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媽媽“焦慮指數”報告:上海家長排第一,南通家長排第幾

中国妈妈“焦虑指数”报告:上海家长排第一,南通家长排第几

中国妈妈“焦虑指数”报告:上海家长排第一,南通家长排第几
中国妈妈“焦虑指数”报告:上海家长排第一,南通家长排第几

在北京等地,雞孩子的任務往往被媽媽包攬,甚至被吐槽為“喪偶式育兒”:

中国妈妈“焦虑指数”报告:上海家长排第一,南通家长排第几

然而在上海,爸爸們給孩子打雞血的能力毫不遜色,有的爸爸甚至主動讓媽媽退居二線,並總結出了一套自己的思路和做法:

來自上海的陽陽爸爸擔任家庭“雞娃總指揮”:

我們每週一次書法、一次舞蹈、一次奧數、一次新概念、一次外教網課,都排滿了。同時也很重視寫字,參加了兩年硬筆課程,已經過了三級,今年寒假考五級,然後再開始毛筆字課程。寒暑假適當休息一下。這些活動都由我安排,也負責陪讀。平時媽媽負責照顧孩子生活也很辛苦,我每天跳繩鍛鍊身體,否則肯定吃不消。

那麼上海家長究竟為何如此雞血?

中国妈妈“焦虑指数”报告:上海家长排第一,南通家长排第几
中国妈妈“焦虑指数”报告:上海家长排第一,南通家长排第几

2、無處可逃的“上海式教育攀比”

和北京一樣,上海也擁有大量外來人口,並因此誕生了很多“新北京人”和“新上海人”。深感在一線城市立足的不易,他們往往對子女教育質量都更重視,但很多上海家長比北京家長更雞血。在不少“老上海人”眼裡,上海以外的所有人都是“鄉下人”。這種流淌在城市傳統中的挑剔感,讓很多“新上海人”對自己和孩子都絲毫不願懈怠。

在兒童教育作家三川玲眼裡,信奉努力可以改善自我改變命運的家長,能提供全世界最好老師和資源的城市,願意花在孩子身上的奢侈時間和金錢……所有這一切的合力,形成了上海的家庭教育生態。在上海生存太不容易了,他們(上海家長)要把所有的教育資源都用上。

大到整座城市,小到街坊鄰居,上海式教育攀比無處不在。在年過四十之後,什麼奢侈品和事業有成都比不上培養出一個“牛蛙”更能彰顯自己的成功,對很多上海家長而言,在教育這件事上,絕不能被輕易比下去。

中国妈妈“焦虑指数”报告:上海家长排第一,南通家长排第几

來源|比秀雲教信息

更多你關心的話題

關注我們

和通城媽媽們一起陪伴孩子成長

中国妈妈“焦虑指数”报告:上海家长排第一,南通家长排第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