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支新年微視頻,送給在外奮鬥的你

又快過年了,各大品牌也迎來了年末放送,只不過新年營銷似乎越來越難再玩出新花樣,陳克明的微視頻卻在此波新年營銷中注入了別樣的溫度,有成為贏家之勢。相信很多人看到這支視頻後的第一感覺就是溫暖。

視頻鏈接:https://v.qq.com/x/page/b0549f00vs8.html

“第6次被催要房租”、“第101次在地鐵上開始工作”、“第3次被客戶莫名其妙投訴”以及“第5次被老闆罵”等冷冷的數字直擊人心,這些數字在外人看來或許只是簡簡單單的阿拉伯數字,但是在被大城市的快節奏衝擊的只剩下無奈的你眼中,卻是代表著冷漠與孤獨。

這支新年微視頻,送給在外奮鬥的你

這些“無奈”的number,離我們很近很近,也因此顯得無比真實,與自己息息相關。而人心,總是會因為這種“息息相關”而停下腳步。這正是這支短片塑造的“個人關聯性”所帶來的。

陳克明品牌想要描繪的情感,不在那些光鮮亮麗的明星和人生贏家身上,而是主要聚焦在普通人的生活。“真實性是一項新的大生意。”而講述普通人的故事,已經成為了一種“創意時尚”。

所以每個人都能夠在這支視頻裡找到自己的影子。

以下三組對比有你嗎?

這支新年微視頻,送給在外奮鬥的你

VS

這支新年微視頻,送給在外奮鬥的你

在外打拼的你,長著一張憂愁的臉,每個月要擔心房東來催房租,自己一個人深夜加班回來煮著白水面;白天還得面對你要他錢他要你命的老闆和莫名其妙的客戶,工作的電腦一直亮著,辦公桌和出租屋裡的桌子上擺滿了永遠都看不完的文件。

在家的你,臉上永遠掛著甜甜的笑,吃著父母教你做的炸醬麵,開心得意;生日也有父親親自煮的長壽麵。父母寵溺的眼神片刻都不會從你的身上挪開。

這支新年微視頻,送給在外奮鬥的你

VS

這支新年微視頻,送給在外奮鬥的你

只看結果的老闆,不管多晚不管你在做什麼只要工作到了就是連環奪命call,不會在意你是剛加班回家還是已經入眠。

而父母,不管在吃飯還是看電視,總是會想自己的女兒有沒有好好吃飯,好好睡覺,三不五時的打電話溫暖的“嘮叨”。

這支新年微視頻,送給在外奮鬥的你

VS

這支新年微視頻,送給在外奮鬥的你

大年三十老闆還是call你,永遠有做不完的工作,你在漆黑冰冷的出租房默默流著淚吃著白水煮麵,而在家你在喜氣洋洋的過年氛圍裡和家人一起吃著面嬉笑玩鬧著,全身被溫暖包裹著。

耐心有限的時代,短片的節奏處理尤為關鍵。陳克明這支視頻雖然長達3分50秒,但每隔不久都會出現hook,先是呈現世界的無情,後面是暖心反轉,在整個創意表達上顯得飽滿豐富。即使再重溫一遍,內心也依然會有所動容。

走心和“激烈衝突的劇情、過度渲染的情緒”無關。走心靠的是“真實、自然、以及準確的洞察”。陳克明這支暖心視頻是由一碗麵作為隱線貫穿全文,在外沒時間吃飯自己只得煮一碗白水面填飽肚子想念家裡熟悉的那碗麵的味道,在家父母會想著辦法做你愛吃的面,變著花樣,還講求營養搭配。

這支新年微視頻,送給在外奮鬥的你

VS

這支新年微視頻,送給在外奮鬥的你

相比於2017年的“喪營銷”,陳克明這波“暖營銷”正在用積極的情感力量,受到越來越多用戶的歡迎,就像這支視頻帶來的情緒力量,讓每個奮鬥者都從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這支《外面不如家裡面》的微視頻,讓大家更深入地感受到陳克明是一個有溫度的品牌。家人的話語是最動聽的音符,家裡的麵條是最美的味道。回家,是世界上最美的旋律。一言以蔽之——外面不如家裡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