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大學獲批成立!清華前校長施一公稱:未來教育應該是這樣

西湖大學獲批成立!清華前校長施一公稱:未來教育應該是這樣

2018年4月2日,中國教育部正式批准西湖大學的辦學申請。

西湖大學系社會力量舉辦、國家重點支持的新型高等學校。西湖大學借鑑了美國加州理工大學的規模、斯坦福大學的辦學理念,辦學定位為“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由浙江省統籌管理和指導,全日制在校生不超5000人。

而擔任西湖大學校長一位的,是毅然辭掉清華大學副校長職位的施一公。

西湖大學獲批成立!清華前校長施一公稱:未來教育應該是這樣

施一公:中國科學院院士、結構生物學家、清華大學前副校長

時代無法選擇,但可以改變。

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什麼呢?是鼓勵科學家創辦企業。不是說金融不能創新,但當這個國家所有的精英都想往金融上轉的時候,我認為這個國家出了大問題。施一公在接受採訪時這樣說道。

施一公出生在一個知識分子家庭,有兩個姐姐、一個哥哥。父親畢業於哈爾冰工業大學,母親畢業於北京礦業。施一公的名字帶著深深的時代烙印,父母親給他取名“一公”,希望他“一心為公”。

2008年2月,40歲的國際著名結構生物學家、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終身講席教授施一公,在見識了國內與歐美一流大學的差距後,毅然放棄美國國籍,全身回到中國,希望為中國的教育改革做出自己的貢獻。

施一公認為,中國目前絕大部分大學,是以培養“就業者”為目的,而西湖大學的辦學宗旨,是以培養“研究者”為目的,這是中國開辦新型高校的第一步,也是教育改革的開始。

在節目中講述自己辦學理念的施一公

在施一公辦學理念的影響下,西湖大學採取特色化的辦學模式,學校設立董事會,校董會作為最高決策機構,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校董會由致力於國際化的現代高等教育事業、具有先進辦學理念的國內外知名人士,以及政府部門代表等組成,對學校發展規劃等重大事項進行科學決策。

“5年比肩清華北大,15年後媲美加州理工”,是施一公創辦西湖大學時的雄心壯志,他認為,未來教育改革,應遵循四大發展趨勢。

信息技術在教育中應用更加廣泛

教育培養目標轉向能力培養為主

混合式學習更加普遍

終身學習將成為人們的生活方式

一、信息技術在教育中應用更加廣泛

進入二十一世紀,人類已經正式開始了第四次產業革命,智能化、自動化、數字化成為了整個社會的發展趨勢,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將越來越廣泛。

而智能教學系統(ITS)、智能決策支持系統、智能計算機輔助教學(CAI)系統的迅速發展,能夠提升教育效率,降低教育成本,未來教育發展,將更多的依賴信息技術。

二、教育培養目標轉向以能力培養為主

據權威機構統計,未來二十年內,我國將有710萬工作崗位消失,47%的工作將會被人工智能機器所取代,而與此同時,更多新興職業將會湧現,對傳統行業造成衝擊。

未來教育將由知識記憶為主轉向能力培養為主,更加註重培養人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創造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業精神,更加註重培養人機合作的能力。

三、混合式教育將更加普遍

混合式教育並不只是簡單的線上線下學習的結合,而是混合了多種教學設備、多種教學方法,多種教學資源而誕生的新型教育模式。

混合式學習汲取了面對面學習和在線學習的優勢,比單純的面對面學習和在線學習更有效,在學習計劃制定、學習方法設計、學習效果評價和學習記錄跟蹤等有突出的優勢,有達到降低成本,提高學習效果的突出優勢,在許多發達國家,混合式學習已經得到廣泛應用,是未來教育的重要形態和發展趨勢。

四、終身學習將成為人類的主要生活方式

隨著互聯網的教育資源的日漸豐富,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終身學習已經具備了現實條件,信息技術與終身學習深度融合呈現出雙向互動新趨勢,也在推動繼續教育轉型升級。

西湖大學獲批成立!清華前校長施一公稱:未來教育應該是這樣

終身學習不但要求人們從學校畢業後繼續學習,也要求學校教育方式的轉變,要求學校更加培養人們的終身學習能力和主動學習的精神,而不是單純的知識傳授。學習將伴隨人的一生,終身學習將成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