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不到賬!套現類app錢包產品正被封殺!

不按央行規定玩低費率的,以套現為目的的無卡支付類app早晚要被封!

近期整頓風暴再度來襲,支付行業又進入了監管嚴查期。包括哆啦雲、快刷、盛樹寶等3款無卡支付產品、POS產品等均被曝出了暫停交易的信息,同時不到賬問題明顯!雖然均表明將加快處理速度,但是用戶方面依然感覺過於緩慢。

事實上,該類APP以提供支付渠道、商戶類型任意變換的構造虛假交易的套現服務,用戶僅需下載APP應用,在線完成手機註冊、實名認證、綁定結算借記卡與消費卡,即可任何時間任意選擇通道發起無卡交易、提現。

這些類似的APP普遍申請的最高額度為3萬-5萬元,且均聲稱“數秒申請”、“快速放款”。

但是這類平臺收費名目眾多,服務費、手續費、賬戶管理費等。互金專委會技術平臺監測到的數據顯示,這類平臺用戶還款週期可以為1周至24個月不等,月利率為0.55%-1%左右,同時部分平臺還收取每月0.1%-0.8%服務費和2%-3%手續費。

近日中國銀聯指出總行支付結算司不久前下發的《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關於2018年重點抽查工作的指導意見》,對各分支行支付結算處開展2018年銀行和非銀行支付機構抽查工作提出指導意見,要求重點抽查轄內機構是否存在為無證機構提供支付業務、商戶入網審核薄弱、商戶真實性管理違規、代收業務管理不嚴等業務違規情況。

根據文件顯示,利用無證支付機構的“線上錢包”類APP進行非法套現的現象呈現高發趨勢。

由於較多的無證支付類APP均採用傳銷的運營模式,並利用次級等級客戶投機心理,以低費率(約0.5%左右)、高分潤、招商返點刺激推廣,短期內用戶增長迅速。據統計。2017年10月起,髮卡機構報送套現欺詐金額中通過無卡渠道發起的佔比逐月上升,2017年10月前該比例普遍不足1%,2018年1月已經上升到8%,上升趨勢明顯,且高度集中於部分地區及收單機構的公繳類商戶。此外,文件還指出無證支付類APP易成為滋生電信詐騙風險新手法的溫床;部分機構違規開放支付通道,對通道內業務真實性、合規性把控不足,淪為違法犯罪資金轉移渠道;無證支付機構賬戶信息安全管理不到位,存在信息洩露風險。

對此,銀聯將全面排查轄內業務可能存在的風險隱患,開展整改工作,包括線上商戶及已接入的P2P商戶或以其他名義接入但實際開展P2P業務員的商戶。同時,推動業務合作方全面開展賬戶信息安全合規評估,完善用戶身份驗證機制和訪問權限控制。

原文來自:https://mp.weixin.qq.com/s/KF2prYcxWVDGZbHZhURdI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