,遊客都可參與,體驗勞動的歡樂。

一個百年都不懂得“變通”的村莊,居然靠“守舊”復興了經濟

3

建造生態民俗博物館,

弘揚民俗文化

一些村民移居城市後,房屋出現了空置,為此,當地協會針對空屋進行了“合掌民家園”的精心規劃設計,院落的佈局,室內的展示等都力圖遵循歷史原狀,使之成為展現當地古老農業生產和生活用具的民俗博物館。

自然與合掌建築結合而成的“合掌民家園”博物館是數棟合掌建築和周邊自然環境結合的美麗小村莊。合掌建築與日本園林相結合,構成了具有較高審美價值的鄉村景觀。博物館內展示了合掌村茅草屋建築的結構、材料以及建構的方法。這樣獨具創意的文化博物館及其周邊自然美麗的景觀自然得到來自世界各地遊客的高度評價。

一個百年都不懂得“變通”的村莊,居然靠“守舊”復興了經濟

4

協同鄉村各類產業,

構建完整產業鏈

為提高整體經濟效益,白川鄉積極主動制定了有關農副產品的發展政策,涵蓋了各類農作物種植和家禽養殖等。這些農業生產項目均在旅遊區中,既是農耕農事活動地又是旅遊觀光點。白川鄉還把當地農副產品以及加工的健康食品與旅遊直接掛鉤,使遊客在觀賞的同時品嚐當地新鮮農產品,還可以將有機農產品購回家。這種因地制宜,就地消化農產品的銷售方法,減少了運輸及人力成本,使當地農民和遊客雙雙收益。

隨著旅客越來越多,留宿過夜、享受農家生活的客人也隨之增多。為迎合遊客的居住習慣,對合掌屋室內做了改裝,建築外形不變,內裝基本都是現代化家庭設施,在全新的現代家庭環境中,依然保留了一些客觀上的具有歷史意義的民具和農村過去的鄉土玩具,遊客在旅居中能感受農村生活的樸實與溫馨。

一個百年都不懂得“變通”的村莊,居然靠“守舊”復興了經濟

一個百年都不懂得“變通”的村莊,居然靠“守舊”復興了經濟

合掌村善於結合現代人追求的時尚,以植物花草為裝飾元素,裝飾家園、把村莊裝扮得花團錦簇,觀賞的人們總是在美麗的田野間、村莊旁、商店前拍照留影,令遊客流連忘返。一年四季都有較豐富的觀賞和體驗內容。在這裡體驗到城市中沒有的快樂,習得保護地球自然環境的知識。 合掌村落的生態之美給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留下了難以忘懷的美好印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