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鬧、粘人,寶寶越大越難帶?可能是寶寶處於分離焦慮期了

最近,從來不粘媽媽的琛寶開始粘媽媽。

看到媽媽下班回來,小臉一扭曲,一副哭的架勢。如果媽媽抱一下,交給外婆,然後去洗手,琛寶就徹底大哭。

媽媽起身去廚房,去廁所,去倒杯水,只要不在琛寶視線之內,琛寶就嚎啕大哭。

有媽媽在的場合,只要媽媽抱,其他人一概拒絕。

作為媽媽,我內心悲喜交加。我兒子什麼時候跟我們這麼親了?!但內心深處卻疑慮這是怎麼了?

原來,琛寶不知不覺已經9個月。而這個時候,正是寶寶分離焦慮期。

哭鬧、粘人,寶寶越大越難帶?可能是寶寶處於分離焦慮期了

什麼是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因與撫養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多見於學齡前期。

一般,寶寶7-9個月時開始出現分離焦慮,會持續到2歲。隨著寶寶的成長和心智的成熟,大多數寶寶的分離焦慮會在18-24個月時逐漸消失。分離焦慮什麼時候出現,持續多久,這個因人而異,每個寶寶都不同。

如果寶寶出現以下症狀,媽媽們要留心了,寶寶可能處於分離焦慮期。

·突然一段時間變得頻繁夜醒,哼哼唧唧,安撫一會或者吃幾口奶就又睡著了。

·媽媽一離開就哭,比如上個廁所,到別的房間拿個東西。只要媽媽不在眼前,寶寶就哭。

·對陌生人牴觸、情緒較敏感。

哭鬧、粘人,寶寶越大越難帶?可能是寶寶處於分離焦慮期了

為什麼會產生分離焦慮?

6個月之前,寶寶和媽媽處於共生狀態,寶寶認為自己和媽媽是一體的。六個月之後,寶寶開始走向獨立之路,慢慢的意識到寶寶和媽媽不是一體的。這個意識萌芽,最常見的表現就是拽媽媽的頭髮。

寶寶的身體開始逐漸和媽媽分離,但精神還沒有和媽媽完全分離。寶寶的認知發展還不能讓他理解“客體永久性”(即當客體從視野中消失時,客體依然存在,並未消失)這個概念。寶寶的認知裡,媽媽消失等於永久消失,不存在了。

歸根結底,寶寶出現分離焦慮,與寶寶的不安全感有關。寶寶視媽媽為安全基地,一旦離開媽媽這個安全基地,就會害怕,進而哭鬧,呼喚媽媽,尋求安全感。

哭鬧、粘人,寶寶越大越難帶?可能是寶寶處於分離焦慮期了

怎樣處理寶寶的分離焦慮?

1、多陪多抱寶寶,高質量陪伴。

儘可能多的多多陪伴寶寶,多多抱寶寶,撫摸寶寶,讓寶寶感到媽媽滿滿的愛意。可以做一些只屬於你和寶寶之間的特定親密行為,比如給寶寶做撫觸、洗澡、唱兒歌、講故事等。

哭鬧、粘人,寶寶越大越難帶?可能是寶寶處於分離焦慮期了

2、和寶寶玩蒙臉遊戲,讓寶寶認識到物體的恆存性

用手或者小方巾遮擋寶寶的眼睛,然後突然打開,讓寶寶看到你誇張的笑臉。等寶寶再大一點,還可以跟寶寶玩躲貓貓。通過遊戲,讓寶寶慢慢的認識到,即使看不到媽媽,但我知道媽媽在某個地方,只是不在眼前。

平時在家,嘗試延長離開拿水、上廁所的時間。要告訴寶寶,媽媽要去幹什麼,離開的時間一次比一次多幾秒。

3、分離要有儀式感,按約定時間到家。

出門不要偷偷溜走,不可以對寶寶撒謊。“媽媽要去上班了,你吃過果果,媽媽就回來抱你啦”。伸手跟寶寶說“byebye”,也讓寶寶手舉高高做再見的動作。

出門理由要簡單直白,要按照約定時間到家。如有事耽擱,回家之後要抱著寶寶,給寶寶道歉,講明原因。約定的時間要用寶寶能理解的時間概念。比如,我中午下班回來之前,我家寶寶基本都會吃水果,我就會告訴他,“你吃過果果,媽媽就回來了”。

哭鬧、粘人,寶寶越大越難帶?可能是寶寶處於分離焦慮期了

4、給寶寶一個安撫物

如果媽媽出差,要把寶寶交給其他照料者,給寶寶一個他比較熟悉的毛絨玩具或者安撫方巾,讓寶寶有熟悉感。出差回來要抱著寶寶,給寶寶講講這幾天媽媽去了哪,做了什麼,再問問寶寶這些天都幹什麼了,吃了什麼,玩了什麼。

5、讓寶寶多多見人

帶寶寶去朋友家玩,見父母的朋友,爺爺奶奶的朋友,參加家裡各種喜宴儘量帶著寶寶,讓寶寶多多見人,慢慢體會這種社會感。每次見面的時候,要告訴寶寶我們要去哪裡,見什麼人,讓寶寶心裡有個準備。

哭鬧、粘人,寶寶越大越難帶?可能是寶寶處於分離焦慮期了

作為父母,我們必須明白分離焦慮屬於正常現象,是寶寶成長過程的必經之路。我們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應憂心忡忡,比寶寶還焦慮。

我們應該正確看待寶寶因分離焦慮而產生的各種行為,用理解的態度,積極的方式,去面對和陪伴寶寶度過這個階段。面對寶寶的哭鬧,我們應該耐心去安撫,而不是煩躁、不耐煩、焦慮。

分離焦慮,是寶寶社會化的第一步,不僅是寶寶的一次成長,也是媽媽的一次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