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評儀隴扶貧:跟問題“對著幹”

堅持問題導向,把脫貧備考的過程變成跟問題“對著幹”的過程,這樣不僅能提高脫貧成色,更能提高群眾的滿意度

隨著脫貧攻堅深入推進,一些貧困縣迎來了摘帽的大考。現在,貧困縣黨政主要領導政績考核主要看扶貧實效,為了交出一份漂亮的脫貧考卷,基層想了不少辦法。在四川省儀隴縣採訪發現,當地把脫貧迎考的主要精力放在了跟問題“對著幹”上,這一做法讓人印象深刻。

儀隴縣的脫貧備考是這樣做的。發動扶貧幹部進村入戶,找出脫貧攻堅存在的21個方面近2.6萬個問題,這些問題細緻入微,把“誰家廁所沒通電”都列上了。對發現的問題歸納梳理,拿出分類解決方案。最後,由扶貧幹部一個個去落實,一時半會兒解決不了的問題也要給貧困群眾一個說法。通過這樣跟問題“對著幹”,一件件為民實事得以辦成,貧困群眾一張張笑臉由衷綻放。在儀隴,明顯感覺到貧困群眾獲得感增強,對當地的脫貧攻堅工作感到滿意。這與當地扶貧工作抓得實,問題解決得到位直接相關。

但不可否認,有些地方,脫貧備考變了味。比如有的地方大打“感情牌”,給貧困群眾發錢送物,以期他們在接受第三方評估入戶調查時,能給打高分。如此備考,是典型的形式主義。平時扶貧工作不嚴不實,各種問題“壓而未解”,這種脫貧很難經得起時間檢驗,也是對群眾不負責任。

脫貧備考收集並解決問題,會不會把簡單問題複雜化?從儀隴實踐來看,收集上來的問題數量之多,超乎不少人的想象。

一些問題,跟脫貧摘帽沒有直接關係,但事關群眾冷暖。比如,幫貧困戶解決水龍頭漏水問題,幹部有價值實現感,群眾有獲得感。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對於幫扶幹部超常規的付出,他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數百萬幹部駐村幫扶、結對幫扶,為貧困群眾辦實事解難題。脫貧攻堅戰打贏後,幹群對子還可以結下去,密切聯繫群眾、幫助群眾排憂解難的好作風一定要保持下去。

還有一些問題,看似超越了脫貧攻堅的要求,但事關百姓切身利益。比如,某個村的產業過於單一,解決了這一問題,就能為鄉村振興奠定更好的基礎。脫貧摘帽只是一個階段性目標,鄉村振興任重道遠。鄉村振興提出了產業興旺的目標,產業單一問題確實需要重視。一旦這個產業遭遇自然災害或者價格大幅波動等市場風險,群眾的“錢袋子”就會“癟”下去,日子就會吃緊甚至返貧。建立完善產業風險防範機制,或者因地制宜適當多元化發展產業分散風險,必要且緊迫。

接受脫貧考核,好比參加考試。考前認真複習,查漏補缺,有助於取得好成績。堅持問題導向,需要把脫貧備考的過程變成跟問題“對著幹”的過程。這樣,不僅能提高脫貧成色,更能提高群眾的滿意度。(顧仲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