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30歲了還喊窮,是因為你不知道這幾個理財訣竅

快30歲了還喊窮,是因為你不知道這幾個理財訣竅

市面上經常會有“同齡人都套現15億了,你在幹嘛”這樣販賣焦慮的文章。

又會有“總用6位數的密碼去保護三位數的存款”這樣略帶嘲諷性地調侃。

很多人都會想著哪天運氣好,可以一夜暴富。

不過,歷史上統計的大數據來看。

即使暴富了,對於財富管理的格局如果不能相匹配的話,最後還是會一貧如洗,甚至更糟。

畢竟:由奢入儉難。

所以,賺取財富和提高管理財富這兩項事情應該同步進行的。(我們要為暴富做好準備啊!)

還是那句話: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快30歲了還喊窮,是因為你不知道這幾個理財訣竅

理財並不需要很專業的知識,只要你比別人多注意一些時間精力就完全能夠超越大多數人了。

但是,這是建立在複利基礎上的。

簡單舉例:1.2 的 10次方 等於6,而 1.2 的 20次方 等於38。

所以,如果一個你是從30歲開始理財,另一個你是從20歲開始的,那麼同樣到40歲。

遲了十年開始的你的財富就縮水了6倍。

這例子說明:你總要比別人早開始。

就管理財富而言,最簡單的四字原則:開源節流

但關鍵是這兩個詞:開源、節流之間是有邏輯關係的。

一般而言:節流是為了更好地開源。

快30歲了還喊窮,是因為你不知道這幾個理財訣竅

因為:投資是存在門檻的。

舉例來說:最簡單的股票投資,對於A股和港股而言,你的每次購買最少是100股開買。

比如一支股票30塊/股,那麼你的購買門檻就是3000元。

再比如:買房子,按現在的普遍首付3成計算,一套100萬的房子,你就必須準備至少30萬的現金。

那麼買房的門檻就是30萬。

隨著你的資金量越大,你可以參與的遊戲門檻越高,還有很多其它的投資遊戲可以參與。

我們要做的是從一張遊戲桌換到另一張更高級別的遊戲桌。

而不同級別的遊戲帶來的投資收益水平是不一樣的。

這裡就說明一個問題。第一桶金很重要。以及第一桶金哪裡來?

快30歲了還喊窮,是因為你不知道這幾個理財訣竅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第一桶金應該是平時存款存下來的。

存錢很難,其實也很簡單。

我們按照固定的幾個賬戶去操作就好了。

1.收入賬戶

包括工資收入:就是哪天你不幹了,就沒錢了的的事情。

大額收入:年度獎金、定期分紅。

2.固定支出賬戶

日常支出:每個月吃喝拉撒需要的支出。一般佔工資性收入的50%。

投資性支出:你每個月定投、定存的賬戶中支取。

3.定存定投賬戶

丟進去的錢就當沒有了,10年20年不會從賬戶中取出。應該佔工資性收入的40%。

每次收入到手後,第一時間按比例將錢劃入到賬戶中。

這很重要,因為如果想著靠自制力,等月末將花剩下的錢存入賬戶,這往往是難以實現的,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不欠款就好了。

另:年度大額收入中也最好支取一部分投入的此賬戶中。

同時,這也是你投資的第一桶金的來源地。

4.備用金賬戶

非到緊急狀況不能支出,額度根據年齡提高到相應的比例。

就年輕人而言備用金賬戶應該從每月的工資性收入中支取10%。

例如:失業、生病這些會突然長時間打亂你生活節奏的事情。

這個賬戶一般的金額控制在你月固定支持的10倍左右。

比如你每個月固定支出5000元。那麼你要長期保障自己的備用金賬戶餘額在50000元左右。

這樣即便你遭受休克型生活打擊時,你也有接近一年的時間給自己緩衝。

5.大額度支出賬號

這裡面應該每年的商業保險費用支出、旅遊支出、大件物品購買、自己的學費、子女的學費。

大額支出的目的是能夠明顯改善你生活質量的。

也可叫作保障、改善型支出。

單項支出比例佔你年固定收入金額的十分之一以上。

這裡明確要和奢侈性消費劃清界限。

關於奢侈性消費參考往期文章:為何貧窮總與你如影隨形

快30歲了還喊窮,是因為你不知道這幾個理財訣竅

以上節流的版本是最為簡單的,大家可以參考,並根據自己的生活進行微調。

最後,舉目四望,我們可以看見很多人每個月都是靠信用卡來過日子的。

也很多人都會說現在社會的大多數人都是如此過日子的。

但,正因為這樣我們才有必要擺脫大多數人的命運,把人生的方向盤掌握在自己手中。

快30歲了還喊窮,是因為你不知道這幾個理財訣竅

在相似的年紀,可以看見有些人每月的工資是拿來還賬單的,有些人是拿來投資的。

開始一兩年,可能相差不大,甚至習慣於提前消費的人的小日子過得更開心。

但是如果從十年後來看,你會明顯發現,如果剛開始步點沒踩對,習慣沒有培養好,就會掉入稀缺陷阱,一步落後,步步落後,難以翻身。

生活中的詩和遠方,是建立在足夠健康的財務基礎之上的。

如果一味的聽從商家,享受提前透支型消費,只能是通過一輩子的庸庸碌碌,來償還還不完的消費借貸賬單。

如何富?從不窮開始。

現在開始,還不晚,畢竟最早的一刻,就是當下這一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