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OTA霸主Booking集團的併購策略:價值互補與人才籠絡

【環球旅訊】憑藉多年戰略併購和業務發展成為全球OTA霸主的Booking Holdings集團(以下簡稱Booking集團),今年4月收購了美國目的地旅遊和體驗預訂軟件商FareHarbor,再度引發人們對Booking集團在併購和企業擴張策略上的關注。

最近Booking集團企業發展高級副總裁Todd Henrich表示,FareHarbor團隊已經搬到了阿姆斯特丹以便向Booking集團旗下最大品牌Booking.com的領導層彙報工作,FareHarbor將服務於Booking.com的目的地旅遊和活動業務。Henrich還透露了Booking集團投資併購的戰略考量:

併購價值互補

Henrich表示,“Booking集團過去在併購對象方面,一直是尋找能夠獨立運營的大型公司,但如今更多是考慮收購對象是否對集團旗下特定品牌存在業務補充的潛力”。

“這意味著Booking集團現在考慮的收購對象,既可以是團隊精簡的小型創業公司,也可以是價值數百萬美元的大公司。我們看中的是其潛在價值而不是單純的公司規模大小。”

收購FareHarbor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Henrich認為這家公司主攻的目的地旅遊與活動服務,正是Booking集團目前需要加強的業務。

“在足夠的時間、金錢和人力支持下,我們可以自行打造這塊業務。但既然已經找到一個技術過硬且發展勢頭良好的相關團隊,我們更願意直接收購這支團隊。”

Henrich說:“我們會選擇基礎紮實、盈利率高的公司,並對其進行大量投資。”

“企業並不是為了增長而增長,我們的最終目標是盈利,盈利狀況較好的公司是我們的首選。業務和技術都優秀的管理團隊能帶來規模化的收益,非常值得考量。”

籠絡人才團隊

Henrich也強調人才資源對於Booking集團併購考量的重要性。

“絕大多數情況下,管理團隊是Booking集團收購時所考慮的重點。一家公司即使各方面條件良好,但只要其團隊和我們追求的理念衝突,我們也不會予以考慮。”

“FareHarbor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整個團隊願意遷至Booking.com總部阿姆斯特丹融入新集體,這是我們非常欣賞的一點。”

Henrich表示Booking集團很能留住人才,公司很多早期員工都在留任,其中包括Booking.com CEO Gillian Tans, Agoda聯合創始人Rob Rosenstein以及Priceline.com CEO Brett Keller等。

Henrich還談到了兩種收購策略的區別,一種是收購獨立品牌後通過盈利分配激勵管理團隊,另一種是併購對象公司需要融入母公司。“(如果需要融入母公司內部)管理層的激勵機制突然發生改變,被收購公司的管理層需要調整自我的目標和定位以符合母公司的方向。”

“FareHarbor現在已經融入Booking.com,他們現在的目標就是增加Booking.com的收入,而FareHarbor品牌的獨立收益未必能夠最大化。我們可能考慮免費提供FareHarbor的產品服務,以求Booking.com獲得更大收益。”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向被收購團隊的管理層提供較高的報酬方案,給被收購公司較大的自主權,藉此在全球範圍內發展業務。”

短租潛力

截至2018年3月31日,Booking.com的民宿房源已經達到約520萬個。

Henrich說:“我們討論過如何優化酒店預訂流程,現在我們的目標範圍擴大到整個旅行過程的優化。其中一點就是提供顧客想要的服務。很明顯,如今消費者想要的不只是酒店住宿,他們還在尋求民宿短租等其它的選擇。”

當被問及Booking集團是否能與Airbnb匹敵時,Henrich說:“我們的回答是肯定的。Booking集團現今有超過500萬短租房源。Airbnb是短租業的鼻祖,我們在這方面的品牌認知度不及,但我們的優勢在於集成了更全面的服務。Airbnb的短租服務很好,但用戶也想比較短租費用和酒店住宿費用。”

Henrich還強調,相對於Airbnb向短租用戶和房東雙向收費的模式,Booking.com並不向預訂酒店或者短租房源的用戶收取預訂服務費。(本文由Elena編譯自Tnooz)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