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贏不重要?這次我要唱唱反調

源於六羅媽媽

前些天跟朋友聊天,她家熙熙現在兩歲多,有個問題很頭疼。

最近她陪熙熙玩兒童桌遊,規則很簡單,就是每人選定一個購物車和購物清單,然後將商品卡片輪流翻開,是自己的就放進購物車,看誰先裝滿就是贏了。

自然而然,成人和兩歲孩子的物品認知能力和記憶力肯定是天差地別,所以雖然她不停在放水,可孩子仍然贏不了,一輸了就扁嘴開哭。她引導孩子:“輸贏不重要,過程才重要。”可是,無濟於事。

於是,挺好的一款桌遊,好好的互動時間,總是哭鬧收場,弄的她現在都不敢帶孩子玩。

朋友很鬱悶:“不可能什麼都能贏啊,這孩子好勝心怎麼這麼強?”

有一個育兒真理那就是:先解決情緒,再解決問題。

對於孩子來說,遊戲的結果絕不僅僅是輸贏而已,你需要幫助孩子處理的是其實是情緒。

之所以這個問題解決不了,是因為朋友並沒有真正去接納理解孩子的情緒。

她是真的覺得輸贏不重要嗎?

並不是。

捫心自問一下,誰不想贏?

贏了後所帶來的驕傲,自信等積極情緒,誰不喜歡,肯定是打心眼裡覺得滿足的。

這些都是人之常情,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樣啊。

比賽的輸贏,實際上映射的是孩子對安全感和自信力的需求。孩子害怕因為輸所帶來的失落,遺憾,被嘲笑等情緒。

特別是兩歲後的孩子,隨著自主意識的完善,以及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想贏是很正常的,因為她會覺得自己很棒,她需要得到自我價值的認可。

過程是很重要,可是贏了的感覺就是很好,輸了就是會覺得很糟糕啊。

輸贏不重要?這次我要唱唱反調

所以,輸贏很重要。

首先,認可這個情緒。

然後,幫助孩子建立一個正確的健康競爭心理,才是正事。

02

試想一下,如果真給你一個沒有勝負欲的孩子,心裡真的覺得平靜嗎?

有好勝心,有目標,才能激勵人努力奮進。

如果孩子的勝負欲已經超過了一個合理的範圍,他會有一種執念:“只有第一或最好時,我才能感覺到歸屬和自己的重要。”

這種時候,才是我們需要警醒的關鍵點。

其實,我們怕的不是孩子“總想贏”,怕的是孩子“輸不起”。

這個事情在六六小時候我經歷過。

小時候跟她一起玩拼圖,看她和軒軒誰先拼完,她拼不過軒軒,最開始也是委屈,甚至於因為害怕失敗就說不喜歡玩拼圖。這是六六的輸不起,也是我不願意看到的,因為怕輸就放棄。

後來我就買分級拼圖陪她玩,一級級的陪練,一點點消除她對拼圖的恐懼。我也不會故意輸給她博她開心,而是用168片的跟她比88片的。她贏的貨真價實,那種喜悅來的也更滿足。就這樣她心態慢慢調整過來了,在這個過程中,技能也得到了鍛鍊,最後再跟軒軒玩的以後也會贏了。

想贏沒什麼不對,怕輸也是正常心態。

但是“輸不起”,才可能是影響我們人生正常進程的攔路虎。

所以在對六六的引導中,理解她輸之後的情緒,也接納她想贏的真實訴求。然後告訴她輸贏不是唯一的目的,一次輸贏不是結果,我們可以下次繼續。

輸贏不重要?這次我要唱唱反調

這個,比簡單粗暴的告訴她“輸贏不重要,過程才重要”,來的更重要,也更有效。

03

這個世界上總會有輸有贏,孩子會因為輸贏而氣急敗壞,或者沮喪失望,所以引導的過程很重要,建立一個健康競爭心理,這四步要做好:

第一步:避免過度保護你的孩子,接納他在輸的時候體驗失望的挫敗感。

孩子輸了,就是會難過。

不要長篇大論的說教,或者不當回事的說多大點事你別難過了。

這些錯誤的情緒引導會讓孩子不能正確面對自己輸掉後的情緒,而是耐心陪伴,告訴他:“你輸了,會失望難過,但是這種感覺沒關係,會慢慢過去的。”

第二步:觀察孩子的狀態,嘗試著只是為了好玩而玩遊戲。

可以自己制定規則,只要玩得開心就行,或者玩一些沒有輸贏的遊戲。一個遊戲,可能有很多個角度,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是贏家。可以玩一些不涉及輸贏的合作式遊戲。引導孩子思考自我提高,而不是一味與別人競爭。所以我會對六六說:“雖然你輸了,但是你現在的表現比剛才進步很多誒。”孩子對輸贏的目的是為了得到認可,所以在這過程中給予肯定,淡化以輸贏為唯一目的。

而做完第二步,只是一個良好的開端,第三步和第四步才是關鍵。

第三步:從讓他們贏開始,然後逐漸提高困難度。

如果我們每次都輸,會給孩子造成他總是會贏的錯覺,贏幾次輸幾次,孩子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體驗失敗,並且在這種循序漸進中,慢慢增強處理自己對於輸贏的承載能力。

比如我和六六的拼圖練習中,我不會一味讓她輸,更不會一直讓她贏。用真實的過程教她體會輸贏。

這次輸了,再來一次,不要打壓諷刺。贏了,恭喜你,不要過度吹捧。

這一步關鍵是因為在這個過程中行之有效的反覆鍛鍊,可以真正幫助增強與贏匹配的能力。

輸贏不重要?這次我要唱唱反調

第四步:如果孩子太難以承受自己的失敗,可以建議他平靜一下。等暫停過後,我們再問一些“什麼”和“如何”的問題。

這個遊戲,你最喜歡什麼?

你如何評價自己的表現呢?

在這樣的引導下,孩子會慢慢取得兩種感受的平衡-享受勝利以及享受過程。

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會慢慢提高孩子的抗壓能力和勝負欲的合理範圍。

04

孩子所在乎的輸贏只是一個表面現象,更重要的是她在這個比賽中所想獲得的價值認可。

不想贏的人生多麼無趣,努力去爭取贏,這個沒有錯。錯的是為了贏不擇手段,錯的事輸了就一蹶不振。

如果簡單灌輸“輸贏不重要”這種空話,不僅可能讓孩子慢慢沒有對贏的衝勁,還會嚴重影響到孩子的自我認知以及價值判斷。

生活的每一個層面都可能是一場遊戲或者是競賽,但不是所有。我們需要有智慧去區分哪些層面是競賽,哪些不是。當明確好競賽的部分後,我們一定要爭取贏,因為只有看重輸贏才能產生出人類最重要的一些人格價值:堅韌、勇敢、效率和信心等,也只有通過競賽才能衍生出驕傲和謙遜,狹窄和豁達的人生態度。所以我們需要引導孩子有智慧的面對輸贏,而不是告訴他們不用看重輸贏。

如果孩子因為輸贏氣急敗壞或者沮喪失落的話,坦坦蕩蕩的告訴她:想贏,想得到認可,這樣很好。但是我們也不怕輸,給孩子建立一個健康的輸贏意識,即便輸了,我們重新出發就是,沒什麼大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