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事」合肥城區綠化將停用楊樹 現有楊樹逐步更換

「城事」合肥城区绿化将停用杨树 现有杨树逐步更换

「城事」合肥城区绿化将停用杨树 现有杨树逐步更换

近日,合肥市林業和園林局針對合肥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在“兩會”上的關切問題一一回復,針對合肥市的楊絮之患,合肥市林業和園林局明確提出:未來城區園林綠化建設項目設計審查將要求一律停止使用楊樹。

樹木 將“穩步推進城區楊樹更換”

楊絮滿天飛市民吃不消。近日,合肥市林業和園林局針對第十六屆人大一次會議第64號代表建議回覆中明確提出:城區園林綠化建設項目設計審查將要求一律停止使用楊樹。

除了楊樹之外,香樟的比例將被嚴控,而“落葉行道樹”的比例將會進一步提升。 2018年3月,合肥市林業和園林局印發的《合肥市城市道路綠化設計導則(試行)》中提出:“各區(開發區)內道路綠化應豐富樹種選擇,道路之間應有所區別,體現不同特色。常綠、落葉樹數量比例宜控制在3:7左右,嚴格控制香樟在行道樹和分車綠帶中的使用量。” 在回覆中,合肥市林業和園林局還提出將“穩步推進城區楊樹更換”。“各城區結合城市道路、公園綠地改造,採取循序漸進的方法,對根系較淺且有安全隱患的楊樹先行更換,再逐步推進全面更替;採取修剪、藥物注射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楊絮危害。”

花卉 銀杏不會出現環巢湖大道邊

合肥市林業和園林局還透露:銀杏可能不會出現在環湖大道(巢湖南岸段)的綠化之中。

合肥市林業和園林局在另一份寫給合肥市政協第十四屆一次會議的提案回覆中稱:取消銀杏根據的是合肥市市規委的修改意見。據悉,這份修改意見中還提出多點修改意見,包括“增加梅花、紅葉石楠;花桃與春梅景觀相似,改為海棠;增加廣玉蘭等常綠樹種;苗木應以本地採購為主。”

最終,合肥市林業和園林局稱:環湖大道將建設成“旅遊觀光大道”,選擇楓香、三角楓、烏桕、黃山欒樹等18種喬木,碧桃、臘梅、花石榴、紅花木槿等14種花灌木,蘆葦、荷花、睡蓮等6種水生植物,矮生百慕大、麥冬等3種地被為規劃植物,並確定該段道路兩側各50米作為永久性生態綠地。同時,圍繞這些花卉,環巢湖將新增28個觀景平臺,每個觀景平臺以一種花卉作為主題,為遊客提供休閒散步,欣賞湖光山色的遊憩之地。 未來,巢湖段部分道路將沿線山地段,結合山體修復工程,採取自然式的種植形式,遍栽各類花灌木,以形成山花爛漫的景觀;對兆河至荷悅地段的圃地,選擇香樟、黃山欒樹、國槐、烏桕、垂柳、重陽木等作為圃地樹種,實現生產、景觀、生態的有機結合。

綠地 老城區人均公園綠地嚴重不足

合肥市林業和園林局在針對人大代表建議答覆函中稱:2014-2017年四年間,合肥市共完成投資68億元,完成綠化面積6200多萬平方米,其中新增綠化面積4600萬平方米,提升綠化面積1600萬平方米。 與此同時,綠地與居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要求相比,還存在不小差距。“尤其是城市建成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還遠遠低於國家生態園林城市評定標準,主城區仍有很多覆蓋不到的盲區,老城區尤其是瑤海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嚴重不足。”

今年計劃十大公園

今年將啟動“十大公園”建設,重拾城市記憶,總面積970公頃,計劃總投資24億元,著力實現“一園一品”。

街心遊園

建設一批2000平方米以上的街旁綠地(街心遊園),穩步提高公園綠地服務半徑覆蓋率。各轄區2018年度將完成新增、改造提升街旁綠地(街心遊園)4個以上,合肥市計劃建設56個以上。

林蔭路

每個轄區力爭命名5條以上“林蔭路”,新建儲備5條以上林蔭路,開展校園、小區、單位內部特色道路的普查,全年計劃命名“林蔭路”100條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