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經濟活力增強 深圳上市公司去年淨利潤突破3000億

截至2018年4月底,深圳共有277家上市公司,家數位於全國第六位,較2016年底增加了42家,增幅位於全國第四位。

剔除未在法定時間內披露定期報告的公司,深圳276家上市公司合計總資產達21.41萬億元,淨資產2.67萬億。

這276家上市公司營業收入、淨利潤分別突破30000億和3000億大關,同比增速分別為14%和25%。同期,全國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17%和18%。

深圳上市公司業績向好也延續到2018年開局。2018年一季度,深圳276家上市公司營業收入、淨利潤分別為8373.35億元、865.97億元,同比增速為19%和16%,較2017年同期有所提升,同期全國上市公司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11%、15%。其中,金融業上市公司營業收入、淨利潤增速分別為14%和10%,與2017年一季度基本持平;非金融房地產業上市公司營業收入、淨利潤分同比增速分別為24%、18%,繼續保持平穩增長。

分行業來看,採掘、鋼鐵、有色等行業復甦,是提振全國上市公司整體業績的主要動力。

2017年,深圳地區實體企業增長動力強勁,“脫虛向實”的態勢進一步確立。

以新興產業為代表的深圳非金融房地產業上市公司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和淨利潤14435.42億元、786.02億元,同比增長16%和34%,連續兩年淨利潤增幅提升超過10%,增速較浙江、江蘇、北京、上海地區平均高出10個百分點。其中,有69家公司淨利潤增速超過50%。

表現最為搶眼的還要數製造業——深圳製造業上市公司以不到6%的資產總和,貢獻了25%的營業收入和15%的淨利潤,以中集集團、大族激光等為代表的深圳本土製造企業在激烈競爭的國內外市場謀得行業話語權,成長為行業龍頭企業。2017年深圳製造業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分別為14435.42億元、536.26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速達67%,為2014年以來的最高增速,高出全國製造業平均水平近30個百分點。

細分來看,受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影響,新能源汽車行業上、下游製造業公司業績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但與新經濟相關的計算機、通信設備製造業和專用設備製造業業績接過接力棒,引領製造業快速發展,在2017年淨利潤分別取得133%和70%的增速。

深圳上市公司經營業績穩中有進離不開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和創新力度的持續加大。特別是以先進製造為主體的深圳製造業上市公司,近年來研發投入強度持續加大。同時,深圳上市公司繼續保持著對地區經濟增長、促進就業、增加稅收和提升技術水平的重要推動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