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發幣,在區塊鏈怎麼賺錢or搞事情?

一些區塊鏈應用程序稱,用戶可用手中的各種資源賺錢,無論是閒置的硬盤內存還是中央處理器,抑或是用戶每天創造的大量數據。

如果不發幣,在區塊鏈怎麼賺錢or搞事情?

這些程序無論能否達到預期,都反映了一個長期困擾集中式互聯網的突出問題,即用戶儘管為Facebook、谷歌和亞馬遜這些平臺創造了巨大價值,但卻罕有回報。

區塊鏈應用程序認為:這種去中心化網絡可替代現有服務,讓用戶有機會為網絡生態系統創造價值,同時,收穫同等回報。這是個非常吸引人的建議,因為對於用戶來說,並不需要投入更多,只要像現在一樣,打開電腦,發發郵件,上上網,看看廣告就行。

但人們到底能從網絡資源貨幣化中獲得什麼呢?如何獲得收益?收益是否可靠?以下是需要知道的事情。

如果不發幣,在區塊鏈怎麼賺錢or搞事情?

出售什麼?

用戶在一些區塊鏈應用程序能夠將閒置的儲存空間、CPU週期和網絡寬帶出租給有需要的人。規則很簡單:僅需列出資源,在應用上標明價格,他人便可通過app的加密密碼使用你的物品,你就可以獲益了。買賣雙方通過智能合約點對點進行操作和支付,區塊鏈上傳輸代碼不需要靠中心應用服務器實現。

Golem和IExec一類的區塊鏈公司屬於去中心化的計算能力市場。用戶通過出租他們的中央處理器週期給那些希望在互聯網上運行應用程序的開發商和用戶們,以獲得平臺上的專用虛擬貨幣,比如GNT和RLC。Golem和IExec旨在代替像亞馬遜和谷歌這樣的集合式雲端供應商,這些供應商設定了利潤等級,從中抽成。

Storj和Filecoin是兩個分散式存儲網絡,用戶可以通過分享網絡硬盤空間獲得加密的虛擬貨幣。這兩個平臺旨在為不同的應用程序提供基礎設施,比如虛擬主機和流媒體服務。Gladius是個去中心化的內容傳輸網絡(CDN)和降低DDoS攻擊的解決方案公司,用戶可以通過向網站內容和網絡運營服務提供所需網絡寬帶獲利。

這些應用程序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閒置在家或辦公室的電腦也能獲得一些額外收入。

其他的區塊鏈平臺則是讓用戶通過數據獲利。Datum就是個例子,Datum是個去中心化的用戶數據市場,用戶可向其他組織分享獲得的DAT虛擬幣,從而獲取利益。其他的區塊鏈玩家,如Streamr是個面向物聯網的實時數據分享平臺。Streamr的用戶可通過與其他需要數據支持活動和做分析研究的公司分享相連設備數據,來獲得DATAcoin虛擬幣。

數據是個極大市場,由少數巨頭玩家主導,如谷歌和Facebook。這些公司把用戶的數據貯藏在一個秘密花園中,用它來賺取鉅額利潤。而區塊鏈平臺通過把數據的所有權返還給用戶,提供給用戶選擇與佔據市場份額的權力。

Matchpool是個去中心化的社交網絡。用戶可通過群組和網絡社區獲取收益。Matchpool提供了和Facebook類似的去中心化的群組。此外,管理員也可通過設置會費和內容准入機制,獲得GUP虛擬幣。Brave是火狐的前CEO研發出來的一款基於區塊鏈模式的瀏覽器。Brave剔除了所有網站廣告,取而代之的是讓用戶選擇是否瀏覽廣告獲得BAT虛擬幣。

如果不發幣,在區塊鏈怎麼賺錢or搞事情?

獲利多少?

目前還很難評估人們是否能從這些區塊鏈應用中獲利,因為有些項目還沒有上線,或者處於初創階段。大多公司還不能提供穩定的數據或平均值。

另外,用戶在這些平臺上分享資源的價值往往受制於供求關係。比如IExec完全讓用戶自主決定計算資源的價格,沒有任何抽成。如果去中心化的中央處理器功率的需求很大,那麼加入到這個網絡會賺很多錢。

去中心化存儲網絡Storj是最精確的信息分享平臺。該平臺提供了一個公式,幫助“農民”平臺的用戶計算每月通過網絡共享存儲空間上午收入。Storj從每千兆字節的數據存儲中抽取0.015美元,和每千兆字節的下載中抽取0.05美元,“農民們”可以獲得收益的60%。

最終的收益受制於諸多因素,包括農民(平臺用戶)節點是否存儲了主要或者鏡像拷貝;用戶在網絡活躍的時間長短、運行時間、寬帶情況和反應時間的表現等。

Storj Labs首席技術官Philip Hutchins表示:“如果有人在一整個月內存儲了1TB數據,整個TB數據都在一個月內下載的,那麼他們大概會賺到39美元。但根據該公司分享的網絡數據,目前平均每月支付給Storj農民節點的費用約為2美元。

Storj還與FileZilla、Microsoft以及其他公司建立了合作關係,在他們的網絡上建立去中心化應用程序,這一舉措會增加對Storj空間的需求。

公司首席執行官Roger Haenni認為,在Datum這個去中心化的數據市場中,用戶每收到一份促銷電子郵件,可獲得0.50美元到5美元的收入,但他沒有透露收益的計算細節。目前,這個網絡只支持通過郵件收件箱獲益,但未來,公司計劃提供給用戶更多選擇,通過共享各種類別數據獲得收益,例如他們手機收集的位置數據、應用程序、服務他們使用的網站,以及用戶的智能工具收集到的數據等。

最後一點聽起來有點侵犯用戶隱私。Haenni解釋說:“目前這些[數據]很大程度上可從各種廣告網絡的瀏覽痕跡中獲得。但是,用戶不會被明確要求選擇分享這些數據,也不會解釋用戶是否會在數據獲利時得到收益。”Datum將有機會從用戶數據已經創造的價值中獲利。

Datum網絡目前擁有8萬用戶,自12月底Datum App上線以來,用戶已收集150萬個DAT虛擬幣,總額約為75,000美元。

如果不發幣,在區塊鏈怎麼賺錢or搞事情?

成本和風險是什麼?

大多數情況下,你已經在為區塊鏈上分享的資源付費了,不論是硬盤存儲空間,還是中央處理器抑或寬帶,(如果是低速寬帶,分享就不很明智了),且不得不考慮電腦運轉的用電成本,二者很大程度取決於所處的地理位置。

社交平臺和數據分享平臺不會有額外開銷,但必須在分享個人數據和保護隱私兩者間尋求平衡。

一個確實存在的風險是:虛擬幣的價格是不斷波動的,同樣的虛擬幣可能一晚上價值會翻倍,也可能縮水50%。這意味著你必須做出選擇,是持有還是兌現。

此外,總是存在騙局和項目失敗的風險,他們在榨乾了用戶的資金和資源後憑空消失,留下用戶無處訴苦。

區塊鏈專家和DigiByte創始人Jared Tate說:“區塊鏈頂端的那些資源分享平臺項目,能夠允許用戶掌控自己的數據並從中獲益,無疑是未來最賺錢最成功的項目。”然而,Tate也指出:“很多現在的資源分享平臺都還處在項目評審環節,是永遠無法被規模化的。現在你看到的大部分項目都活不過5年。有些項目甚至沒有軟件支撐,只是一些白皮書文件和羅列在網站上看起來高大上的圖表。”一些用戶僅僅通過分析項目市值評估項目,Tate認為這種衡量項目可行性的方式不可取。他警告稱:“一些項目的市值是被開發者,提前加入者或者具有欺騙性的虛擬幣數量人為誇大的。”

如果不發幣,在區塊鏈怎麼賺錢or搞事情?

如何解決代幣的流動性問題?

用戶須應對的另一挑戰為,如何處理用資源賺取的代幣。例如,出租空閒硬盤空間賺取的Storj代幣,只能用來租借其他用戶的儲存空間,別無他用。但問題在於,你並不缺乏儲存空間,否則也不會向他人出租。

此外,一些平臺具有多種經濟形態,用戶可以使用代幣完成多種交易。例如,去中心化流媒體服務平臺Flixxo上的用戶,可通過分享空閒磁盤空間和帶寬,獲得網絡內容,賺取代幣,然後購買平臺上發表的視頻。但用途也較為有限,不能滿足用戶需求。

數字貨幣和代幣均存在流動性問題。極少數零售商和線上服務接受比特幣支付,更別提其他加密貨幣了。此外,買賣雙方使用的合法數字貨幣大多不盡相同,因此用戶通常須藉助線上兌換完成交易。而兌換手續緩慢複雜,還有手續費,不同平臺費用不同。

此外,還有一種基於Ethereum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流動網絡,名為Bancor。用戶可使用該網絡的自有代幣BNT兌換其他代幣,但不存在買賣雙方。例如,在IExec上出租空閒CPU時間賺取了RLC代幣,便可立即在Bancor上兌換Decentraland平臺的代幣MANA,購買虛擬現實體驗。

Bancor平臺上可兌換的代幣有十幾種,未來計劃引入更多代幣。

Bancor的聯合創始人Galia Benartzi稱,此種數學流動性解決方案旨在促進長尾代幣的發展,令用戶產生的貨幣可立即用於交易,而無需達到大量交易數額才能上市流動。優質代幣會不斷湧現,劣質代幣將被淘汰,但各種代幣,都值得一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