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傾盡所有養出逆子,錯誤的家庭教育方式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故事1、

有一個男孩,在路邊幫他的媽媽打掃衛生,她的媽媽是一名環衛工人。

打掃完了,娘倆一邊吃東西一邊說話路人看到這麼溫情的畫面無不感動。

故事2:

不久前網上看到一條新聞,一個女子正在用手打一名環衛工人拽著頭髮拖行數米,引來路人的勸阻。此事網上熱議,後來才瞭解到打人女子是環衛工人的女兒,因為要錢沒給就打罵環衛母親。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著實令人同心!

同是環衛工的子女,為什麼一個如此懂事體恤,一個如此殘酷無情,是什麼樣的教育模式引發如此強烈的反差?

我們可以通過下面這位父親的所作所為或許有所感悟!一個正在上學的男孩,平時喜歡打遊戲上網,有一天他又去翻牆上網,翻到一半即拔足狂奔而歸,同學問他什麼原因也沒講。從此認真讀書,不再上網。後來他考上名校,昔日同學問及此事,他才說出了發生的事情,那天父親來送生活費,捨不得住旅館,在牆下坐了一夜。

父母傾盡所有養出逆子,錯誤的家庭教育方式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你有沒有被這樣的父親感動?

可是假如這個父親的艱辛,沒有被調皮搗蛋的兒子意外發現,兒子會洗心革面、改邪歸正嗎?孩子不是天生就懂得體恤父母,他們只有切切實實感受到了父母的艱辛後,才會對父母心生感激,進而對自己嚴格要求,不辜負父母的一片苦心。

那麼生活中不正是有許多這樣的父母正在經歷著類似的事情嗎?艱難困苦孩子看不見,不懂,不理解長大後你怎麼能想到他們的父母一路走來是多麼的艱辛和不易?如何懂得吃苦的滋味。

當下,正在經歷這麼一個現象:“全民富二代”。“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有不少父母,百般努力,傾盡所有,讓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條件。

在好的學校,也比不上孩子親身經歷,讓他們去感受大人的不容易,感受生活,今天的父母,總想著把最好的條件

給孩子,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在“害”孩子。

孩子的童年應該感受成長,不應該被外界的事情過多的干擾應該還他們一個該有的童年,童年不應該是物質的填充,也不應該是興趣班的數量,而是孩子們的快樂,一個真實的成長經歷讓孩子懂得生活不易,懂得珍惜來自不易的財富,懂得通過自己的勤奮和努力獲得的一切。父母不應該替孩子佈局這是不公平的,但是可以讓孩子充分的體驗讓孩子自己選擇,勤儉節約絕對不會讓孩子變的自卑,壓抑,報在多興趣班也不會讓孩子變成全才。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一首歌唱出多少孩子的心靈獨白

但是也絕不能天天在孩子面前哭窮,哭訴什麼都買不起,或者或者太多大人的抱怨,這樣一定會在孩子內心裡植入自卑感或者對金錢的渴望,會在以後的生活中揮之不去。

生活中所遇到的一切坎坷和困難齊麗娟老師認為:“怨天尤人,自暴自棄” 或 “坦然面對,自立自強”。

人與人之間的尊重是相互的。一個尊重別人的孩子,他(她)得到的,一定比他(她)付出的更多。

有一次去商場的時候看到一個母親正在大聲呵斥自己的孩子,說為了你,媽媽捨不得吃捨不得穿你呢,讓我這麼失望。我聽出了言外之意,可能是孩子學習沒有得到媽媽的認可。

父母傾盡所有養出逆子,錯誤的家庭教育方式可能毀了孩子一生!

聽話的孩子,我們拿什麼保證我們的話就一定是對的。

但叛逆的小孩,依然我行我素,不會做任何改變。因為這些話,反而會認為母親沒本事,瞧不起自己的母親,親子關係會變得很尷尬。母親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會大打折扣。教育失敗的一般開始於母親的權威下降或者受到挑戰。

齊麗娟老師認為,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提倡孩子經歷,換位思考,以及培養出健全的人格,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擁有是需要先付出,選擇是需要先放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