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才子,聲討朝廷命官被處斬,臨死前寫了兩個字,讓人哭笑不得

金聖嘆,名採,字若採。明朝滅亡後改名人瑞,字聖嘆,別號鯤鵬散士,自稱泐庵法師。明末清初出生於蘇州吳縣,是當時著名的文學家、文學批評家。

明末出身,為人一直狂妄而高傲。他本來姓張,因為明朝滅亡而發誓絕對不效忠清朝,他常感嘆曰:"金人在上,聖人焉能不嘆?"從而改姓"金",字"聖嘆",名人瑞。

一代才子,聲討朝廷命官被處斬,臨死前寫了兩個字,讓人哭笑不得

金聖嘆的主要成就主要在於對文學的批評方面,他對《水滸傳》、《西廂記》、《左傳》等書及杜甫諸家唐詩都有自己評點。

他和才女葉小鸞的故事,譜寫了動人篇章,成為江南文人的佳話,也成為了曹雪芹構思和創作《紅樓夢》的素材之一。金聖嘆提出六才子書之說從而提高了通俗文學的地位,使小說戲曲能夠與傳統經傳詩歌並駕齊驅,他也成為為中國白話文學運動的先驅,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一代才子,聲討朝廷命官被處斬,臨死前寫了兩個字,讓人哭笑不得

順治十六年在蘇州開始發生饑荒,百姓民不聊生,但江蘇巡撫和知縣卻一直強迫百姓繳納糧食稅,如若不從便以抗糧罪將其逮捕,順治十八年福臨駕崩,金聖嘆率領一眾儒生準備藉著在靈廟祭奠的機會,聲討江蘇知縣,霎時間轟轟烈烈,但江蘇巡撫以叛亂為由,將金聖嘆等人抓入地牢中。

金聖嘆等人被行刑問斬的時候,士兵圍成一圈,凡是有動亂的民眾一律用刀背敲打以告誡,而犯人身披囚服,雙手背後,插著桃木,炮聲一響人頭落地,死狀慘烈,而金聖嘆的屍體被他弟子收在家廟中,直到風波過去才得以安葬。

在官服的威逼下,民眾敢怒不敢言,但民心始終向著真理,而後流傳了許多關於金聖嘆的趣聞也是被文人們津津樂道,金聖嘆入獄後請求獄卒帶信給家人,官府不放心害怕有不好的內容,結果打開發現上面寫著:“字付大兒看:鹽菜與黃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傳,吾無遺恨矣。”官府不免笑說:“金先生臨死還要開玩笑。”

一代才子,聲討朝廷命官被處斬,臨死前寫了兩個字,讓人哭笑不得

還有傳聞說,金聖嘆死前要求儈子手先對自己行斬,儈子手不屑說你憑什麼要求我,金聖嘆告訴他如果先殺了他,他身上還有兩張銀票可以歸儈子手所有,儈子手於是答應了他,等到人頭落地,儈子手在他兩邊耳朵各搜到一張紙條,上面分別寫著,“好”“疼!”

金聖嘆臨終前留下了一副對聯——“蓮子心中苦,梨兒腹內酸。”據傳聞說,對聯的來歷是這樣的:金聖嘆有兩個孩子一個叫做“梨兒” 另一個叫做“蓮子”,兩個孩子眼睜睜看著父親要被問斬,金聖嘆為了安慰他們故意出了對聯,上聯的,”蓮‘與“憐”同音,憐惜孩子沒了父親的痛苦,而’“梨”與“離”同音,意是因為即將離別兒子,心酸。這對聯也蘊含了一位父親對孩子的濃濃情意。

一代才子,聲討朝廷命官被處斬,臨死前寫了兩個字,讓人哭笑不得

臨刑前,金聖嘆說“砍頭最是苦事,不意於無意中得之”,本來這句話只是感嘆自己無端端惹來的殺身之禍。在代代相傳中,這句話卻衍變成他的英雄事蹟之一,對生死的無畏豪情讓人佩服。

金聖嘆的形象,就這樣在人們的想象中,越來越演變為一個傳奇人物,53歲結束了短暫的一生,但他留下的思想和精神一直存在,後人對他的探索也一直沒有停止。

一代才子,聲討朝廷命官被處斬,臨死前寫了兩個字,讓人哭笑不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